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874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61874615 ; 978-7-5618-7461-5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环境类教材。本书突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围绕室内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以此为导向,教材内容融合基础知识、科研成果和研究案例,系统介绍各个建造环境部分(空气、热、声、光)的特点,问题与治理。本书涉及室内环境的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并重点突出在环境健康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本书对室内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认识进行总结,全面系统介绍建造环境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介绍室内环境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理、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室内环境与健康是建筑环境领域的经典特色课程。本教材内容的交叉性适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目录

第1章 室内健康风险 1.1 癌症 1.2 过敏与超敏反应 1.3 病态建筑综合征 1.4 呼吸道感染 1.5 军团病 1.6 过敏性肺泡炎 1.7 心血管疾病 1.8 骨架神经系统疾病 1.9 意外伤害 1.10 健康相关抱怨 参考文献 第2章 室内空气污染 2.1 空气品质 2.2 气味 2.3 气态污染物 2.3.1 二氧化氮和臭氧 2.3.2 二氧化碳 2.3.3 有机气体和蒸气 2.3.4 甲醛 2.4 半气态污染物 2.4.1 邻苯二甲酸酯(PAEs) 2.4.2 多溴联苯醚(PBDEs) 2.5 颗粒物 2.6 纤维 2.7 氡 2.8 微生物 2.8.1 病毒 2.8.2 内毒素 2.8.3 霉菌和细菌 2.8.4 尘螨 参考文献 第3章 室内热环境 3.1 热环境和热舒适基本原理 3.1.1 影响热感觉的环境因素 3.1.2 热感觉和热舒适 3.1.3 人体热平衡方程 3.2 传统热舒适模型 3.3 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3.3.1 ePMV模型 3.3.2 aPMV模型 3.3.3 ATHB模型 3.3.4 与室外气候相关联的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3.4 室内热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3.5 建筑能耗与热环境 3.5.1 集 暖实际情况与标准对比 3.5.2 非供暖期人体热中性温度与室内平均温度对比 参考文献 第4章 室内电场和磁场环境 4.1 电磁场的定义 4.2 电磁场暴露源 4.2.1 工频电磁场 4.2.2 射频电磁场 4.3 电磁场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 4.3.1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3.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4.3.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3.4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4.3.5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3.6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4.4 电磁辐射的防护 4.4.1 辐射源防护 4.4.2 公众防护 第5章 室内声环境 5.1 声环境基本知识 5.1.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 5.1.2 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5.2 声音的计量 5.2.1 分贝 5.2.2 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5.2.3 声强和声强级 5.2.4 声压和声压级 5.2.5 声级的组合 5.3 声音在围蔽空间内的传播 5.3.1 声音传播方式 5.3.2 声音传播原理 5.4 噪声的危害 5.4.1 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5.4.2 噪声对各种活动的影响 5.4.3 不同分贝的噪声干扰 5.5 声环境的影响因素 5.5.1 声压级或声级 5.5.2 声音的持续时间 5.5.3 声现象随时问的变化情况 5.5.4 复合声的频谱成分 5.5.5 声音的信息量 5.5.6 声环境中人与噪声源的关系 5.6 在建筑设计中对声环境的评价 5.6.1 稳态噪声评价 5.6.2 随时间变化的噪声测量与评价 5.7 噪声控制 5.7.1 空气声隔声 5.7.2 固体(撞击)声隔声 参考文献 第6章 室内光环境 6.1 室内光环境简介 6.2 光对人的影响 6.2.1 照度与亮度 6.2.2 灯光与色彩 6.3 人工照明方式 6.4 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6.4.1 光气候分区 6.4.2 楼间距 6.4.3 窗地比 6.4.4 建筑内、外遮阳 6.4.5 建筑外窗 6.5 光环境的评价指标 6.5.1 照度 6.5.2 光亮度(亮度) 6.5.3 光的显色性 6.5.4 光的色温 6.5.5 光照强度 6.5.6 亮度比(反射比) 6.5.7 不舒适眩光指数 6.6 建筑光环境控制技术 6.6.1 人工照明控制技术 6.6.2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联合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第7章 室内环境营造 7.1 源头治理 7.2 通风稀释 7.2.1 建筑通风发展史 7.2.2 通风形式 7.2.3 通风量测量 7.2.4 通风标准 7.2.5 通风的健康效应 7.2.6 智能通风系统 7.3 空气净化 7.3.1 不同空气净化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7.3.2 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性能和评价 参考文献 第8章 建筑能耗、经济性与健康 8.1 建筑能耗、室内环境与健康 8.1.1 中国建筑能耗的特点 8.1.2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 8.1.3 建筑能耗的产生机理和节能策略 8.1.4 能耗、环境与健康 8.2 经济I生、室内环境与健康 8.2.1 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 8.2.2 健康损失的经济性评估 8.2.3 室内环境与健康经济性评估 参考文献 第9章 室内环境与健康发展史 9.1 室内环境与健康历史议题 9.1.1 氡与肺癌 9.1.2 室内尘螨和过敏 9.1.3 甲醛、挥发性有机物和病态建筑综合征 9.1.4 军团病 9.1.5 空气离子 9.2 室内环境领域早期 科研机构 9.3 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 会议发展史 9.3.1 1978年哥本哈根会议 9.3.2 1981年阿默斯特会议 9.3.3 1984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9.3.4 1987年柏林会议 9.3.5 1990年多伦多会议 9.3.6 1993年赫尔辛基会议 9.4 室内空气科学(indoor air science)发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越霞,女,天津大学副教授,以“室内环境暴露与健康”为科研主线,在室内新型化学品暴露、建筑通风与疾病传播、污染物净化与控制等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侯静,女,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人体热舒适、建筑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Jan Sundell,瑞典籍,国际有名室内空气品质专家,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SCI期刊Indoor Air前主编,国际室内空气品质学会创始人、副主席,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创始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