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

包邮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

¥41.7 (8.5折) ?
1星价 ¥41.7
2星价¥41.7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2893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0128933 ; 978-7-100-12893-3

内容简介

本书从明代因《清明上河图》交易导致的一场风波入手,带我们走进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书画消费市场,让我们得以从中了解书画在明朝官场和市场流通的过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乱象,以及参与书画买卖消费的各类群体和人物。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入到以往历史很少关注到的一个角落来观察明朝的世风世象和社会大环境以及各社会群体在文化消费中的关系。

目录

引子 围绕《清明上河图》的一场风波
一、主要情节
(一)王仔求画
(二)黄彪作伪
(三)汤臣索贿
(四)严氏杀人
二、风波分析
(一)发生时间
(二)讲述者
(三)吴晗的疑问
(四)怀璧其罪
三、对这场风波的提问
(一)消费者、消费需求与消费环境
(二)骨董摊肆、骨董商与居间人
(三)价格
(四)赝品

**章 世风
一、奢靡之风
二、长物之好

第二章 需求
一、购买需求
(一)人事
(二)雅贿
二、庋藏需求
(一)免俗
(二)斗侈

第三章 阅市
一、庙市与灯市
二、香市与夜市
三、书画船
四、空间与消费

第四章 骨董商

第五章 居间人

第六章 价格
一、书画的定价
二、价格乱象
(一)“重古蔑今”与“今与古敌”
(二)从“重宋”到“重元”
(三)由“名家”变“邪学”
三、价目分析
(一)价目的主观性与偶然性
(二)分析前的准备
(三)价目初步分析
(四)以《戏评古次第》为参照的分析

第七章 赝品
一、名头与射利
二、自愚与愚人

第八章 余论
一、区域优势与市场导向
二、士商相杂与竞尚清雅
附录1 1522-1619年(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书法(含墨刻法帖)作品交易价目
附录2 1522-1619年(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绘画作品交易价目
附录3 项元汴标价的书画(含墨刻法帖)作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叶康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后,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后,常州大学晚清民国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论文及学术随笔多篇散见于《读书》《文史知识》《书城》《书法》《中国书法》《古代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华读书报》等报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