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闽南侨乡和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比较

近代闽南侨乡和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比较

1星价 ¥52.5 (7.5折)
2星价¥52.5 定价¥7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9071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7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112290710 ; 978-7-112-29071-0

内容简介

侨乡经济的驱动是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建筑得以发展繁荣的物质基础。侨汇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促成侨批业这样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行业类型的产生,并伴随产生了侨批馆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另一方面也使得侨乡发展成为消费型社会,建筑文化因此表现出娱乐性、商务性等特征。这些是侨汇之于建筑文化的间接作用。而在直接作用方面,房地产业是投资型侨汇的主要去向,而开埠城市则集中了两地侨乡绝大部分的房地产投资,与其近代城市建设相辅相成,并以骑楼建筑为典型代表。除了对气候的适应性和政府的推广外,骑楼下店上宅,灵活自由的开间布局也适应于“量少而分散”的华侨资本结构特点,因此得以作为闽南和潮汕侨乡房地产业的主要“商品”形式而大量生产,而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则使两地建筑文化趋向于商业化与商品化的差异。 在近代侨乡文化转型的催化作用下,两地侨乡也呈现出中外建筑文化的冲突、分化和整合现象。根据接触程度的不同,两地侨乡建筑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出整体性和局部性的差异,由此导致在冲突结果上,闽南侨乡从城市到乡村都广泛表现出以外廊样式为代表的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在潮汕侨乡,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大体局限于汕头等城镇,而对乡村的影响并不明显,城乡建筑文化表现出不平衡性。而在建筑文化分化中,两地华侨在建筑样式选择、公益性的建筑活动、居住和环境观念等方面表现出变革性与改良性的价值取向区别,在建筑文化整合中,闽南侨乡倾向于以外来建筑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形式对旧的建筑体系进行改造,呈现外向性的文化性格特征;而在潮汕侨乡,各种外来建筑要素则被吸收为本土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本土建筑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内向性的文化性格。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