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实之线:纪录电影大师埃罗尔·莫里斯研究

虚实之线:纪录电影大师埃罗尔·莫里斯研究

1星价 ¥126.0 (7.5折)
2星价¥126.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5452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5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07854527 ; 978-7-5078-5452-7

本书特色

* 本书是对美国纪录电影大师埃罗尔·莫里斯的研究专著,是作者超过十年积累研究的成果。作者采用“拆解与延伸”的研究法,将莫里斯的作品打散,按“专题写作”“关键词”的方式结构本书,更加凸显莫里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主题表达。
* 有助于读者更深入、更全方位地了解这位纪录电影大师,也鼓舞更多的年轻创作者去追逐自己的电影理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埃罗尔·莫里斯这位美国纪录电影大师的研究专著。莫里斯的创作体现了纪录电影近四十年来的剧烈变革,并以极具特点的视听语言,在作品中凸显了学术性、文学意识、戏剧性,深刻改变了纪录片的面貌。作者打破按时序分析作品的传统写作方式,采取“专题写作”或“关键词”的方式结构本书,将导演的创作“拆解与延伸”,重新组合,并加以扩展,涉及更多学术层面和创作领域。相信这本书会有助于读者理解莫里斯这位不可忽视的当代影像大师,进而把握美国纪录片四十余年来的重要变化,对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有启示。

目录

导论  莫里斯影片的渊源与时代 / 001
**节 “你们看这个人!” / 00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反对直接电影 / 015
一、影响深远的直接电影 / 016
二、莫里斯和同时代导演:挑战直接电影 / 022
第三节 莫里斯怎么用纪录片讲历史 / 028
第四节 为什么技术主义是莫里斯的鲜明标签 / 034
第五节 政治视角在莫里斯电影中如何体现 / 037
第六节 边界、拆解、延伸:关于本书写作的一点说明 / 044 上编  “彻底被打乱” **章  多样化的航线 / 049
——《细细的蓝线》、20世纪80年代和法律纪录片
**节 划时代的作品:《细细的蓝线》 / 049
第二节 拍摄监狱与思考死刑 / 062
第三节 《细细的蓝线》和同时代法律纪录片 / 071
一、《谁杀了陈果仁?》 / 073
二、《二手纯真》 / 077
结语 / 082 第二章  “精神失常者编年史”/ 086
——莫里斯的人物
**节 《弗农,佛罗里达》与“小城畸人” / 089
第二节 《死亡先生》与极端怪咖卢希特 / 098
第三节 《小报》与自恋狂 / 106
第四节 《**人称》中的心灵群像 / 114
结语 / 119 第三章  你怎么能让人说出这些话的? / 122
——莫里斯式的采访与“恐怖采访机”的诞生
**节 纪录片中的采访 / 125
第二节 “**人称”叙述体的兴盛 / 130
第三节 莫里斯式调查采访 / 133
第四节 埃罗尔·莫里斯式的“**人称” / 147
第五节 “恐怖采访机” / 154
第六节 采访的编织与“无线索叙事” / 165
结语 / 179 第四章  烟灰缸之战 / 180
——科学哲学与真相
**节 历史观 / 181
第二节 烟灰缸之战——库恩或克里普克 / 185
第三节 爱丽丝 / 194
第四节 真相 / 199
第五节 《时间简史》中的科学与人 / 205
结语 / 210 第五章  500吨重的苍蝇 / 212
——画面、音乐与《又快又贱又失控》
**节 莫里斯作品的影像 / 215
第二节 莫里斯作品的音乐 / 221
第三节 片例分析:《又快又贱又失控》 / 229
一、画面和声音 / 230
二、剪辑和叙事 / 233
三、段落分析 / 237
四、影片主题 / 251 第六章  商业、虚构和真实的交叉点 / 256
——作为广告人的莫里斯
**节 院线票房和电视收视 / 256
第二节 “另类”广告人莫里斯 / 263
一、个体视角和鲜活创意 / 266
二、生活观念和日常美学 / 269
三、视觉上的仪式感 / 272
结语 / 276 下编  “政治关注” 第七章  “所信即所见”吗? / 281
——莫里斯的图像学
**节 热望与深究 / 286
第二节 揭露与隐匿 / 293
一、照片的整理与细读 / 295
二、争议 / 298
三、莫里斯的深层指涉 / 303
第三节 艾尔莎·多夫曼与莫里斯的“B面” / 307
结语 / 314 第八章  楼梯上掉落的头骨 / 317
——搬演的政治性、《标准流程》及其他
**节 “恶之花”:《标准流程》的技术与政治 / 321
第二节 对历史真相的思辨与重构 / 334
第三节 搬演在当代艺术中的扩展 / 338
结语 / 343 第九章  世间迷雾 / 345
——莫里斯的政治影片
**节 迷雾笼罩的政客 / 350
一、《战争迷雾》:出类拔萃之人 / 353
二、《未知的已知》:语言迷雾/ 357
三、《美国佛法》:美国政客的法则 / 366
第二节 迷药、病毒与“意见”系列 / 373
一、《冷冻恶魔》:病毒竞赛 / 373
二、《我的迷幻爱情故事》与“纯真”富家女 / 376
三、作为政见表达手段的拼贴 / 380
四、“意见”系列 / 383
第三节 战争与创伤:莫里斯与同时代其他导演 / 386
结语 / 392 第十章  从《细细的蓝线》到《苦艾草》/ 393
——莫里斯与流媒体时代美国真实罪案纪录片
**节 三层叙事:口述、再现与象征 / 394
第二节 华丽的视觉呈现:拼贴、分屏与多视角 / 398
第三节 流媒体时代的真实罪案纪录片 / 403
第四节 《苦艾草》之后:《误之荒野》 / 406
结语 / 412 尾声 / 415
附录1  你不知道那条分界线在哪里 / 423
——对埃罗尔·莫里斯的采访
附录2  埃罗尔·莫里斯作品目录 / 435
参考文献 / 444
后记与致谢 / 45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谦,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纪录片导演。主要研究领域为纪录片理论、创作与传播,电影文化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
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已出版专著《纪录片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入选“中国学术精品文库一艺术学卷”。
执导纪录电影《太和武当》《劳动号子》,电视纪录片《北极,北极!》《李约瑟和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建设者》《电影眼看中国》等。负责剪辑的短片《我的911》入选“9·11”十周年纽约纪念影展,并被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收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