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6127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117361279 ; 978-7-117-36127-9

本书特色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书一共12章,旨在深入探讨医学影像的理论和应用。内容涵盖X线成像、CT成像、CT特殊成像、磁共振成像、磁共振特殊成像以及核医学成像的有关理论,医学影像成像基础,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像因素等。 1.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以面向未来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修订。 2.在修订过程中坚持“易学易教”和“临床需要”的原则和特色。让成像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并能够指导临床实践。 3.本书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本书还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希望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编写中力求进一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日后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提供必须的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书十二章,内容涵盖普通X线、CT、MRI和核医学的成像理论。包括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普通X线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的基础理论;从X线穿过人体后衰减系数的差异到CT成像的理论,以及低剂量、能量/能谱、灌注功能成像等新理论;磁共振部分从氢质子的自旋,人体在静磁场和射频脉冲作用下的MRI成像,各序列的基础成像理论,以及磁共振灌注、波谱、弥散、BOLD等功能成像和前沿知识;核医学部分从放射性核素吸收状况的不同,到一站式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融合的成像理论。

目录

**章 绪论 / 1 **节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概述 / 1 一、 X 线成像理论概述 / 1 二、 CT 成像理论概述 / 3 三、 MR 成像理论概述 / 3 四、 放射性核素成像理论概述/ 4 第二节 医学影像成像评价 / 5 一、 各类成像方式的特点/ 5 二、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新进展/ 9 第二章 X 线成像基本理论 / 15 **节 X 线成像基础/ 15 一、 X 线的发现与产生 / 15 二、 X 线产生的效率 / 19 三、 X 线的本质 / 20 四、 X 线的特性 / 20 五、 X 线强度 / 21 第二节 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24 一、 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五种形式 / 24 二、 诊断放射学中各种作用发生的概率/ 29 第三节 X 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 30 一、 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衰减 / 30 二、 单能X 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 30 三、 连续X 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 31 四、 X 线在人体内的衰减 / 32 五、 影响X 线衰减的因素 / 33 第四节 照射野与散射线 / 34 一、 照射野/ 34 二、 散射线的形成与控制/ 34 第五节 X 线影像形成与显示 / 36 一、 X 线屏 - 片摄影成像原理 / 37 二、 X 线透视成像原理 / 37 三、 特殊X 线成像原理 / 38 四、 X 线照片的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 / 38 第三章 数字X 线成像基本理论 / 41 **节 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 41 一、 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41 二、 数字图像的形成/ 42 三、 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 44 第二节 计算机X 线摄影原理 / 46 一、 CR 成像基础 / 46 二、 CR 图像处理 / 49 三、 影响CR 图像质量的因素 / 54 第三节 数字X 线摄影原理 / 55 一、 DR 探测器的类型与成像基础 / 55 二、 DR 图像后处理 / 60 三、 影响DR 图像质量的因素 / 61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原理 / 62 一、 DSA 成像基础 / 62 二、 DSA 图像处理 / 68 三、 影响DSA 图像质量的因素 / 70 第五节 特殊数字X 线成像原理 / 71 一、 数字体层X 线摄影基础 / 72 二、 数字全景拼接X 线摄影基础 / 75 三、 X 线双能减影成像基础 / 75 四、 数字乳腺X 线摄影基础 / 76 五、 数字口腔全景曲面体层摄影基础/ 77 六、 口腔锥形束CT 基础 / 77 第四章 医学影像相关成像理论 / 79 **节 医学成像胶片/ 79 一、 胶片分类/ 79 二、 胶片成像的原理/ 80 第二节 医学成像对比剂 / 87 一、 对比剂的分类/ 87 二、 对比剂的成像机制/ 91 三、 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 96 第三节 心电门控与呼吸门控 / 101 一、 心电门控/ 101 二、 呼吸门控/ 104 三、 心电呼吸智能感知/ 106 第四节 可视化智能定位成像 / 107 一、 可视化摄影的成像基础/ 107 二、 智能化定位成像原理/ 108 三、 智能扫描设计/ 109 第五章 CT 成像基本理论 /111 **节 CT 成像基础 /111 一、 CT 成像基本知识 /111 二、 CT 成像基本过程 /114 三、 CT 成像辐射剂量 /114 第二节 CT 成像方式与数据采集 /116 一、 非螺旋CT 成像 /116 二、 单层螺旋CT 成像 /117 三、 多层螺旋CT 成像 /119 四、 特殊CT 成像 / 124 第三节 CT 图像重建 / 126 一、 CT 图像重建的数学基础 / 126 二、 图像重建算法/ 129 第四节 CT 图像处理 / 138 一、 CT 图像显示与测量 / 139 二、 二维重组/ 141 三、 三维重组/ 142 第六章 CT 特殊成像理论 / 152 **节 CT 能量成像 / 152 一、 CT 能量成像的原理 / 152 二、 CT 能量成像的分类 / 157 第二节 CT 灌注成像 / 163 一、 CT 灌注成像的原理 / 164 二、 CT 灌注成像的分类 / 164 第三节 CT 光子计数成像 / 168 一、 CT 光子计数成像的基本原理 / 168 二、 光子计数CT 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 169 第七章 CT 图像质量评价理论 / 170 **节 CT 图像伪影 / 170 一、 伪影的概念/ 170 二、 伪影的产生/ 170 三、 伪影的处理/ 171 第二节 CT 图像评价客观指标 / 175 一、 空间分辨力/ 175 二、 密度分辨力/ 176 三、 时间分辨力/ 177 四、 信噪比/ 178 五、 对比度噪声比/ 180 第三节 CT 图像评价主观指标 / 180 一、 技术学要求/ 180 二、 诊断学要求/ 183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理论 / 185 **节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基础 / 185 一、 原子核与核磁矩/ 185 二、 静磁场中的自旋核/ 187 三、 射频场激发/ 193 四、 磁共振现象/ 193 第二节 弛豫与弛豫时间 / 197 一、 弛豫的概念/ 197 二、 T1 弛豫 / 198 三、 T2 弛豫 / 200 四、 T2* 弛豫 / 201 五、 宏观磁化矢量的综合弛豫轨迹/ 201 第三节 磁共振信号检测与处理 / 202 一、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202 二、 FID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 203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 / 205 一、 梯度场与磁共振成像的空间定位/ 205 二、 选层与选层梯度/ 207 三、 相位编码与相位编码梯度/ 209 四、 频率编码与频率编码梯度/211 五、 二维磁共振数据采集/ 212 第五节 k 空间与图像重建 / 213 一、 k 空间 / 213 二、 图像重建/ 215 第九章 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理论/ 219 **节 脉冲序列概述/ 219 一、 基本概念/ 219 二、 脉冲序列构成/ 221 三、 脉冲序列分类/ 222 第二节 自旋回波序列/ 223 一、 自旋回波序列的基本形式/ 223 二、 加权成像/ 225 三、 自旋回波序列的特点/ 227 第三节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 227 一、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基本形式/ 227 二、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特点/ 228 三、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衍生序列/ 229 第四节 反转恢复序列/ 233 一、 反转恢复序列的基本形式/ 233 二、 反转恢复序列的特点/ 233 三、 反转恢复序列的衍生序列/ 234 第五节 梯度回波序列/ 238 一、 梯度回波序列的基本形式/ 238 二、 梯度回波序列的特点/ 239 三、 梯度回波序列的衍生序列/ 242 第六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 248 一、 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和特点/ 248 二、 平面回波序列的分类/ 249 第十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理论 / 252 **节 定量成像 / 252 一、 T1 定量技术 / 252 二、 T2 定量技术 / 252 三、 T2* 定量技术 / 253 第二节 组织抑制成像/ 253 一、 脂肪抑制成像/ 253 二、 水抑制成像/ 255 三、 磁化传递成像/ 256 第三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 258 一、 血流的基本类型/ 258 二、 流动效应/ 258 三、 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 261 四、 相位对比法血管成像/ 261 五、 对比剂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262 六、 其他磁共振血管成像/ 262 第四节 功能磁共振成像 / 263 一、 弥散加权成像及衍生序列/ 263 二、 灌注加权成像/ 266 三、 磁共振波谱成像/ 270 四、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273 五、 磁敏感加权成像/ 276 第五节 其他磁共振成像 / 277 一、 133Xe 肺部磁共振成像 / 277 二、 代谢磁共振成像/ 278 三、 超极化13C 成像 / 279 第十一章 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理论 / 281 **节 磁共振图像质量及客观评价 / 281 一、 信噪比及其决定因素/ 281 二、 对比度及其决定因素/ 283 三、 空间分辨力及其决定因素/ 284 四、 均匀性及其决定因素/ 284 五、 几何畸变率及其决定因素/ 285 六、 常规质量参数的测量和相关标准/ 286 第二节 磁共振图像伪影 / 288 一、 伪影概述/ 288 二、 与原理相关伪影/ 289 三、 与受检者相关伪影/ 292 四、 与设备相关伪影/ 295 五、 其他伪影/ 297 第十二章 核医学成像基本理论 / 299 **节 核医学成像基础 / 299 一、 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299 二、 放射性活度(强度)测量简要原理 / 301 三、 核医学脏器功能检测原理/ 302 四、 放射性标记药物/ 302 第二节 γ射线平面成像原理 / 305 一、 γ射线平面成像概述 / 305 二、 γ相机成像原理 / 306 三、 γ相机图像质量与影响因素 /311 第三节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原理 / 312 一、 概述/ 312 二、 SPECT 类型与探头特点 / 313 三、 SPECT 成像原理 / 314 四、 SPECT 图像质量评价 / 315 第四节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原理 / 315 一、 正电子湮灭效应/ 316 二、 正电子符合测量/ 316 三、 PET 成像原理 / 317 四、 TOF - PET 原理 / 320 五、 PET 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 / 321 第五节 核医学功能与结构影像融合技术 / 322 一、 多模态图像融合/ 322 二、 SPECT / CT 成像 / 323 三、 PET / CT 成像 / 324 四、 PET / MRI 成像 / 324 推荐阅读 / 32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 32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真林,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技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系主任兼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届放射影像技师分会会长,四川省放射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很好专家,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组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型设备上岗考试命题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材建设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业强基专家库专家。 雷子乔,医学博士,主任技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帅长。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湖北省医学会放射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候任主委,武汉医学会第八届放射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放射诊断与治疗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生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多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4部,副主编及参与编写教材、专著10余部,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