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9252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21925258 ; 978-7-5219-2525-8
内容简介
“作物学通论”是面向农林高校非农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生物学特性,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种植制度,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农产品收获、贮藏与加工,作物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本教材为非农学专业人员了解作物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技术、贮藏加工技术和作物调查数据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特性,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性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教材涉及的领域较广,适合农林院校农学专业和非农学专业学生选作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作物学的概念
1.2 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
1.2.1 作物学的性质
1.2.2 作物学的特点
1.3 作物学的发展历程
1.3.1 中国古代作物学的发展
1.3.2 近代中国作物学的发展
1.3.3 作物学体系的形成
1.3.41 979年至今作物学的快速全面发展
1.4 作物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 作物学现状
1.4.2 作物学发展取得的成就
1.4.3 作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2.1 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2.1.1 作物的概念
2.1.2 作物的起源与进化
2.1.3 作物的传播
2.2 作物的分类与分布
2.2.1 作物的分类
2.2.2 中国作物的分布
2.2.3 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第3章 作物生物学特性
3.1 作物的生育进程
3.1.1 作物生长发育概念及进程
3.1.2 作物生育期
3.1.3 作物的生育时期
3.1.4 作物物候期
3.2 作物器官发育与进程
3.2.1 作物的根
3.2.2 作物的茎、芽、分蘖与分支
3.2.3 作物的叶
3.2.4 作物的花
3.2.5 作物的种子和果实
3.3 作物器官生长相关性
3.3.1 作物器官生长的同伸关系
3.3.2 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关系
3.3.3 作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关系
第4章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1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4.1.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
4.1.2 作物产量构成
4.1.3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
4.1.4 作物高产的调控途径
4.2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4.2.1 作物产品品质及其评价指标
4.2.2 作物产品品质的形成
4.2.3 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
4.2.4 作物产品品质的调控途径
第5章 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
5.1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5.1 .I作物生态因子
5.1.2 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
5.1.3 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
5.1.4 作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5.2 作物与光照
5.2.1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5.2.2 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5.2.3 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5.3 作物与温度
5.3.1 温度变化规律对作物的影响
5.3.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5.3.3 积温及无霜期对作物的影响
5.3.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5.4 作物与水分
5.4.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
5.4.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5.5 作物与大气
5.5.1 作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5.5.2 作物与氧气的关系
5.5.3 大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
5.6 作物与土壤
5.6.1 土壤和土壤肥力
5.6.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5.6.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5.7 作物与营养
5.7.1 作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
5.7.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5.7.3 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5.7.4 缺素多素
第6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6.1 作物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6.1.1 作物的繁殖方式
6.1.2 作物品种的概念
6.1.3 作物品种的类型
6.1.4 作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6.2 另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6.2.1 作物育种目标
6.2.2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6.2.3 育种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6.3 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6.3.1 传统作物育种方法
6.3.2 现代育种技术
6.3.3 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的关系
6.4 种子产业及管理
6.4.1 我国种子产业及其发展
6.4.2 品种审定
6.4.3 良种繁育
6.4.4 种子检验
6.4.5 种子经营
第7章 作物栽培技术
7.1 土壤耕作
7.1.1 土壤耕作的作用
7.1.2 土壤耕作方法
7.2 作物播种与移栽
7.2.1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7.2.2 育苗移栽技术
7.3 地膜覆盖技术
7.3.1 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用
7.3.2 地膜的种类与性能
7.3.3 地膜覆盖的效应与增产原理
7.3.4 地膜覆盖栽培管理
7.4 科学施肥
7.4.1 施肥方式
7.4.2 机械化施肥技术
7.4.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7.5 作物水分管理技术
7.5.1 合理灌溉
7.5.2 节水栽培技术
7.5.3 排水
7.6 作物化学调控技术
7.6.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7.6.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技术
7.7 智慧农业技术
7.7.1 智慧农业概述
7.7.2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7.7.3 智慧农业主要支撑技术
7.7.4 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
第8章 作物种植制度
8.1 作物种植制度
8.1.1 种植制度的概述
8.1.2 种植制度的功能
8.1.3 种植制度发展的目标
8.2 作物布局
8.2.1 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8.2.2 作物布局的依据或原则
8.2.3 作物布局的制定
8.2.4 作物布局设计的一般程序
8.3 复种
8.3.1 复种的相关概念与实施意义
8.3.2 复种的条件
8.3.3 复种模式和技术
8.4 问混套作
8.4.1 间混套作的有关概念及生产意义
8.4.2 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8.4.3 间混套作的关键技术
8.5 轮作、连作与休闲
8.5.1 轮作
8.5.2 连作
8.5.3 休闲
第9章 作物病虫草害防治
9.1 概述
9.1.1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9.1.2 有害生物及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9.1.3 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9.2 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9.2.1 作物病害及其症状
9.2.2 作物病害的类型
9.2.3 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
9.2.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9.2.5 作物病害防治方法
9.3 作物虫害及其防治
9.3.1 昆虫的器官
9.3.2 害虫危害症状及其特点
9.3.3 环境因素与害虫
9.3.4 害虫主要防治方法
9.4 作物草害及其防除
9.4.1 农田杂草种类
9.4.2 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9.4.3 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
第10章 农产品收获、贮藏与加工
10.1 农产品收获
10.1.1 小麦适时收获
10.1.2 稻谷适时收获
10.1.3 大豆适时收获
10.1.4 花生适时收获
10.1.5 芝麻适时收获
10.1.6 向日葵适时收获
10.2 粮食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10.2.1 小麦的贮藏与加工
10.2.2 稻谷的贮藏与加工
10.3 油料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10.3.1 油料产品的贮藏
10.3.2 油料产品的加工
第11章 作物学研究方法
11.1 作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1.1.1 农业观察方法与工具
11.1.2 农业科学实验
11.1.3 调查研究
11.1.4 数学模式识别方法
11.1.5 模拟方法
11.2 试验设计方法
11.2.1 试验设计的意义与任务
11.2.2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11.2.3 试验设计的常用术语
11.2.4 试验误差及其控制
11.2.5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1.2.6 常用的试验设计
11.3 统计分析方法
11.3.1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1.3.2 统计假设检验
11.3.3 方差分析
11.3.4 回归与相关分析
11.3.5 其他多元统计分析
11.3.6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软件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断代(八品)
¥15.5¥42.0 -
家居设计解剖书
¥29.3¥39.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0.2¥48.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35.1¥45.0 -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
¥33.0¥55.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3.3¥35.0 -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本科教材)
¥23.8¥66.0 -
落洼物语
¥8.4¥28.0 -
EPLAN电气设计
¥29.9¥39.8 -
软件定义网络(SDN)实战教程
¥49.6¥69.8 -
[社版]大汉战神:霍去病传
¥14.0¥40.0 -
介入护理学(案例版)
¥52.4¥69.8 -
学前教育史(第二版)
¥31.2¥48.0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41.7¥49.0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八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17.9¥56.0 -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4版)(精)
¥56.9¥79.0 -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精)/新编诸子集成
¥30.1¥43.0 -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4版)
¥6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