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版)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思政版)

1星价 ¥42.3 (8.5折)
2星价¥42.3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95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68095594 ; 978-7-5680-9559-4

本书特色

本教材围绕中国旅游文化主旨,与传统旅游文化类教材不同,融入了大量思政元素,根据“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对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的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同时结合旅游热点方向,如研学旅行,红色旅游,一带一路旅游文化等对新时期中国旅游文化进行新的解读,有一定创新性。

内容简介

文化为旅游活动注入了灵魂,旅游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无不充盈着文化的力量。发展和研究旅游文化,是我们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路径。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编者长期从事旅游文化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对中国的旅游文化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解读。主要包括中国旅游文化的界定、思政视野下的旅游文化、山岳旅游文化、河流水乡旅游文化、城市与建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研学旅游文化、“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文化等内容。

目录

**章 绪论 /001 一、旅游文化的界定 /001 二、思政视野下的旅游文化 /003 三、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006 第二章 山岳旅游文化 /008 **节 山岳旅游的文化精神与政治功能 /008 一、缘起与概念 /010 二、文化精神 /012 三、政治功能 /014 第二节 山岳旅游资源 /015 一、山水兼备的自然景观 /016 二、气象季节高质量环境形成的自然景观 /019 三、名胜古迹、工程、建筑组成的人文景观 /020 四、体育休闲、民俗文化旅游景观 /021 第三节 山岳旅游审美文化 /022 一、山岳旅游的哲学与艺术审美原理 /022 二、通用山岳资源旅游审美视角 /024 三、中国古代典型山岳审美思想 /026 第三章 河流水乡旅游文化 /037 **节 河流水乡概述 /038 一、定义与特征 /038 二、水文化概说 /042 三、水与旅游活动 /044 第二节 河流水乡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功能 /046 一、河流旅游资源主要案例及功能 /046 二、水乡旅游资源主要案例 /049 三、环水景观、河畔与湿地主要案例的旅游文化 /052 第三节 河流水乡旅游审美文化 /054 一、水的审美哲学 /054 二、有关水的旅游审美文化 /055 第四章 城市与建筑旅游文化 /063 **节 城市旅游文化 /064 一、城市旅游形象 /064 二、城市文脉 /065 三、城市文化地标 /067 第二节 建筑旅游文化 /069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哲学思想 /069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精神 /073 三、中西建筑文化的对比 /078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化 /088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 /089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要 /089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092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 /096 一、口头传承类非遗案例及其旅游文化 /096 二、节庆类非遗案例里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 /098 第三节 瓷器文化、昆曲艺术与旅游 /101 一、瓷器文化与景德镇旅游 /101 二、昆曲艺术发展与旅游 /104 第四节 歌舞、绘画的旅游文化 /108 一、歌舞类非遗的旅游文化 /108 二、绘画类非遗的旅游文化 /110 第六章 乡村旅游文化 /114 **节 乡村旅游文化概述 /115 一、乡村文化 /115 二、乡村旅游 /115 第二节 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质 /117 一、自然性和质朴性 /117 二、渗透性和产业性 /117 三、原真性和乡土性 /117 四、脆弱性与合一性 /118 五、体验性和参与性 /118 第三节 乡村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开发思路 /119 一、乡村旅游文化的现状 /119 二、乡村旅游文化的传承思路 /120 三、乡村旅游文化的开发路径 /120 第四节 中国的乡村旅游文化典型案例 /125 一、西递、宏村 /125 二、婺源乡村旅游 /126 三、甲居藏寨文化旅游发展案例 /129 第七章 红色旅游文化 /138 **节 红色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功能 /139 一、红色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缘起 /139 二、红色旅游文化的特质 /142 第二节 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 /144 一、红色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 /144 二、红色文化在旅游中的开发原则 /148 三、红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保护与传承 /149 第三节 红色旅游文化典型案例——延安 /152 一、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152 二、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和保护现状 /152 三、延安红色旅游文化的价值 /154 四、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开发、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 /155 第八章 研学旅行文化 /161 **节 研学旅行概述 /162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62 二、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程 /163 三、研学旅行的属性 /165 四、研学旅行的文化特质及意义 /166 五、发展研学旅行的原则和方法 /168 第二节 城市、故居、红色基地研学旅行文化 /172 一、名人故里的研学旅行文化 /172 二、红色基地的研学旅行文化 /174 三、博物馆、工作坊的研学旅行文化 /175 四、工业实践基地的研究旅游文化 /179 第三节 乡村与田野研学文化 /180 一、自然资源的研学旅行文化 /180 二、农田、茶园的研学旅行文化 /182 三、考古基地的研学旅行文化 /184 第九章 “一带一路”与中国旅游文化 /190 **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旅游文化概述 /191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意义与动态 /191 二、旅游与文明互鉴 /195 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旅游合作模式 /199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与“一带一路” /202 一、中国文化的特质与对外交流路径 /202 二、中国沿线省市的旅游文化与“一带一路” /20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子超,女,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院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国家公派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在《人民日报》《中国软科学》等报纸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 邓爱民,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旅游研究院院长、旅游管理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全国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书记。湖北省名师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师德标兵。兼任国家一流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首席专家,*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智库专家,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湖北省旅游发展决策咨询委员,湖北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带头人,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旅游规划人才。出版专著16部、*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6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各级政府和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课题20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