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分配、内生需求与供给侧协同下的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内生需求与供给侧协同下的经济增长

1星价 ¥52.5 (7.0折)
2星价¥52.5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4804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21848045 ; 978-7-5218-4804-5

内容简介

本书在回顾、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整合、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的分配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内生需求与供给侧要素协同作用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系统阐述了制度供给决定的收入分配如何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增长区制”相匹配以实现内生需求的创造,以及技术和要素供给约束如何影响增长与分配的动态互动,进而从供需协同的视角揭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立足该理论,通过反思2008年欧美经济危机以及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宏观互动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进而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出若干启示与建议。本书不仅为我国在共同富裕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是批判性地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
1.2 研究目标与特色
1.3 理论正名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第2章 主流经济学派的分配与增长理论:回顾与批判
2.1 传统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中的分配——增长关系
2.2 实证应用:解释全球性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2.3 新增长模型中的分配——增长关系
2.4 对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系统性批判1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与增长理论
3.1 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
3.2 分配与增长的微观经济学:劳动过程理论
3.3 分配与增长的制度经济学:“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与调节理论
3.4 分配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周期性危机理论
第4章 后凯恩斯主义的分配与增长理论
4.1 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
4.2 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4.3 收入分配、内生需求与供给侧协同:非主流理论视角的初步整合
第5章 理论整合与模型构建
5.1 立论前提:需求决定的增长
5.2 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化B-M模型
5.3 增长对分配的影响
5.4 增长与分配的互动
第6章 模型扩展
6.1 模型扩展:引入技术进步
6.2 引入开放经济
6.3 收入分配、内生需求与供给侧协同:进一步整合的理论框架
第7章 欧美经济危机的根源:收入分配与内生需求的视角
7.1 危机发生的制度根源
7.2 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
7.3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治理:也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8章 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8.1 理论模型
8.2 既有实证研究述评
8.3 实证分析
8.4 来自实证研究的启示: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第9章 结语:以收入分配改善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9.1 主要论点总结
9.2 对话昂格尔:共鸣与商榷
9.3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9.4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盾,男,1982年10月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2013年4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6月至2021年4月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1年5月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和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博士毕业至今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Digital Law 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管理评论》《经济学家》《欧洲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5篇,其中SSCI收录2篇,CSSCI收录8篇。作为**作者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其他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