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哲人石丛书:何谓健康--大脑如何影响高血压.肥胖和成瘾

哲人石丛书:何谓健康--大脑如何影响高血压.肥胖和成瘾

1星价 ¥40.1 (5.9折)
2星价¥40.1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88248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42882486 ; 978-7-5428-8248-6

本书特色

健康是什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更健康?从医学权威到营养学家,再到健身教练,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斯特林探讨了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个人的健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健康,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他以人类大脑几十亿年的进化史,让我们认识某些疾病或“不健康”状态的原理,提示有可操作性的治疗方式。难能可贵的是,尽管看似从个体到社会的健康危机重重,他却仍能保持乐观,认为只要不断奋斗,必得解决之法。

内容简介

智人作为一个物种出现在20万年前。带着火、简单的工具和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观念,我们迅速占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如今,尽管我们拥有极其先进精良的工具,高度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却威胁着我们的可持续性发展。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迷失于酒精、过度饮食甚至自我伤害,我们中的有些群体甚至面临着总生育率跌落至远低于维护人口稳定所需的水平。我们为何沦落至此?未来将何去何从?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从个人身体的*基本层面到社会大环境,去全面审视“何谓健康”。自然选择将每个生物体设计得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资源。我们的大脑预测未来的需求并调控代谢、生理和行为,以确保“恰到好处、及时足够”地递送身体所需的能量与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应变稳态”,毕竟,预防出错比改正错误更能节省能量。预测调控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为此,大脑用一个脉冲的多巴胺(它使我们体验到一次短暂的满足感)奖励每次正向的惊喜,以鼓励学习行为。然而现在,获得食物和舒适感不再是惊喜,我们被剥夺了日常小奖励——维持积极行为和良好情绪的基础。由于缺乏日常小惊喜,我们坐卧不宁,只能通过消费寻求新的奖励:比如用暴饮暴食、滥用药物等来刺激多巴胺大量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满足,*终,我们不仅常常高血压、肥胖傍身,还容易陷入成瘾的泥潭。智人作为一个物种出现在20万年前。带着火、简单的工具和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观念,我们迅速占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如今,尽管我们拥有极其先进精良的工具,高度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却威胁着我们的可持续性发展。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迷失于酒精、过度饮食甚至自我伤害,我们中的有些群体甚至面临着总生育率跌落至远低于维护人口稳定所需的水平。我们为何沦落至此?未来将何去何从?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从个人身体的*基本层面到社会大环境,去全面审视“何谓健康”。自然选择将每个生物体设计得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资源。我们的大脑预测未来的需求并调控代谢、生理和行为,以确保“恰到好处、及时足够”地递送身体所需的能量与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应变稳态”,毕竟,预防出错比改正错误更能节省能量。预测调控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为此,大脑用一个脉冲的多巴胺(它使我们体验到一次短暂的满足感)奖励每次正向的惊喜,以鼓励学习行为。然而现在,获得食物和舒适感不再是惊喜,我们被剥夺了日常小奖励——维持积极行为和良好情绪的基础。由于缺乏日常小惊喜,我们坐卧不宁,只能通过消费寻求新的奖励:比如用暴饮暴食、滥用药物等来刺激多巴胺大量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满足,*终,我们不仅常常高血压、肥胖傍身,还容易陷入成瘾的泥潭。当前标准医疗手段是通过阻断奖励机制来治疗成瘾,但这个策略起效的同时,也阻碍了满足感的获得,甚至加深了绝望。当前标准经济学理论指出要促进“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但缺乏挑战、缺乏满足感的工作并不能帮人们真正解决问题。因此,作者强调,为了恢复健康,我们需要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去扩展获得小满足的机会,从而拯救奖励系统,避免其陷入病态。

相关资料

高格调的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富有逻辑性的学者型叙述风格。我毫不怀疑,将会有一群高学历、高水平的学人成为本书的拥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特别是医学界更多的关注。/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期待读者能享受作者看待人类健康问题的独特视角,并从中启发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罗敏敏,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新基石研究员◇彼得·斯特林是一位卓越的神经科学家,他在应变稳态方面的工作推动了对我们的大脑及其功能结构的理解。《何谓健康》延续了深刻的学术工作,并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提供医疗服务及如何培养下一代医疗服务从业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彼得·斯特林(Peter Sterling),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他主要研究神经环路,曾与西蒙·劳克林(Simon Laughlin)合著《神经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Design)。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参与了诸如“自由之旅”的民权运动,以及反对采用如心理手术、电休克和神经抑制药物等有损大脑的手段治疗精神紊乱。 译者简介何士刚,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退休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神经科学博士。1994—1997年于哈佛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97—1999年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视觉、听觉和触觉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9—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2005—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2012—202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任教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计划”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曾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生物物理学报》执行主编,以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