×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 2020—2022

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 2020—2022

1星价 ¥64.2 (7.3折)
2星价¥64.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7987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0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112279876 ; 978-7-112-27987-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后期在本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与本领域紧密度比较高的项目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洁净工业建筑和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等4类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梳理了我国科研人员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本书为连续出版物,此书为第五本。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关键标准及工程实践;空气净化器现状调研与性能测试;洁净室非均匀环境营造理论与方法;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关键技术;室内微生物污染工程控制技术;新型冠状病毒的室内传播规律;新型冠状病毒室内传播的案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室内传播的检测与控制。

目录

第1章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建筑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清单及其健康影响机理 1.2.1 基于人群暴露水平的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清单 1.2.2 基于人群健康风险的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清单 1.2.3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 1.3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机理及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1.3.1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与测试方法 1.3.2 室内空气温湿度和多种污染物浓度的全空间优化控制策略 1.3.3 室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局部时间和空间优化控制研究 1.3.4 基于人体生物标志物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效果 1.4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及评价技术 1.4.1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1.4.2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1.4.3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污染物散发源和净化设备性能数据库 1.4.4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价软件工具 1.5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指标 1.5.1 空气质量监测性能提升方法 1.5.2 室内空气质量指数评价 1.6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关键产品及性能评价方法 1.6.1 电凝并静电增强空气净化装置 1.6.2 梯度滤料空气净化装置 1.6.3 高效低阻新风净化产品研发 1.6.4 新型标准试验尘及试验方法研究 1.7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关键标准及工程实践 2.1 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及体系表 2.1.1 空气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2.1.2 标准体系表 2.2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关键标准编制 2.2.1 标准总体情况 2.2.2 关键标准介绍 2.3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示范工程建设 2.3.1 污染物防控示范工程总体情况 2.3.2 典型示范工程案例 2.4 小结 第3章 空气净化器现状调研与性能测试 3.1 空气净化器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 3.2 空气净化器居民使用习惯调研 3.2.1 空气净化器运行频率及时长 3.2.2 空气净化器运行挡位 3.2.3 空气净化器使用驱动力 3.3 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试新思路 3.4 大风量空气净化器颗粒净化效果评测及尘源选择 3.4.1 效果评测 3.4.2 尘源选择 3.5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洁净室非均匀环境营造理论与方法 4.1 现有洁净室营造理论及不足 4.2 洁净室环境现场调研与实测 4.2.1 洁净室风量冗余程度高 4.2.2 洁净室环境存在显著的非均匀特征 4.3 非均匀环境下洁净室送风量理论 4.3.1 洁净室非均匀颗粒浓度分布表达式 4.3.2 洁净室送风量理论公式 4.4 降低洁净室风量的方法 4.4.1 电子洁净室基于人员位置的分区FFU调控方法 4.4.2 洁净手术室手术烟雾局部排除方法 4.5 洁净室基于图像的人员定位技术与分区送风 4.5.1 基于图像的人员位置辨识方法 4.5.2 多人员散发颗粒特征研究 4.5.3 基于图像人员定位的FFU调控策略 4.6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 5.1 研究背景与总体进展 5.1.1 研究背景 5.1.2 技术研发主要进展 5.2 气流组织新模式 5.2.1 涡旋通风 5.2.2 平行流通风 5.2.3 涡环通风 5.3 适宜性测试和计算分析方法 5.3.1 彩色纹影成像测试方法 5.3.2 快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5.4 高温烟尘控制技术 5.4.1 高温烟尘散发特性 5.4.2 喷雾通风技术 5.4.3 诱导通风技术 5.5 有害气体控制技术 5.5.1 与工艺过程联动的高效捕集装置 5.5.2 多源排风重叠率与系统设计方法 5.5.3 均匀排风装置 5.5.4 多末端简易总风量控制法 5.6 油雾漆雾控制技术 5.6.1 机械加工车间油雾通风净化技术 5.6.2 喷漆枪漆雾回收技术 5.6.3 基于卫星风机的喷漆车间通风控制技术 5.7 细颗粒净化除尘技术 5.7.1 滤料性能改进 5.7.2 循环风一体化净化除尘技术 5.8 低品位余热利用及局部热环境调控技术 5.8.1 车间环境保障需求 5.8.2 低品位热驱动溶液除湿制冷/通风空调技术 5.8.3 岗位送风技术 5.9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 6.1 通风模式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6.1.1 通风的作用 6.1.2 气流组织 6.1.3 新风量 6.2 洁净室设备布置对微生物传播的影响 6.3 医院空调气流对微生物传播的影响 6.4 公共建筑突发卫生事件控制策略 6.4.1 突发卫生事件 6.4.2 控制策略 6.4.3 源头定位和应急通风 6.5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新型冠状病毒的室内传播规律 7.1 新型冠状病毒的室内传播特点 7.2 新型冠状病毒的室内传播途径概述 7.3 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 7.3.1 飞沫产生与传播 7.3.2 空气传播 7.3.3 近距离接触传播 7.3.4 近距离接触行为中的影响因素及数据采集需求 7.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新型冠状病毒室内传播的案例研究 8.1 人际间近距离暴露案例研究 8.1.1 以医院眼科为案例的数值模拟 8.1.2 考虑人体微环境和通风气流的实验测量 8.2 人际间远距离暴露案例研究 8.2.1 广州某餐厅传播事件 8.2.2 湖南某大巴车传播事件 8.3 室内环境因素监测与控制的实地研究 8.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新型冠状病毒室内传播的检测与控制 9.1 室内环境新型冠状病毒的测量方法与预测 9.1.1 室内环境SARS-CoV-2采样与检测研究 9.1.2 空气中SARS-CoV-2采样方法 9.2 医院环境的新冠病毒测量案例及建议 9.3 新冠病毒不同传播方式的控制 9.3.1 近距离接触传播干预方法 9.3.2 远距离空气传播干预方法 9.3.3 医院等特殊环境传播的干预方法 9.3.4 未来研究方向 9.4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简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长期从事工业建筑环境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任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团队”带头人,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完成大量工业建筑环境质量提升与节能降碳工程实践范例。 钱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呼吸道病原体空气传播主题专家,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30余项项目,包括国家级项目7项。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115篇,论文被SCI期刊引用5000余次,ESI论文5篇(热点2篇),2篇为美国环保署“室内空气与新冠”关键文献(2/54),论文被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引用6篇次,包括控制流感标准中通风重要性的唯一引文。评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领域2022年“*美科技工作者”,获省部级奖3项。 杨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建筑环境气液两相污染物高效控制技术与智能通风相关研究工作。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学组“工业建筑环境与健康”青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法蔡元培”合作交流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参与修编多部行业和协会标准。担任Building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等本专业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