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认知科学:从延展心智到具身现象学

包邮新认知科学:从延展心智到具身现象学

¥67.0 (7.6折) ?
1星价 ¥67.0
2星价¥67.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3971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111739715 ; 978-7-111-73971-5

本书特色

在认知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足百年的历史中,其根基始终是这样一个共识:不论我们关注的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推理,诸如此类——具有哪些特性,它们都发生在脑内。这些心理过程要么“等同于”大脑活动,要么由大脑活动“排他”地实现:心理过程——特别是认知过程——是由大脑“硬件”运行的抽象“程序”。根据上述“心智的计算机类比”,认知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1)辨识这些程序(算法层,对应认知心理学)、(2)探索大脑运行这些程序的具体方式(计算层,对应认知神经科学),以及(3)创造能运行类似程序的人工制品(实现层,对应人工智能)。

但在哲学家马克·罗兰兹看来,这种经典的认知科学及其背后的笛卡尔心智观与中世纪的“地心说”一样,纵然看似直观,实则大谬不然:任何以大脑为中心的,或强调心智由神经过程“排他实现”的心智观都是笛卡尔式的:无异于主张大脑中有个叫“自我”的小人儿在一块叫“心智”的幕布上观看意象的投影,或松果腺会分泌某种非物质性的“精神”以扮演肢体的傀儡师。作为对比,罗兰兹探讨了所谓的“4E认知观”,即(1)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2)嵌入认知(embedded cognition)、(3)生成认知(enactive cognition)以及(4)延展认知(extended cognition),但并不认为它们足以扮演“新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尽管表面上,4E认知观的各个分支都反对“笛卡尔认知科学”的核心假设,但若细加追究,就会发现它们反对的方式大相径庭。通过厘清4E认知观的各个分支分别主张些什么、反对些什么,以及哪些分支彼此兼容、哪些则不行,罗兰兹开创性地描绘了他心目中的“非笛卡尔心智观”,为创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新认知科学”夯实了概念根基。

本书难能可贵地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它既面向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也同样适合大众读者:只要他们想了解所谓“情境认知”“具身认知”“延展心智”(包括一些更加古怪的术语如“生成主义”“载具外部主义”“位置外部主义”“架构主义”,等等)都是什么意思、应如何看待ChatGPT、Claude和Sora等生成式大模型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以及如何摆正自身与那些未来注定要大放异彩的人造物的关系。

内容简介

这部导论性的著作呈现了与经典的笛卡尔心智观相对应的一种全新的心智观,其并未将一切认知活动都框定在颅腔之内。罗兰兹相信,这种全新的心智观将奠定所谓“新认知科学”的基础,它强调心理过程的具身(非神经的身体结构与过程参与构成了心理过程)、嵌入(心理过程在特定环境中运行)、生成(行动是心理过程的构成成分)和延展(外部事物参与构成了心理过程)色彩,其脉络可追溯至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家的观念之中。

目录

目 录
前言与致谢
第1章 “拓展心灵”
1 心灵的“新科学”
2 心智与心理现象
3 笛卡尔的幽灵
4 好朋友与看门狗
5 非笛卡尔认知科学:框架
6 大问题:我们需要几个e?
第2章 非笛卡尔认知科学
1 大卫·马尔的笛卡尔式视觉理论
2 看好了!
3 视知觉的生态理论
4 俄国先行者
5 神经网络和情境机器人学
6 结论
第3章 具身、延展、嵌入与生成的心智
1 笛卡尔认知科学重述
2 具身心智
3 延展心智
4 嵌入心智
5 生成心智
6 具身心智、延展心智和融合心智
第4章 对融合心智的反对
1 融合心智面临挑战
2 延展心智及其反对意见
3 差异性主张:延展心智的“对等”与“整合”
4 耦合-构成谬误
5 认知膨胀说
6 认知标志说
7 具身心智及其反对意见
8 具身心智与延展心智的结合
9 融合心智如何进一步发展
第5章 认知的判断标准
1 判断标准有什么用?
2 判断标准之判断标准
3 判断标准的内容
4 捍卫标准:认知科学实践
5 延展的知觉
6 延展的认知
7 再观反对意见
8 总结
第6章 所属关系问题
1 所属关系与认知膨胀说
2 所属关系:整合与包含
3 整合:个体水平与亚个体水平
4 所属关系:标志性与构成性问题
5 所属关系与能动性
6 权限与认知膨胀说
7 认识权限的衍生性
8 从应对到认知
第7章 作为揭示性活动的意向性
1 介绍
2 经验性对象:客观性的吸引力
3 “涵义”的两种意义
4 胡塞尔论“构义涵义”“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
5 萨特论“虚无”
6 对不同主张的梳理
7 总结
第8章 融合心智
1 从知觉到认知
2 因果性的揭示与构成性的揭示
3 作为“穿越”的意向性
4 海德格尔和“去远”
5 知觉揭示的载具
6 回看Otto
7 揭示与认知性的揭示
8 具身认知与延展认知:再聚首
9 “所属”问题
10 “古怪”的“新科学”?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克·罗兰兹(Mark Rowlands)
当代知名心灵哲学家,迈阿密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寓体于心》(The Body in Mind: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es)、《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in Action)、《哲学家与狼》(The Philosopher and the Wolf)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