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两岸“龙学”比较研究(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李平,黄诚祯著

海峡两岸“龙学”比较研究(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李平,黄诚祯著

1星价 ¥95.2 (7.0折)
2星价¥95.2 定价¥1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739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9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101157390 ; 978-7-101-15739-0

内容简介

“龙学”为海峡两岸共同的显学,作为首部两岸“龙学”比较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对二十世纪下半叶两岸“龙学”的文化背景、指导思想、研究路径、治学方法、发展大势、内容成果以及经典个案等,进行梳理分析,概括彼此的风格特色,总结各自的得失经验,论证两者的相互关系,其中创获颇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上篇绪论从两岸“龙学”的背景思想与路径方法的角度,论其异同,析其原因;中篇总论在整体陈述两岸“龙学”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两岸“龙学”的异同与互补;下篇分论为个案探究,就两岸“龙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学术观点和继承关系等,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概括与总结,又有细致入微的个案剖析与探究,在两岸“龙学”的交融互补、相济共生与两岸“龙学”家的相互借鉴、批评论争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目录

弁言 上篇 绪论:海峡两岸“龙学”的背景、思想与路径、方法 **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政治背景与指导思想 **节 台湾“龙学”的政治背景与指导思想 第二节 大陆“龙学”的政治背景与指导思想 第三节 异中有同、相济互动的宗旨与思想 第二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手段 **节 台湾“龙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手段 第二节 大陆“龙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手段 第三节 异中有同、相济互动的路径与方法 中篇 总论:海峡两岸“龙学”的整体研究 第三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发展历程 **节 一脉相承两岸花香 第二节 中心转移一枝独秀 第三节 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第四节 多元转向平稳拓进 第四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空间分布 **节 台湾“龙学”之垦拓 第二节 大陆“龙学”之谱系 第三节 海峡两岸“龙学”拓进中的黄侃门生 第五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共同特征 **节 从传统到现代的学术转型 第二节 以现代学术体制为重要依托 第三节 拥有共同的学术资源 第四节 关注共同的学术议题 第五节 献身共同的学术事业 第六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不同特色 **节 两岸学界与外界学术联系不同 第二节 两岸学界内部的治学环境不同 第三节 两岸“龙学”关注的学术热点不同 第四节 两岸“龙学”学术争鸣的风貌不同 第七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良性互动 **节 海峡两岸“龙学”的优势互补 第二节 海峡两岸“龙学”的深入交流 下篇 分论:海峡两岸“龙学”的个案探究 第八章 巴蜀“龙学”的授受谱系及其学术贡献 **节 近代巴蜀“龙学”的二水分流态势 第二节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刘咸炘的“龙学”治学理念 第三节 是正文字、倾心校雠:向宗鲁的治学倾向 第二节 王更生对范文澜及范注的误解 第三节 王更生“采辑未备”说乃不实之词 第四节 王更生“体例不当”说经不起推敲 第五节 王更生“立说乖谬”说不能成立 第六节 王更生“校勘不精”“注解错讹”说系袭他人成说 第十五章 海峡两岸学人对徐复观文体论观点的商榷 **节 理论建构与学理批判 第二节 “情”与“理”的背后 第三节 海峡两岸文体论对话的学术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平,1962年生,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政协安徽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著作《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研究》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黄诚祯,1989年生,广东湛江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文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化与诗学》等刊物上发表有论文数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