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9129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522912929 ; 978-7-5229-1292-9

内容简介

作为自明清以来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影戏,其存在的基础便是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紧密结合。这种由民间信仰发展而来的戏曲形式,*初的表现具有诸多仪式化特征。随着中国戏曲体制的不断完善,影戏在吸收各地方民间曲艺形式后,与之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不断完善自身。《中国影戏民俗属性及其戏剧化研究》紧紧围绕中国影戏的民俗性与戏剧化特征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影戏在近现代如何实现仪式属性的不断弱化和戏剧性不断增强的转变。全书内容翔实丰富,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本书适合戏剧专业师生,也适合广大影戏研究者、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目录

目录 001 绪论 007 **篇 影戏中蕴含的古代中国价值观 010 **章 中国民间影戏的起源 011 **节 唐代的俗讲说唱 016 第二节 宋代盛行于勾栏瓦肆的商业演艺 021 第三节 明清时期戏曲的蓬勃发展 026 第二章 影戏构成元素的多元表现 027 **节 与剪纸相关的纸影制作 030 第二节 走马灯与影戏表演 032 第三节 手技、手影、傀儡戏与影戏 035 第四节 巫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转化 036 第五节 与道教相关的中国民间信仰 043 第三章 中国影戏的传播与分布 044 **节 依长城分布的中国影戏 046 第二节 影戏在国内的传播 049 第三节 影戏的向外传播 051 第四节 按地域分布的“七大影系” 070 第四章 影戏的民俗文化特征 071 **节 古代中国价值观构建对影戏的影响 079 第二节 各地影戏的民俗化表演程式 107 第三节 影戏班社的祖师崇拜 110 第四节 影戏班社内部的禁忌与隐语 115 第二篇 中国影戏戏剧形态研究 118 第五章 程式化的影戏表演与班社组成 119 **节 影戏与情境表演 121 第二节 影戏的班社组成与程式化表演 129 第六章 中国影戏剧本形态 130 **节 口头程式化的无本模式 133 第二节 提纲化的戏路与桥本 137 第三节 不断发展的影卷 159 第七章 影戏的角色行当 160 **节 民间信仰映射下的中国影戏角色行当 170 第二节 三大影系对传统角色行当的继承与革新 179 第八章 影具造型特征及其雕刻制作 180 **节 以关中皮影为代表的秦晋影系 188 第二节 以驴皮为料的滦州影具 198 第三节 粗犷古雅的山东影人 201 第四节 精于绘制的江南皮影 203 第五节 多元化发展的川鄂滇影系 210 第六节 由纸影转化至现代影型的湖南影戏 214 第七节 源自潮州影系的台湾影具 217 第九章 影戏的声腔念唱与伴奏 218 **节 作为板腔体源起的秦晋影戏 231 第二节 滦州影与掐嗓演唱 239 第三节 两人台表演的山东影戏 241 第四节 海宁影戏与海盐腔 242 第五节 多元发展的川鄂滇影戏 245 第六节 平江影戏唱词的方言化特点 248 第七节 以潮州调演唱的台湾影戏 252 第十章 影戏表演的空间场域转化 253 **节 早期影戏表演的空间场域 260 第二节 院团国有化对当代影戏产生的影响 263 第三节 文旅融合下的影戏表演 270 第四节 台湾影戏进入校园教育的探索 274 第五节 湖北云梦影戏茶馆 279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旭龙,男,汉族,籍贯甘肃定西,法学学士,就职于白银市平川区经济合作局。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民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与保护。发表论文《甘肃省白银地区陶瓷发展史略》《黄金家族的荣耀:甘肃省白银地区蒙古族后裔族群历史文化研究》等,出版图书《行走于田野之上:甘肃省陇中民间艺术考察》。创作民族志影片《傩在人神之间:甘肃省陇中傩文化调查》(入围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2023年年会学术成果推优活动学术单元);《乡音:行走的戏班》[荣获第三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双年展(CMEFF)银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