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华文化复兴十二讲

中华文化复兴十二讲

1星价 ¥46.8 (6.0折)
2星价¥46.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01773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09017739 ; 978-7-5090-1773-9

本书特色

1.借助50个时间节点、100余名志士仁人,系统梳理1840年后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2.通过创新的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看懂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3.通过独特的思考路径,洞察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是畅销书《中华经典十三讲》的延续。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时代价值,将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放在人类文明的大视野中,不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如何建构的问题,还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做了思考。作者强调,只看当下,永远有各种扰动;远眺未来,看清大势,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

目录

目 录 **章 中国近代史: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001 **节 问题的缘起/00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是“古和今”的连接点/002 第三节 中国近代史是“中和西”的交汇点/003 第四节 重建中华文化主体性:近代中国文化史的内在逻辑 /004 第五节 “内部生成”是对人类文化史的总结 /006 第六节 继承和超越新文化运动 /006 第七节 在大历史跨度中明晰使命和担当 /008 第八节 历史不只是曾经的故事:当下是历史的延续/009 第九节 在历史长河中看历史/012 第二章 认识世界大势 /013 **节 落日余晖—传统帝制中国的*后晚霞/014 第二节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西方率先突破的历史节点/014 第三节 西方社会全方位的崛起 /020 第四节 无法把握的机会之窗: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025 第五节 惶恐与沉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030 第三章 错失历史机遇的巨大代价 /035 **节 从“天朝大国”的自傲到近代的凄风苦雨 /036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苦果/036 第三节 领土的大片丧失/040 第四节 甲午海战:近代中国人普遍觉醒的起点/041 第五节 《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045 第六节 背离时代大潮的恶果/047 第七节 心灵世界的迷失与崩塌 /048 第八节 否定中国文字的意义与价值 /051 第九节 对中国文化整体价值的抹杀 /053 第十节 历史自信的动摇/054 第十一节 膜拜欧美与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肢解 /056 第十二节 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 /058 第四章 思想层面的艰难反思与突破 /061 **节 悬空的说教:晚清的保守思潮/062 第二节 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068 第三节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对经济与制度的洞见 /073 第四节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079 第五节 梁漱溟的独树一帜:新儒家的返本开新/087 第六节 太虚大师的佛学现代性探索 /095 第七节 梁启超欧游归来:从迷信西方到反思西方 /102 第八节 思想文化层面的自我批判: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109 第九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必然 /118 第五章 实践层面的抗争与求索 /125 **节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没有现代文明视野的悲歌/126 第二节 自强新政与洋务运动的破灭 /138 第三节 戊戌六君子:知识分子的慷慨悲歌/144 第四节 孙中山的宏伟蓝图:振兴中华与三民主义 /150 第五节 从帝国到民国的历史转折:辛亥革命 /160 第六节 城头变幻大王旗:民国初年乱象 /169 第七节 大时代变革中的历史回流:袁世凯复辟/175 第六章 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183 **节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84 第二节 三个视角看中国共产党 /192 第三节 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文化回应/199 第四节 走上井冈山:近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觉醒的萌发 /205 第五节 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生动展现:对中国革命的文化解读 /209 第六节 文化主体性的觉悟与照搬俄国经验的反思 /214 第七节 文化主体性视角下的红色根据地发展 /220 第八节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与文化主体性的进一步觉醒 /225 第九节 中国文化主体性觉醒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29 第十节 延安整风:文化主体性的普遍“启蒙”/235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主体性重建的曲折 /243 **节 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 /244 第二节 “河殇”及其引起的争议/248 第三节 奇妙的共存:文化自负感与文化自卑感/251 第八章 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回顾与总结 /255 **节 两条参考道路:欧美社会与俄国十月革命的不同模式 /256 第二节 贯穿近代的课题:认识时代大潮,赶超世界潮流/261 第三节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认清近代以来世界大潮的本质/264 第四节 永远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267 第九章 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建之路 /273 **节 千年未竟的历史大考/274 第二节 “人心”与“道心”:中国新文化建构必须回应的人性问题 /275 第三节 培根铸魂:中国文化建设的“立本”之举 /277 第四节 中国文化建设的五重视野/280 第五节 学术自觉:中国学术体系的建构 /283 第六节 中国智慧:社会治理与国际秩序的重构/289 第七节 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历史的怪圈?——对历史兴衰成败的思考 /294 第八节 回应时代挑战:如何认识所谓的“普世价值”/298 第九节 中国价值观何以走向世界/307 第十节 中国文化如何赢得未来 /315 第十章 中国新文化建构的基本框架 /321 **节 建设文化强国,须创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文化形态 /322 第二节 创造、建构新时代新文化形态的基本原则 /323 第三节 创建新时代新文化形态是一个系统工程/325 第四节 多管齐下,协调推进/329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1 **节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次讲话说起 /332 第二节 思考、探索、研究和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前提/333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33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336 第五节 创新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建 /339 第六节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341 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343 **节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344 第二节 文化主体性与经济独立、政治独立等要素紧密相连/346 第三节 没有伟大高远的精神世界,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48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支撑 /349 第五节 文化走进人民、服务人民,才能赢得人民、赢得未来/353 后 记 35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长期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中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等方向的研究。他坚持以学术研究支撑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彰显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他通过线下讲座及线上短视频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大众喜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