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疑案:争议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

史记疑案:争议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

1星价 ¥58.8 (6.0折)
2星价¥58.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91560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0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19915605 ; 978-7-5199-1560-5

本书特色

1.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全面系统地研究《史记》疑案的著作。 2.耄耋老人张大可教授积淀40余年的心血之作,发表相关论文14篇;抽丝剥茧,通透到位;精准考证,科学还原;争议千年的《史记》十大疑案,本书一一道来。 3. 疑案精彩看点举例1,近代自王国维和郭沫若以来,持续百年的“司马迁生年”论争,本书是否可以盖棺定论? 4. 疑案精彩看点举例2,《史记·将相表》无序“有倒书”,是否为司马迁有意为之?抑或是中国历代史官的禁忌和无奈?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司马迁草创《史记》未就,受李陵案株连,于是命运产生了坎坷。由于作者经历坎坷,以及该书在写作与流传中产生了一些疑难;由于文献缺失,一些基本史实不明,难以稽考;由是,书与人均运交华盖,疑案由是而起。《史记》成书,在两汉时受到压制,差不多是一部禁书。魏晋以后,《史记》脱颖而出,司马迁和《史记》地位的尊显,使一些隐而不宣的事受到重视,于是疑案一个一个浮出水面,受到人们关注…… 史学界对《史记》疑案的研讨,历来均是作个案研究。历史学家张大可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兰州大学任教,开设《史记》专修课,从1982年至今,积淀40余年,发表相关论文14篇,涉及了《史记》的全部疑案。 “史记疑案”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其一,司马迁生年与卒年;其二,司马谈作史;其三,“太史公释名”与《史记》书名;其四,《史记》断限与附记;其五,《史记》残缺;其六,《史记》补窜;其七,《史记》倒书;其八,《史记》中的抵牾与疏漏;其九,《史记》取材与司马迁所见书;其十,《史记》体制义例考论。学术界对“史记疑案”的研讨,历来均是作个案研究。本书作者1980年代在兰州大学任教,开设《史记》专修课,从那时起也是一一作个案研究。作者从1982年首发《司马迁生卒年考辨辨析》以来,到2018年发表《解读“虚妄论”提出的一些问题》止,积淀近四十年,发表专题论文十四篇,涉及了《史记》全部疑案。其中关于“司马迁生年疑案”的专论有六篇,约占半数,可见生年疑案是重中之重,故在本书《史记疑案研究》中专设为一编,即上编,其它九大疑案总列为下编。司马迁生年两说,且有十年之差,影响《史记》成书至为巨大,也是学术界研讨*为激烈的话题,尤其是近一百年来呈现出三次全国性学术大讨论。本书作者回顾一百年来学术界对司马迁生年两说的论争,以不可辨驳的事实为依据,以及坚强的逻辑论证,司马迁生年两说只存在于唐代三家注,而百年论争的总结,则呈现王国维说真实可靠,郭沫若说伪证不实,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可以为定论。这一结论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目录

上编  司马迁生年疑案 引 言 **章 王国维考证司马迁生年的贡献与疏失 **节  王国维考证司马迁生年为公元前145年,论点坚实,方法正确,逻辑严密 第二节  “前135年说”论者对王国维立论基石的驳难均不成立 第三节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的疏失 第二章 考证司马迁行年的文献资料 **节  《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留下了*直接的司马迁行年资料 第二节  司马迁记述交游涵盖的行年资料 第三节  “太史公曰”皆为“司马迁说” 第四节  由司马迁交游与文史考察的内容给予生年考证的重大启迪 第三章 司马迁生年“前145年说”之证据 **节  几个重要行年关节点之考证 第二节  司马迁问故孔安国、师事董仲舒之考证 第三节  司马迁交游提供的旁证 第四章 “前135年说”之源,郭沫若、李长之的举证无一考据 **节  郭文驳难王说,举证三条,皆有辨无考,不能成立 第二节  李文十证,亦无一考据 第五章 “前135年说”后继论者的“新证”无一实证 **节  王达津、赵光贤的“新证” 第二节  李伯勋、苏诚鉴、吴汝煜的“新证” 第三节  评近年来“前135年说”后继论者的用伪命题立说 第四节  一条被视为“铁证”的伪证 第六章 “前135年说”论者袁传璋在考证烟幕下精制伪证伪考 **节  编织理论为“前135年说”弥罅补漏 第二节  费心费力,误读史文 第三节  袁传璋的五步推演,乃精心编织伪证伪考 第四节  余论三题 第七章 百年论争回顾,定案司马迁生年 **节  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论争的意义 第二节  司马迁生年两说,只并存于三家注,王、郭两说王真郭伪不并存,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可以为定论 第三节  司马迁的卒年 第四节  《报任安书》的作年 附录 关于《报任安书》写作年代之补证 第八章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节  家世、童年(前145—前127,前后十九年) 第二节  修史助手(前126—前110年,前后十六年) 第三节  发愤著书(前110—前93年,前后十八年) 第四节  晚年修订(前92—前86年,约七年) 附 录 “司马迁生年疑案研讨”论文六篇 论文一  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百年论争梳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论文二: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百年论争回顾 论文三:一桩百年论争学术公案的终结梳理 论文四:从三晋地域文化与司马迁的关联看其出生时间应在前145年 论文五:《玉海》之《正义》佚文是怎样被包装成司马迁生年“确证”的? 论文六:李长之关于司马迁“生于前135年说”举证十条无一考据 下编  《史记》疑案 **章 司马谈作史考论 **节  昔贤今人对司马谈作史的考论 第二节  对司马谈作史考论成果之评议 第三节  司马谈作史应如何评价 第二章 “太史公”释名与《史记》书名考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太史公释名之分歧及考辨 第三节  《史记》专名始于东汉桓灵之际而原题《太史公书》 第四节  司马迁署官以名其书曰“太史公”既尊其父,亦是自题 第三章 《史记》断限与附记考论 **节  《史记》的两个断限计划 第二节  司马迁对《史记》上限的修正——起于黄帝 第三节  《史记》的四种下限说 第四节  《史记》断限太初四年而大事尽武帝之末 第五节  结论 第六节  余论 第四章 《史记》残缺考论 **节  《史记》残缺篇目 第二节  《日者》《龟策》两传非褚少孙补 第五章 《史记》补窜考论 **节  论褚少孙续补《史记》 第二节  《史记》补窜内容数据统计 第三节  对《史记》补窜内容字数数据统计的意义 第六章 《史记》倒书考论 **节  问题之提出与破读方法 第二节  运用对比法可证《将相表》为司马迁所作不容置疑 第三节  《将相表》大事记之分析 第四节  倒书书法之微旨与无序之谜 第七章 《史记》中的抵牾与疏漏 **节  《史记》存在抵牾与疏漏是客观事实 第二节  有谬必纠,而疑古过勇,则会迷失方向 第八章 《史记》取材与司马迁所见书考论 **节  载于《史记》中的司马迁所见书 第二节  司马迁用多种途径搜求史料 第三节  司马迁取舍材料的标准 第九章 《史记》体制义例考论 **节  五体题名义例 第二节  五体序目义例 附 录 《史记》疑案研究论文索引(258篇) 一、司马迁生年疑案研究百年论争论文索引(附卒年,142篇) 二、史记疑案专题研究论文索引(116篇)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大可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出版著作二十余种,包括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文白对照史记》《资治通鉴新注》,等等。有六种学术论著获得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于2008年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张大可先生的史学论证,目前仍是史学界的高峰,尤其是对《史记》的研究,历经数十年的时间考验,至今仍处于前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