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368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5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308236874 ; 978-7-308-23687-4
本书特色
从个体到群体,在信息的茧房,我们如何沦为乌合之众? 从自我到他者,在闭锁的边界,我们如何用“杠”突破自己筑就的围城? 全面呈现“杠精”的形成机制,客观讨论“杠”文化的利弊得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媒介与大众文化科普”系列图书中的一种。本系列图书选择了10个人们日常关注并参与的话题,力图通过揭示媒介文化的形成机制来引导读者认识复杂的文化现象。而本书聚焦的是互联网“杠精”及“杠”文化。互联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更是我们的精神宣泄地,我们热情、充满表达欲,但同时亦略带偏执地想要说服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标签成了我们区分同路人与异己的捷径,更成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手段。本书详细解读了“杠精”形成的社会心态、网络语境的特殊性以及算法在背后所起到的作用,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助大众穿越喧嚷的网络对话,化解对当今网络生态的满腹疑问。
目录
**章 何谓“杠精”?
**节 命名由来
第二节 赋名的权力与污名化
第二章 杠精缘何而起?
**节 认识世界的方式
第二节 浸没在网络社会的大潮中
第三节 社交网络:愤怒制造机
第三章 国内真的多杠精?!
**节 网络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
第二节 礼法社会下的不顺从
第三节 舆论场域与社会结构的巨变
第四节 为什么营销号的舆论影响力能左右人?
第四章 我的全世界我来守护:饭圈粉丝杠精
**节 铺陈
第二节 饭圈杠精的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粉丝杠精的形成:技术外因与群体内因
第四节 粉丝杠精的诞生
第五节 爱得更加清净纯洁:优化饭圈氛围
第五章 真相、暴力、圈层、性别:社会议题融合
**节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后真相”与“真相后”
第二节 从个体困扰到公共议题:刘学州事件中的杠精
第三节 “2·27”事件:群体行为中的杠精
第四节 货拉拉女子跳车事件:杠精眼中的性别与空间
第六章 以“杠”为名:青年人话语抗争
**节 杠文化的正面解读
第二节 《圆桌派》:以“杠”为名的社会议题共建
第三节 《奇葩说》:打造网络青春杠文化
第四节 杠文化下的自由表达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晓平,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政策法规与伦理,媒介社会学。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寻味中国
¥10.3¥3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7¥26.0 -
瓢箪鲶闲话
¥9.7¥36.0 -
茶经(黑白版)
¥11.8¥48.0 -
经典常谈
¥5.8¥14.8 -
中国馔馐谭
¥12.7¥23.0 -
三大师谈红楼梦
¥14.4¥45.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9.6¥30.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0.7¥32.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东北的土灶
¥14.7¥45.8 -
东瀛印象记
¥11.9¥35.0 -
神秘的黑猫
¥16.3¥4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蒋凡讲世说新语
¥20.3¥5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0¥25.0 -
山里山外
¥15.1¥35.0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6¥15.0 -
生活十讲
¥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