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320614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4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73206145 ; 978-7-5732-0614-5
本书特色
《中国建筑》除了迎合中国式建筑风尚,也积极发扬被英国人视为其本土风格的哥特式建筑特征,反映了当时建筑设计领域的折中主义,即多种建筑风格不严格区分及对立,中国风建筑上亦可混搭哥特式或洛可可式母题,这也体现了18世纪英国乃至欧洲建筑潮流的多元化。虽然文艺复兴后哥特建筑风格在英国丧失了主流地位,但它却一直延续着顽强的生命力。18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同时刺激了国内的建筑热潮,建筑风格的选择更具自主性,英国人对代表着其民族主义情怀的哥特风情有独钟,萌发了新一阶段的哥特式建筑复兴,同时期的一些建筑设计师尝试借助源自中国的“如画”美学观,在庄园府邸中加入哥特元素,象征性复活中世纪建筑。
内容简介
在欧洲艺术史、建筑史上,有一种被称作“中国风”的风格,始于17世纪,并在18世纪到达顶峰。当时推崇的“中国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风格,是欧洲人从自身出发解读并塑造的中国风格,也是后来东方主义的滥觞。保罗·达克的《中国建筑》是一本图册,绘制了24幅“中国风”建筑设计图样及12幅中式建筑中常见的棂格装饰构造,后附哥特式建筑与装饰设计图24幅,1759年出版于英国伦敦。书中包含宫殿、亭榭、船只等的完整图样,也有栏杆、器物等的局部设计,旨在为当时欧洲的专业设计师提供参考。此书集中体现了18世纪中期“中国风”建筑设计在欧洲的风行。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9年初印本(作者自印本),设计精美,版画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配有文字说明。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建筑设计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目录
《中国建筑》导言 杨明明 中国建筑
作者简介
《中国建筑》的署名者保罗·达克 (Paul Decker)似为假托名,多被误认为是德国工艺大师老保罗·德克尔(Paul Decker the Elder, 1677-1713),或德国纽伦堡雕刻师小保罗·德克尔(Paul Decker the Younger, 1685-1742)。尽管如此,“保罗·达克”之名在研究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文献里屡被提及,可见《中国建筑》一书的影响力,以及当时“中国风”在欧洲流行的盛况。
徐锦华,上海图书馆副研究员,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
-
人类酷刑简史
¥23.6¥59.0 -
安史之乱
¥27.9¥6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5¥39.0 -
大明日落:崇祯王朝的人与事(八品)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3.6¥58.0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万历十五年
¥20.6¥25.0 -
中国通史
¥23.0¥45.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8.9¥2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九说中国
¥8.0¥25.0 -
日本历史
¥15.8¥48.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4.0¥68.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1¥29.8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 -
显微镜下的大明
¥39.0¥52.0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2.1¥65.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4.0¥68.0 -
名师讲堂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6.5¥78.0 -
终局之地:南明那些事儿
¥21.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