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588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117358811 ; 978-7-117-35881-1

本书特色

本教材介绍麻醉学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包括麻醉学科发展、麻醉学科专业范围、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麻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临床监测、气道管理、麻醉实施、重要脏器功能维护和治疗、疼痛诊疗等,以使八年制及“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丰富并完整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体系,并将麻醉学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整体改善患者预后。 1.内容借鉴了国内外*新的麻醉学优秀教材与专著,突出临床实际与需求,努力使本教材系统、全面、教学实用、可读性强,每章都附有简答或病例分析形式的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2.编写本书的原则是以临床实用为导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的监测、调控与支持,麻醉风险评估与术前准备,气道管理,主要麻醉方法,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麻醉重症监护治疗,急性与慢性疼痛诊疗概况,药物依赖与戒断以及麻醉治疗学概况等。内容借鉴了国内外近期新的麻醉学优秀教材与专著,突出临床实际与需求,努力使本教材系统、全面、教学实用、可读性强,每章都附有简答或病例分析形式的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短的时间内掌握麻醉学的核心理论与技术。

目录

**章 绪论/ / 1 **节 麻醉学定义/ 1 一、 麻醉的基本概念/ 1 二、 麻醉概念的发展/ 1 第二节 麻醉学的发展历程/ 2 一、 古代麻醉学的发展/ 2 二、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3 三、 我国麻醉学的发展/ 6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组织结构与工作任务/ 8 一、 麻醉科门诊/ 8 二、 临床麻醉学/ 8 三、 重症医学/ 9 四、 疼痛诊疗学/ 9 五、 麻醉学教研室/10 六、 麻醉学研究室/10 七、 麻醉科建设/10 八、 麻醉科安全与质量管理/11 九、 职业相关知识(伦理、法律问题)/ /12 第四节 临床麻醉的分类/13 一、 按麻醉方法分类/13 二、 按专科手术的麻醉分类/13 第五节 麻醉学的前沿与热点问题/14 一、 麻醉学与脑科学研究/14 二、 衰弱给麻醉学带来的挑战/14 三、 临床麻醉方法与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转归和预后的影响/15 四、 精准麻醉与患者远期预后/16 五、 麻醉对疾病、免疫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损伤及保护/ /16 六、 急性术后疼痛与慢性术后疼痛/17 七、 新型麻醉药以及有关技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18 八、 麻醉学与人工智能/18 第二章 麻醉手术风险评估与术前准备/20 **节 术前访视和麻醉科门诊/20 一、 术前访视/20 二、 麻醉科门诊/21 第二节 麻醉风险评估/21 一、 术前病情评估内容/21 二、 术前病情评估方法/21 三、 各器官系统的术前评估/22 四、 麻醉专科评估/27 第三节 麻醉前患者的准备/28 一、 麻醉前准备的目的/28 二、 体格和精神的准备/28 三、 呼吸系统的准备/28 四、 心血管系统的准备/28 五、 胃肠道准备/29 六、 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调整/29 七、 其他方面准备/30 第四节 麻醉选择的原则及麻醉前用药/31 一、 麻醉选择的原则/31 二、 麻醉前用药目的/31 三、 麻醉前常用药物/31 第五节 麻醉实施的准备与检查/32 一、 麻醉实施的准备/32 二、 麻醉器械的准备/32 三、 麻醉药及急救药物的准备/33 第三章 生命功能的监测与调控/34 **节 呼吸功能监测与调控/34 一、 呼吸功能基本监测方法/35 二、 通气功能监测与调控/35 三、 氧合功能监测与调控/37 四、 呼吸力学监测与调控/38 第二节 循环功能监测与调控/39 一、 心电图监测/39 二、 血流动力学监测/40 三、 循环功能的调控/43 第三节 体温监测与调控/44 一、 体温的生理调节/44 二、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的因素/44 三、 围手术期体温异常对机体的影响/45 四、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46 五、 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措施/46 第四节 脑与神经功能的监测与调控/47 一、 麻醉下意识的脑电监测/47 二、 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与调控/48 三、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48 四、 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监测/49 第五节 其他功能的监测与调控/50 一、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50 二、 肾功能监测/51 第六节 监测项目选择和使用的注意事项/52 一、 监测项目选择和使用/52 二、 注意事项/53 第四章 围手术期床旁超声/ /54 **节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54 一、 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54 二、 多普勒超声原理/55 第二节 超声在血管穿刺中的应用/56 一、 血管超声基础/56 二、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58 三、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60 四、 局限性及并发症/60 第三节 超声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60 一、 神经超声图像特点及与其他结构的鉴别/61 二、 临床常用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62 第四节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创伤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64 一、 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基础知识/64 二、 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核心切面/64 三、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围手术期的应用/67 四、 创伤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69 第五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手术期的应用/72 一、 概述/72 二、 TEE 的核心切面/ /73 三、 TEE 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79 第六节 床旁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其他应用/83 一、 肺部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83 二、 气道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85 三、 胃部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86 四、 眼部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87 第五章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89 **节 围手术期体液的病理生理变化/89 一、 术前体液的变化/90 二、 术中体液的变化/91 三、 术后体液的变化/92 第二节 体液平衡的评估/93 一、 循环血容量的评估/93 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评估/94 第三节 液体治疗原则/99 一、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99 二、 液体治疗原则/ 101 三、 目标导向液体疗法/ 101 第四节 常用液体制剂/ 102 一、 晶体溶液/ 102 二、 胶体溶液/ 104 三、 合理使用晶体和胶体/ 104 第六章 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 106 **节 围手术期慢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危害/ 106 一、 慢性贫血的病理生理特点/ 107 二、 贫血的处理原则/ 107 三、 急性失血的机体应答/ 107 四、 失血性休克与输血/ 108 第二节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108 一、 外科技术的提高与改进/ 108 二、 麻醉技术的合理应用/ 109 三、 凝血功能监测/ 110 四、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多学科联合模式/ 112 第三节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 113 一、 概述/ 113 二、 围手术期红细胞的合理输注/ 115 三、 围手术期血小板的合理输注/ 115 四、 围手术期血浆的合理输注/ 116 五、 围手术期全血的合理输注/ 116 六、 围手术期血浆衍生物的合理输注/ 117 第四节 围手术期自体输血/ 118 一、 回收式自体输血/ 118 二、 稀释式自体输血/ 119 三、 贮存式自体输血/ 121 第五节 围手术期输血并发症/ 122 一、 一般输血并发症/ 122 二、 大量输血并发症/ 124 第七章 气道管理/ / 127 **节 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127 一、 气道的解剖结构/ 127 二、 影响气道通畅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 129 第二节 声门上气道管理方法/ 130 一、 维持上气道通畅的基本方法/ 130 二、 面罩通气/ 131 三、 喉罩通气/ 132 第三节 声门下气道管理方法/ 133 一、 气管和支气管插管术/ 133 二、 食管- 气管联合导管/ 141 三、 气管切开术/ 142 四、 气管拔管术/ 144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管理/ 146 一、 困难气道的定义与分类/ 146 二、 困难气道的预测和评估/ 147 三、 处理困难气道的用具和方法/ 147 四、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149 五、 注意事项和总结/ 153 第八章 局部麻醉/ / 155 **节 局部麻醉药/ 155 一、 分类和构效关系/ 155 二、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157 三、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学/ 157 四、 辅助用药/ 158 五、 局部麻醉药常见不良反应/ 159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 160 一、 常见原因/ 160 二、 临床表现/ 160 三、 预防和治疗/ 160 第三节 局部麻醉方法/ 161 一、 表面麻醉/ 161 二、 局部浸润麻醉/ 162 三、 静脉局部麻醉/ 162 四、 神经干与神经丛阻滞/ 163 第九章 椎管内麻醉/ / 169 **节 椎管内麻醉的基础知识/ 169 一、 椎管内麻醉相关的解剖/ 169 二、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173 第二节 蛛网膜下隙阻滞/ 174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74 二、 蛛网膜下隙阻滞穿刺技术/ 174 三、 蛛网膜下隙阻滞常用药物/ 175 四、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 176 五、 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 177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 177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77 二、 硬膜外阻滞穿刺及置管技术/ 177 三、 常用药物/ 178 四、 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 179 五、 骶管阻滞/ 179 第四节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 180 一、 适应证与禁忌证/ 180 二、 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的常用技术与用药方案/ 180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181 一、 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181 二、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82 三、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183 第十章 全身麻醉/ / 185 **节 全身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185 一、 全麻效应/ 185 二、 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 186 三、 突触传递及可塑性/ 186 四、 心肺功能/ 186 五、 内分泌功能/ 186 六、 其他功能/ 187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187 一、 吸入麻醉药/ 187 二、 静脉麻醉药/ 190 三、 阿片类药物/ 192 四、 肌肉松弛药/ 196 第三节 全身麻醉的实施/ 197 一、 全身麻醉的诱导/ 198 二、 全身麻醉的维持/ 199 三、 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200 四、 全身麻醉的苏醒/ 203 第四节 全身麻醉联合椎管内或周围神经阻滞/ 204 一、 全身麻醉联合椎管内阻滞/ 204 二、 全身麻醉联合周围神经阻滞/ 205 第十一章 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 207 **节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的一般问题/ 207 一、 人员要求/ 207 二、 环境特点和设备要求/ 208 三、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的特殊性/ 208 四、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的指南与专家共识/ 208 第二节 患者选择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209 一、 诊疗性操作患者选择/ 209 二、 镇静与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209 第三节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的实施/ 209 一、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的常用方法/ 209 二、 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深度的评估/ 210 第四节 常见诊疗性操作镇静与麻醉特点/ 210 一、 影像诊疗的镇静与麻醉/ 210 二、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与麻醉/ 212 三、 (支)气管镜诊疗的镇静与麻醉/ 213 四、 宫腔镜诊疗的镇静与麻醉/ 214 五、 人工流产的麻醉/ 214 六、 电休克的麻醉/ 215 七、 电复律的麻醉/ 215 第五节 术后管理/ 215 一、 镇静与麻醉后苏醒/ 215 二、 离院标准/ 215 第十二章 麻醉后监护治疗/ / 217 **节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设置与管理/ 217 一、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任务/ 217 二、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建制/ 218 三、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设备/ 219 四、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药品配置/ 219 第二节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患者的管理/ 220 一、 患者进入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转运与交接/ 220 二、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患者的监测与治疗内容/ 222 三、 气管拔管/ 223 四、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患者的转出及去向/ 224 第三节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的未来展望/ 226 第十三章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28 **节 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 / 228 一、 病因与病理生理/ 228 二、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30 三、 预防和治疗/ 230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231 一、 舌后坠/ 231 二、 喉痉挛/ 232 第三节 支气管痉挛/ 233 一、 病因/ 233 二、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34 三、 预防和治疗/ 234 第四节 低氧血症/ 235 一、 病因/ 235 二、 预防和治疗/ 237 第五节 低血压与高血压/ 238 一、 低血压及其防治/ 238 二、 高血压及其防治/ 239 第六节 术后恶心呕吐/ 240 一、 病因及危险因素/ 240 二、 镇吐药的种类/ 241 三、 预防和治疗/ 242 第七节 恶性高热/ 242 一、 定义/ 242 二、 病因/ 242 三、 临床表现及诊断/ 243 四、 鉴别诊断/ 243 五、 预防和治疗/ 245 第八节 术中知晓/ 245 一、 病因/ 245 二、 临床表现及诊断/ 246 三、 预防和治疗/ 246 第九节 苏醒延迟/ 246 一、 病因/ 246 二、 临床表现及诊断/ 247 三、 预防和治疗/ 247 第十节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247 一、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定义及分类/ 247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8 三、 风险控制及预防/ 249 四、 诊断与治疗/ 250 第十四章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 252 **节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252 一、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建设要求/ 252 二、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人员配备要求/ 253 三、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的质量控制/ 254 四、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主要对象/ 254 第二节 AICU 患者的管理/ / 255 一、 AICU 患者的监测/ / 255 二、 AICU 危重患者的管理/ / 257 三、 AICU 常见的临床问题/ / 260 第三节 AICU 中常用的诊疗技术/ / 262 一、 重症超声/ 262 二、 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266 三、 气管切开术/ 267 四、 非传统的通气措施/ 268 五、 血液净化技术/ 272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支持技术/ 274 **节 氧疗/ 274 一、 缺氧和低氧血症/ 274 二、 氧疗的适应证/ 275 三、 氧疗的方法和装置/ 275 四、 高压氧治疗/ 277 第二节 胸部物理疗法/ 280 一、 胸部物理疗法的目的与适应证/ 280 二、 胸部物理疗法的方法/ 280 三、 胸部物理疗法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282 第三节 机械通气/ 282 一、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282 二、 适应证与禁忌证/ 286 三、 机械通气的模式/ 286 四、 通气参数的设置与调整/ 290 五、 呼气末正压/ 291 六、 机械通气的脱机/ 292 七、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防治/ 293 八、 无创正压通气/ 295 九、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295 第十六章 循环功能支持技术/ 297 **节 心脏电复律/ 297 一、 心脏电复律的原理/ 297 二、 心脏电复律的装置/ 298 三、 电除颤/ 298 四、 同步电复律/ 299 第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 301 一、 人工心脏起搏的原理/ 301 二、 起搏方式的选择/ 301 三、 人工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303 四、 起搏器的安装/ 303 五、 人工心脏起搏的并发症与处理/ 304 第三节 体外膜氧合/ 305 一、 ECMO 的原理及对循环、呼吸的支持/ / 305 二、 ECMO 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306 三、 ECMO 在循环衰竭领域的应用/ / 307 四、 ECMO 的并发症与防治/ / 308 第四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309 一、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309 二、 适应证与禁忌证/ 310 三、 IABP 的具体实施/ / 311 四、 IABP 的并发症与防治/ / 312 第五节 机械循环支持技术/ 313 一、 心室辅助装置的原理与常见类型/ 313 二、 心室辅助装置的适应证/ 313 三、 心室辅助装置的并发症/ 314 四、 全人工心脏原理与适应证/ 314 第十七章 危重患者镇痛药、镇静药和肌松药的应用/ / 316 **节 危重患者镇痛药的应用/ 316 一、 危重患者疼痛的原因/ 316 二、 危重患者疼痛评估/ 317 三、 常用镇痛药与镇痛方法选择/ 318 第二节 危重患者镇静药的应用/ 321 一、 镇静的目的和适应证/ 321 二、 危重患者镇静与躁动的评估/ 322 三、 常用镇静药物与方法选择/ 324 四、 镇静的管理和注意事项/ 325 第三节 机械通气患者肌松药的应用/ 326 一、 机械通气患者肌松药应用的适应证/ 326 二、 机械通气患者肌松药选择与应用方法/ 327 第十八章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331 **节 营养支持概述/ 331 一、 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331 二、 临床营养状态评估/ 331 三、 危重患者的营养/ 333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 335 一、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35 二、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时机/ 335 三、 肠内营养配方的种类和选择/ 335 四、 肠内营养支持的管理/ 336 第三节 危重患者的肠外营养/ 338 一、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38 二、 肠外营养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 338 三、 肠外营养的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340 四、 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340 第十九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42 **节 流行病学和病因/ 342 一、 流行病学/ 342 二、 病因/ 343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343 一、 发病机制/ 343 二、 病理生理改变/ 344 第三节 临床表现/ 344 一、 症状和体征/ 344 二、 影像学检查/ 345 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345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46 一、 诊断与分期/ 346 二、 鉴别诊断/ 347 第五节 治疗原则/ 347 一、 病因治疗/ 347 二、 呼吸支持治疗/ 347 三、 其他对症支持及药物治疗/ 348 第六节 预后/ 350 第二十章 休克/ / 351 **节 概述/ 351 一、 休克的分类/ 351 二、 病理生理学改变/ 352 三、 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353 四、 休克的诊断和临床监测/ 354 五、 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355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356 一、 病因/ 356 二、 病理生理学改变/ 356 三、 临床表现/ 356 四、 诊断/ 357 五、 治疗原则/ 357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 358 一、 病因/ 358 二、 病理生理学改变/ 358 三、 临床表现/ 358 四、 诊断/ 359 五、 治疗原则/ 359 第四节 脓毒症休克/ 360 一、 病因/ 360 二、 病理生理学改变/ 360 三、 临床表现/ 360 四、 诊断/ 361 五、 治疗原则/ 362 第二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64 **节 病因和分型/ 365 一、 病因/ 365 二、 发病过程与分型/ 36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67 一、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ODS/ / 367 二、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MODS/ / 367 三、 肠道动力学说与MODS/ / 369 四、 基因多态性与MODS/ / 369 第三节 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 369 一、 MODS 的临床诊断/ / 369 二、 MODS 的临床分期与特征/ / 373 三、 MODS 的临床评估与监测/ / 374 第四节 防治原则/ 374 一、 MODS 的预防/ / 374 二、 MODS 的治疗/ / 376 第二十二章 心肺脑复苏/ / 380 **节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 380 一、 心搏骤停的原因/ 381 二、 心搏骤停的类型/ 381 三、 生存链/ 382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 382 一、 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 382 二、 尽早开始高质量的CPR/ / 383 三、 电除颤/ 385 第三节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385 一、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人工呼吸支持/ 385 二、 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 386 三、 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处理/ 388 四、 CPR 期间的用药/ / 389 五、 CPR 期间的监测/ / 390 第四节 复苏后治疗/ 390 一、 呼吸管理/ 390 二、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91 三、 维持内环境稳定/ 391 四、 脑复苏/ 392 五、 心肺复苏后预后评估/ 393 第五节 脑死亡/ 394 一、 脑死亡判定的先决条件/ 395 二、 脑死亡的临床判定/ 395 三、 脑死亡确认试验/ 395 四、 判定步骤/ 395 第二十三章 疼痛诊疗学概述/ 397 **节 疼痛的基本知识/ 397 一、 疼痛的定义/ 397 二、 疼痛的分类/ 398 三、 疼痛的认知/ 399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 400 一、 疼痛评估的内容/ 400 二、 疼痛评估的方法/ 401 三、 特殊患者的疼痛评估/ 403 第三节 疼痛的诊断/ 404 一、 病史采集/ 404 二、 体格检查/ 405 三、 实验室检查/ 405 四、 影像学检查/ 406 五、 其他辅助检查/ 406 六、 诊断性治疗/ 406 第四节 疼痛的治疗原则/ 406 一、 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406 二、 疼痛治疗的非药物方法/ 407 三、 疼痛治疗的药物方法/ 408 四、 疼痛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408 第二十四章 急性疼痛诊疗学/ 410 **节 急性疼痛的概述/ 410 一、 急性疼痛的神经解剖和病理生理/ 410 二、 急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410 第二节 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 411 一、 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411 二、 术后急性疼痛的诊疗原则/ 412 三、 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412 四、 患者自控术后镇痛/ 414 五、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 414 六、 小儿及特殊人群的术后疼痛管理/ 416 七、 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417 第三节 分娩镇痛/ 418 一、 分娩镇痛的概述/ 418 二、 分娩疼痛的机制及其影响/ 418 三、 分娩疼痛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418 四、 分娩镇痛的常用方法/ 419 五、 分娩镇痛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422 第二十五章 慢性疼痛诊疗学/ 424 **节 慢性疼痛的概述/ 424 一、 慢性疼痛的概念/ 424 二、 慢性疼痛的评估/ 424 三、 慢性疼痛的诊断/ 425 四、 慢性疼痛的治疗/ 426 第二节 慢性术后疼痛或慢性创伤后疼痛的诊疗/ 428 一、 慢性术后疼痛或慢性创伤后疼痛的相关因素/ 428 二、 慢性术后疼痛或慢性创伤后疼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29 三、 慢性术后疼痛或慢性创伤后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430 第三节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 430 一、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430 二、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432 三、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32 四、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433 第四节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诊疗/ 433 一、 概述/ 433 二、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原因与类型/ 433 三、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评估/ 434 四、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治疗/ 435 第五节 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诊疗/ 436 一、 概述/ 436 二、 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发生机制/ 436 三、 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37 四、 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437 第六节 其他常见慢性疼痛的诊疗/ 437 一、 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疗/ 437 二、 慢性继发性内脏痛的诊疗/ 438 三、 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的诊疗/ 439 第二十六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441 **节 概述/ 441 一、 药物依赖相关的基本概念/ 441 二、 药物依赖的流行病学和危害/ 442 三、 依赖性药物的管理/ 443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分类与临床药理作用机制/ 444 一、 依赖性药物分类/ 444 二、 依赖性药物临床药理作用机制/ 444 第三节 药物依赖产生的机制/ 445 一、 药物依赖相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445 二、 药物依赖相关的神经递质/ 受体机制/ 445 三、 药物依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446 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46 一、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 446 二、 药物依赖的诊断/ 448 第五节 药物依赖的治疗/ 449 一、 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449 二、 药物依赖患者的麻醉管理/ 450 第二十七章 麻醉治疗学概述/ 452 **节 麻醉治疗学概念与未来发展/ 452 一、 麻醉治疗学概念/ 452 二、 麻醉治疗学的未来发展/ 453 第二节 睡眠障碍/ 454 一、 睡眠定义和监测/ 454 二、 睡眠生理学/ 455 三、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类型/ 457 四、 麻醉技术治疗睡眠障碍/ 458 第三节 姑息医学/ 459 一、 姑息医学的定义/ 459 二、 姑息治疗的定义和分类/ 460 三、 以患者为中心的姑息治疗/ 461 第四节 麻醉技术在其他疑难病例中的治疗作用/ 461 一、 吉兰- 巴雷综合征/ 461 二、 难治性抑郁症/ 462 三、 哮喘持续状态/ 464 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65 推荐阅读/ / 46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 470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