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550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07855029 ; 978-7-5078-5502-9

本书特色

* 以空间、影像、技术为切入点,考察城市电影中所折射的城市形象。 * 从城市电影、纪实历史、影像反思等维度,对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进行剖析。 * 探讨电影反映城市的物质世界,聚焦电影揭示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 不局限于发掘影像与现实之间复杂幽微的关系,同时还关注观影者作为主体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电影诞生于城市,“持摄影机的人”举着现代化的器具,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演绎着城市里的欲望、善恶与人性、人心。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影像提供了一个个可以切片剖析的文本,影像不仅展现城市“岩石”一般有形的建筑,还呈现“血气”一样无形的精神。城市电影为城市造像的同时,无所不在的影像媒介塑造着作为主体的人,塑造着现代社会。

目录

上.编 城市电影与北京影像 城市电影的生产与传播 北京影像中的居住空间 影像书写的北京记忆与北京品格 老照片,旧京遗影 明信片上的老北京 画家笔下的北京风俗 刀刻出来的城市和大都会精神 中.编 纪实历史与影像功能 中国诗化纪录片的美学传统 一部影片背后的历史 影像塑造国家的形象 影像守望文学的故乡 影像参与儿童的教育 下.编 纪实类型与影像反思 纪实影像进入历史的方式 文献纪录片的历史维度 自我反射式纪录片对真实的构建与反思 自然纪录片中情的关涉与境的营造 互利还是两伤? ——人类学电影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探讨 空间与技术背景下对身体在场的审视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莫常红,重庆忠县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曾任北京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编辑有“大家小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剧本选”等丛书。著有《调查性纪录片研究》《并非单行道——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透视》《食野之蘋》,拍摄有纪录长片《单向街变奏曲》《故乡的元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