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308799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203087991 ; 978-7-203-08799-1
内容简介
《史学·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西汉经济史》共分四章,首先介绍了西汉以前中国经济发达不平和、封建制度分解等经济背景,进而介绍西汉初期的经济衰退现象、集权以及重农思想的开始。书中论述了西汉时期商业发展与土地集中的问题,商业发达,贱商政策失败,土地与财政进一步集中,致使更多的社会矛盾爆发,进而导致社会改革与农民革命的爆发,新朝推出新的社会政策,阶级统治在维持与崩溃中摇摆。
目录
一 中国经济发达的不平均
二 农业发达与封建庄园
三 封建制度的分解
四 由战国到秦朝的经济发达
五 秦的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第二章 西汉初期的经济
一 漠之成立与商业衰退
二 封君制度的实质——附说奴隶制度
三 商业资本的抑制
四 这时期的经济思想
五 集权的企图及重农思想的展开
第三章 商业发达与土地集中
一 商业发达与贱商政策的失败
二 手工业大农场舆奴隶制度
三 高利贷的盛大及土地集中
四 封君阶级的衰落
五 市场开拓与财政集中
六 社会矛盾的爆发
七 经今文学家对社会问题之无力
八 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常平仓
九 土地集中与商业发达之加速
第四章 社会改革与农民革命的爆发
一 革命前夜的社会思想与古文经
二 新朝的社会政策
三 阶级统治的维持及崩溃
节选
《史学·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西汉经济史》:
没有集中的生产,当然没有生产劳动者的政权。分散于分散的农场之上做工的农民,在出卖生产物以购买农具肥料的时候,在贱买贵卖的商人之前,彼此之间立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农民因此没有组织自己的统治阶级的能力。至于游民无产者乃是轻视劳动的不生产羣众。他们把生产的负担转嫁于农民与奴隶,他们不负荷社会的生存反成为社会的负荷。他们仰仗富豪的慷慨与国家的赒恤。他们不反对剥削制度。他们有组织暴动的能力。他们以暴动求物质欲望的满足。他们使他们的首领以剁削农民无产者的势力而成功。
但在刘邦成功的时候,农民巳分配耕地。齐楚的豪强徙入关中(公元前一九八年)土地兼并的现象一时打破了商业资本一时也衰落了。当时乘普遍暴动之后,人口凋零农业废弛。商业颓败。当时的人口,依通典的计算,「方之六圃十分无三」。依司马迁的记裁:「大都名城,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都市的衰落可想而知。
一方面都市衰落,他方面土地秉并解散而土地分配于农民,这就是说中圃经济有回归到秦代统一乃至战圃时代以前的外观。
作者简介
陶希圣(1899年—1988年),曾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复旦大学、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中央大学任教。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3.6¥58.0 -
人类酷刑简史
¥23.6¥59.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4.0¥6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安史之乱
¥27.9¥68.0 -
中国通史
¥23.0¥45.0 -
中国近代史
¥16.3¥3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九说中国
¥9.0¥25.0 -
万历十五年
¥20.6¥25.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8.9¥29.8 -
显微镜下的大明
¥39.0¥52.0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2.1¥65.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4.0¥68.0 -
名师讲堂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7.5¥78.0 -
三国史话
¥15.5¥42.0 -
日本历史
¥15.8¥48.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1¥29.8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9.9¥49.8 -
终局之地:南明那些事儿
¥28.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