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美术馆学(第2辑)

新美术馆学(第2辑)

1星价 ¥55.2 (6.2折)
2星价¥55.2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6944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1页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59869449 ; 978-7-5598-6944-9

本书特色

★内容广泛,涵盖美术馆新观念、空间、制度、实践、展览模式、政治合理性及艺术史研究等多个领域,为美术馆学研究提供了新颖而广泛的视角。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度挖掘美术馆在新时代下的自我反思与创新。 ★通过介绍著名学者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家与展览的互动、展览策划与公众参与的实践,以及博物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展示了美术馆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功能和影响力。 编辑推荐 《新美术馆学》辑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进行美术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本书延续第1辑的风格,形成“特别策划”“观念/思辨”“空间/生产”“机构/制度”及“在场/实践”五大板块,精心选择了18篇深度文章,全面剖析了美术馆在新时代下的自我革新与全球文化互动。 《新美术馆学(第2辑)》不仅深入探讨了美术馆学的新观念,还融合了展览机制、文化政策、法学研究等多重视角,展现了美术馆学研究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察。比如通过对泛东南亚三年展等前沿项目的剖析,展示了东南亚与中国的文化互动,以及新文化形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孕育与发展。 同时,本书还敏锐捕捉了公众参与、博物馆权力、新媒体与艺术关系等热点议题,通过疫情数字博物馆项目等鲜活案例,引发了对博物馆权力结构和知识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著名学者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家与展览的互动故事、展览策划与公众参与的实践案例,以及博物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展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美术馆生态。 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跨文化交流,通过对东南亚艺术与收藏等议题的探讨,促进了全球艺术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全球化与民族身份冲突的语境下,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艺术展览地域性和代表性的新视角。 总之,《新美术馆学》辑刊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成为推动美术馆行业创新、深化艺术文化理解的重要力量。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王璜生教授主编的《新美术馆学》辑刊第2辑,分为“特别策划”“观念/思辨”“空间/生产”“机构/制度”“在场/实践”五个板块,共收录文章18篇。全书着眼探讨美术馆学的新观念,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美术馆学研究方法、展览机制、文化政策与法学研究等诸多视角,也有对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实践进行观察、追踪与分析。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反观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系列现象,并期待与国际、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学界建立有效的对话。

目录

特别策划 共构中的美术馆与新美术馆学”研讨会纪要 观念/思辨 审美与历史之间——西方艺术博物馆史上的两种展览模式(薛墨) “有效史”与知识的塑造——艾琳·胡珀 - 格林希尔的博物馆认识论(沈森) 查尔斯·侯普论弗朗西斯·哈斯克尔的学术与生平:1928—2000(冯白帆、邰梓悦) 博物馆与“陵墓”:阿多诺非同一性美学对艺术品情境问题的修正(李光仪) 革新:展览史上的“悖论”书写(潘靖之) 空间/生产 方法实验:研究型展览计划的缘起、性质与困难(郭伟其) 策展作为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以“记忆寓所”为个案的回应(何伊宁) 从知识权威到多元共构:博物馆“众包”实践研究 (杜慧珍) 危机之下迸发的设计力量——关于设计展策展研究的一个维度(纪玉洁) 机构/制度 “第三世界文献展”?——重访德国卡塞尔“相互认识”(1992)(黄碧赫) 世界的雄心和身份——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5 年开馆系列展览中的国民身份建构(胡超) 林茨模式——科技艺术的一种可能性(魏颖) 阿多诺论文化管理与文化工业(黄小娇) 在场/实践 以戏为引——“瀛洲往事钩沉·寻找九叔”始末(胡震) 从儿童戏剧到社区参与型艺术——马来西亚非正式艺术教育的发展(郑家荣) 从策展方法出发的美术馆研究——以“复调·东南亚”为例(林书传) 从介入到互嵌 :“《画刊》封面计划”展览的传播逻辑(孟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出版图书有《新美术馆:观念、策略与实操》《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等。 沈森,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