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3535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4-09-01
  • 条形码:9787513353519 ; 978-7-5133-5351-9

本书特色

连`戴顿,与约翰`勒`卡雷齐名的“间谍小说三大家”之一,影响启发了后者创作“史迈利三部曲”。 戴顿代表作,“柏林三部曲”首作——《伊普克雷斯档案》:重塑间谍小说形态的先锋之作。 如诗般梦幻,似香颂般迷离,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引领类型文学新风尚。 同名改编电影获得BAFTA*佳影片、*佳摄影、*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 柏林墙倒塌35周年,人类的纷争与对抗却从未停止……

内容简介

一位高级别科学家遭遇离奇绑架;英国秘密情报机构WOOC(P)必须找出他的行踪。从肮脏的伦敦苏活区到世界的另一端都在寻找猎物。这件事似乎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变成了某种更加邪恶阴险的东西。一位冷静内敛、出身劳动阶级的无名英雄,用深沉而讽刺的腔调讲述了这个危机重重的黑暗旋涡和背后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节选


下午两点半,内线电话① 传来消息,说国防大臣不太理解结语里的某些部分。我可能要和国防大臣见一面。
可能吧。
国防大臣的公寓就在特拉法尔加广场边上,从那里能俯瞰整个广场,装潢风格像奥斯卡·王尔德的私宅,繁复又浮华。国防大臣坐在一把朴素规整的谢拉顿式木椅上,而我坐的只是一把精巧舒适的赫伯怀特式椅。两把椅子中间摆着盆一叶兰,我们便透过宽大的叶片窥视彼此。
“老兄,从你自己的角度讲讲整个故事就行。抽烟吗?”
我还在想不然我能从谁的角度,他就把他那薄薄的金烟盒连同叶片递了过来。不过,我先掏出了一包皱皱巴巴的高卢烟,婉拒了他。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我说,“档案里的**份文件……”
国防大臣冲我摆了摆手。“别管档案的事,兄弟。你就告诉我你看到的东西。先说说你跟这家伙**次见面的情况吧……”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摩洛哥山羊皮封面的小笔记本,“这家伙叫……杰伊。他的事,你知道多少?”
“杰伊。他的代号换成四号盒子了。”我说。
“为什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国防大臣一边问,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些什么。
“整个故事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对他说,“我干的,就是个没头没脑的营生。”
国防大臣说“确实”,说了好几次。我掸了掸撞手上四分之一英寸长的烟灰,烟灰落在脚下泛蓝的卡尚地毯上。
“我**次见杰伊时,是个周二上午。我当时在莱德尔咖啡馆,时间差不多是十二点五十五分。”
“莱德尔咖啡馆?”国防大臣问,“在哪儿?”
“要是一边叙述一边回答问题就有点困难,”我说,“长官,如果不是特别急的问题,我更希望您能记下来,等我讲完一起问。”
“兄弟,你讲,我不问了。我保证不插嘴。”
就这样,在我讲述的过程中,他果然一次都没有再插嘴。
1
水瓶座(1 月20 日—2 月19 日)今日诸事不易。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会遇见朋友,也会拜访别人。提前做好规划可能会有些帮助。
不管你怎么想,一万八千英镑都是很大一笔钱。英国政府要求我把这笔钱付给坐在桌角的那个男人,而那个男人正拿着刀叉,对一只奶油起酥包实施日常谋杀。
英国政府称他为“杰伊”。杰伊长着一双小眼睛,留着大胡子,穿十码的手工鞋。他走路有一点跛,会习惯性地用食指抚摸自己的眉毛。我太了解他了,因为这一个月来,我每天都在夏洛特街一家私密影院里看他的录像,看了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前,我根本没听说过杰伊。我三周的订婚假就要结束了,几乎什么正事都没干——除非你觉得整理军史相关书籍对一个成年男性来说也算是个正事的话。我的朋友中没几个人会这么说。
早晨醒来,我对自己说“就是今天了”,但我和往常一样并不想起床。还没拉开窗帘,我就听到了雨声,煤烟覆盖的树枝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我又把窗帘拉上,踮着脚走过地上冰冷的油地毡,弯腰捡起门口地上的早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等着水烧开。我不情不愿地套上深色毛呢西装,系上我唯一一条正经领带——就是红蓝绸子上面还印着方块图案那条,但还得等上四十分钟出租车才能来。出租车才不愿意来泰晤士河南边呢。
我总是不太好意思开口对出租车司机说“陆军部”,我曾经还让出租车停在白厅,或只是说“停的时候告诉你”,就是为了避免说出这三个字。我下车之后发现车停在了白厅那个门口,我还得绕过去走到骑兵卫队大道那边的门去。一辆军用吉普停在那里,一个红脖子司机在对一个穿着粗布军服的油腻下士大喊“干他娘的!”。还是那个军队,还是那个味道,我想。走廊像厕所的走廊一样,又黑又脏,每扇涂着绿色油漆的门上都贴着白色小卡片,上面用军队特有的简明风格写着:GS3。这个少校、那个上校,还有些茶室,里面总会有些活泼热情的老太太,戴着眼镜,不在里面调配秘方时就会出现在你眼前。一三四号房和其他屋子一样,里面摆着四个绿色的标准文件柜、两个绿色的金属橱柜,窗边面对面放着两个固定办公桌,窗台上放着半袋一磅装的泰莱白糖。
我是来见罗斯的。我走进屋子。三秒后,罗斯从他聚精会神盯着的那堆文件中抬起头来,看向我说:“你来了”,然后紧张地清了清嗓子。这些年来,罗斯和我已达成共识——我们决定憎恨彼此。但作为英国人,即便交恶,表现出来的也是东方式的彬彬有礼。
“请坐。抽烟吗?”过去两年里,我至少每两周就要对他说一次“不抽,谢谢”,但这只廉价的、嵌着木纹蝴蝶的、来自新加坡零钱巷① 批发市场的烟盒,还是递到了我眼前。
罗斯的军官生活波澜不惊,也就是说他不会在晚上七点半之后喝杜松子酒,也不会不摘帽子就打女人。他的鼻子又细又长,上唇的小胡子像植绒的墙纸,稀稀拉拉的几根头发被精心打理过,皮肤的颜色和吐司一样。
黑色的电话响了。“你好,哦,是你,亲爱的。”罗斯的每个字都是那么冷淡而单调,“说实话,我正打算呢。”
我在军事情报处工作了近三年。大家都说,罗斯本人就是军事情报处。他安静又聪敏,乐意在处里严苛的要求下工作;也愿意在纽扣上别上一支玫瑰花蕊,提着雨伞冲向滑铁卢五号站台——有任务时,他并不介意这样开启他的一天。但我不行,不过好在我就要走了。离开军队,离开情报处,离开罗斯,在*小也*重要的情报部门WOOC(P)与平民一起工作,当个平民。
“好的,周四晚上如果我在那儿过夜,就打电话告诉你。”
我听见电话那头说:“那你带够袜子了吗?”
三联复写纸的质量太差,我根本认不出上面写了什么(更别提还是倒着读的)。现在,这些纸整理得整整齐齐,等着走办公室茶水费的账。罗斯打完电话,开始跟我讲话;我调整了面部表情,让自己看起来好像真的在听一样。
他把他的粗花呢夹克堆在桌子上,从里面掏出了黑色石楠木烟斗,又从橱柜里翻出烟丝塞了进去。“好吧,就现在。”他一边说,一边把我递给他的火柴戳到了手肘垫布上。
“这么说,你会去跟那些临时工一起工作。”他平静的音色里带着些厌恶。军方不喜欢任何临时的东西,更不用说人了,所以他们当然不喜欢WOOC(P),我觉得他们也不怎么喜欢我。很显然,在我这次永远离开他之前,罗斯一直认为我这种尝试解决的方案非常完美。我不会一五一十告诉你罗斯都说了些什么,他的大部分话都很无聊,还有些至今仍是机密,埋在他那些精确标注却无伤大雅的文件里。他好几次都没点着烟斗,我就知道他又要从头开始讲起了。

作者简介

连•戴顿(Len Deighton,1929—),英国著名间谍小说作家,一九二九年生于英国伦敦,曾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戴顿的母亲是一名兼职厨师,在他十一岁时,目睹了安娜•沃尔科夫被捕(她母亲的客户之一)。安娜•沃尔科夫是一名纳粹间谍,并被控窃取了丘吉尔和罗斯福之间的私人信件。戴顿日后说起此事时表示,正因为儿时这个不同寻常的经历,才使得他走上写作道路时,**个想尝试的题材就是间谍小说。
戴顿还是一位插画师,他除了为纽约和伦敦的机构绘制广告插画外,还为二百余本书籍及杂志设计封面。他的处女作《伊普克雷斯档案》在一九六二年一经面世便名声大噪。戴顿曾说,之所以在全是牛津剑桥毕业生的当权派之外选择一位工薪阶层间谍作为主角,是因为他在伦敦广告机构工作时,全体董事会成员中只有他一人没上过伊顿公学。
戴顿与他笔下冷静深沉、却有独一无二幽默感、出身平民阶层的无名英雄一样,低调内敛。他不喜欢接受访问,一生中也极少接受访问;他也从不在各种热闹的文学节上露面。戴顿以其间谍小说闻名于世,是与约翰•勒卡雷,伊恩•弗莱明齐名的“间谍小说三大家”之一。戴顿*知名的两个系列作品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秘密档案系列(《伊普克雷斯档案》《柏林葬礼》等)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游戏,陷阱与竞赛三部曲”(《柏林游戏》《墨西哥陷阱》《伦敦竞赛》)。他的作品被《卫报》《泰晤士报》《每日邮报》《观察家报》等主流英国媒体及书评人盛赞为“重塑了间谍小说的形态”,对其同时代的勒卡雷等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柏林游戏》被英国媒体评为史上*佳二十部间谍小说之一。戴顿本人也被誉为“对这个充满欺骗的人类世界的无畏观察者”。他一生高产,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及广播剧;在享誉世界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