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7595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72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108075956 ; 978-7-108-07595-6

本书特色

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且在很大程度上同时推动着历史的研究和哲学的思考;学习科学史,就是学习人类历史经纬中的一条主线。本书是一部关于科学的通史,时间跨度近三千年,从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兴起,直到人类共同对应新冠病毒。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内容十分硬核,知识点密集,可做学习科学史的教材,也可作为了解科学发展历程的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到共同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本书概括和梳理了近三千年来人类科学思想和文明的发展历程。科学史是一门内容庞杂的学科,一些科学史家聚焦于观念的思想史,而另一些则追溯天文学或物理学等专门学科的发展。本书综合运用两种视角,汇集了现代科技史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一方面考察了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应用之间存在的张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来追溯科学的历史。本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聚焦于 20世纪以来的科技史,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现代科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本书讲述的故事,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所有人的生活。学习科学史,就是学习人类历史经纬中的一条主线。

相关资料

《科学通史》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史教材,具有可读性和全面性,新版拥有可喜的修订,收录材料更加全球化,将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研究应用于21世纪。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全球科学史学习和研究的入门教材。 ——塔拉·亚伯拉罕(Tara Abraham)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 作为大学层次的教材,《科学通史》旨在综合反映科学发展的进程,建构科学的内部与外部形象,其理念和叙事也不断推陈出新,增加*新的进展,完善历史的叙述。自2004年首版,本书被广泛用作世界史和科技史的本科生教材,至2022年已推出四版,新版增补了包括安提凯希拉装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内的*新内容,并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学辅导书系列。除了可读性、明确性和综合性之外,本书还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对20世纪以来的科学,特别是“二战”后至今的科学做了提纲挈领的梳理;从社会地位的视角出发,审视科学历史上“哲学与功用”两个维度,主线清晰,结构巧妙;版式新颖活泼,插图简明扼要,“关联阅读”画龙点睛;尽量摆脱西方中心论,试图从全球史的视角公允地看待不同文明的贡献。 ——刘 晓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 安德鲁·埃德(Andrew Ede),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博士,长期任教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历史与古典系,现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干分校客座教授。著有《毒气、战火与硝烟催生的科学:化学战与大科学的起源》(2017)、《世界历史上的技术与社会》(2019)等。 莱斯利·科马克(Lesley B. Cormack),多伦多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博士,现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干分校校长。曾担任加拿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学会主席,阿尔伯塔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2010—2020),此前曾长期在该校历史与古典系任教。其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科学史。 译者 刘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教授,《科学文化评论》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史咨询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科技史,国际科技交流史,主讲《科学技术通史》《中国现代科技史文献》等专业课程;著译有《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国立北平研究院简史》《丘吉尔的原子弹》《美国科学史》等十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