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草鞋——1937~1945年现存中国抗战电影文本读解

包邮黑草鞋——1937~1945年现存中国抗战电影文本读解

1星价 ¥43.8 (6.4折)
2星价¥43.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38594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04385949 ; 978-7-5043-8594-9

本书特色

1937-1945年中国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仅有6部,本书是海内外**部以个案研讨方式逐一读解这些珍贵影像文本的学术论文专辑,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1937~1945年中国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只有6部,本书是海内外**部以个案研讨方式逐一读解这些珍贵影像文本的学术论文专辑,从电影史和文化史的角度,体系性地再次证明:抗战电影是战前1936年出现的国防电影的战时延伸和表现形态;而国防电影是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抗战电影*重要的特征,是抗日救亡启蒙、鼓舞军心民心、倡导家国一体、宣扬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之自由意志。此前,本书作者曾依据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1938年之前的60部左右的影片,将中国电影划分为旧市民电影、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国粹电影、国防电影等形态,并将逐一讨论的个案研究结为论文专辑印行。此书是作者的*新研究成果结集,其二十年来微观电影史研究视角、本土理论的体系性建构及其非主流的观点和立场表达,值得关注。

目录

导论从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 1 甲、前面的话2乙、左翼电影——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4丙、国防电影——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7 丁、抗战电影——国防电影在战时的延续11戊、红色基因的隔代遗传——1949年后的“红色经典电影” 14 己、结语 18零壹 《游击进行曲》(《正气歌》,1938~1941) 31甲、前面的话40乙、《游击进行曲》的文化生态背景及其主题表达41 丙、结语48丁、多余的话49子、必须特殊的观影心态49 丑、小男孩抽烟50零贰 《万众一心》(1939) 57甲、前面的话66乙、从左翼电影到国防电影再到抗战电影67丙、《万众一心》:中国电影文化传统的延续与贡献72子、人物形象模式的突破72导论从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 1 甲、前面的话2乙、左翼电影——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4丙、国防电影——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7 丁、抗战电影——国防电影在战时的延续11戊、红色基因的隔代遗传——1949年后的“红色经典电影” 14 己、结语 18零壹 《游击进行曲》(《正气歌》,1938~1941) 31甲、前面的话40乙、《游击进行曲》的文化生态背景及其主题表达41 丙、结语48丁、多余的话49子、必须特殊的观影心态49 丑、小男孩抽烟50零贰 《万众一心》(1939) 57甲、前面的话66乙、从左翼电影到国防电影再到抗战电影67丙、《万众一心》:中国电影文化传统的延续与贡献72子、人物形象模式的突破72丑、编、导、演的历史轨迹流变73 寅、编、导、演的时代性转变75卯、个人风格鲜明的武打配置76丁、结语77戊、多余的话79子、中国**代电影界大佬任彭年79 丑、任彭年及其“女侠”邬丽珠80寅、《万众一心》和《血溅张家镇》 81卯、任彭年的女儿82零叁 《孤岛天堂》(1939) 89甲、前面的话98乙、1940年之前“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形态特征101丙、《孤岛天堂》:1940年前香港抗战电影的缩影106 丁、结语111戊、多余的话113子、政府审查的智商税113丑、被人为屏蔽的影像资料114 寅、罗静予和黎莉莉115卯、伟大的制片主任116零肆 《东亚之光》(1940) 123甲、前面的话132乙、《东亚之光》的战时视角和历史意义134子、战时视角 134 丑、历史意义136丙、以往评价、时代艺术特色与编导的不公平际遇138子、以往评价138丑、时代艺术特色140寅、编导的不公平际遇142丁、结语143戊、多余的话145子、《东亚之光》的现存影像145丑、(存目) 146 寅、日军战俘146 卯、日本视角148 辰、(存目) 149零伍 《塞上风云》(1940~1942) 155甲、前面的话162乙、《塞上风云》:抗战电影的新特征与旧基础165子、《塞上风云》的新特征 166 丑、抗战电影的来龙去脉169丙、结语 174丁、多余的话 177子、故事结尾模式的套用与隔代延续177 丑、历史的真实性与朴素性178零陆 《日本间谍》(1943) 185甲、前面的话196乙、上海“孤岛”和“沦陷区”电影的前世今生198丙、香港、内地抗战电影的集体特征与《日本间谍》的个体差异202 丁、结语206戊、多余的话209子、《木兰从军》《天字**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209丑、中国电影的改编 210附录一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 2171922~1931年:旧市民电影219 1932~1936年:左翼电影2211933~1936年:新市民电影223 1935年:国粹电影的高潮2251936年2月:《浪淘沙》 2271936年:国防电影(运动) 230结语:“软性电影”及其他232附录二第三种声音和立场——1930年代国粹电影的生成背景、 历史意义及其结构性传承 237甲、前面的话238乙、作为新电影的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240丙、国粹电影的生成背景、性质以及与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的区别243 丁、结语251戊、不多余的话253子、“整理国故”与国粹电影253丑、国粹电影与旧电影和新电影的异同254寅、(存目) 256卯、 (存目) 256辰、(存目) 256巳、(存目) 256主要参考资料 277初版后记:空有阳光驻校园? 287作者相关著述封面照 291再版后记: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 29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袁庆丰,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63)。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3)。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美国TCC社区学院(1999)、北京电影学院(2009~2013)访问学者。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1996)、电影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0);中国传媒大学教授(2002)、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二级教授(2023)。袁庆丰,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63)。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3)。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美国TCC社区学院(1999)、北京电影学院(2009~2013)访问学者。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1996)、电影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0);中国传媒大学教授(2002)、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二级教授(2023)。 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济南,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1998;香港,2001;北京,2010;上海,2020)、《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北京,2002)、《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上海,2009)、《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北京,2012、2022)、《黑棉袄:民国文化中的旧市民电影——1922~1931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4)、《新世纪中国电影读片报告》(北京,2014)、《黑马甲:民国时代的左翼电影——1932~1937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5)、《黑乳罩:1949年后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文化传播和世俗影响》(台湾,2015)、《黑皮鞋:抗战爆发前的新市民电影——1933~1937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6)、《黑布鞋:1936~1937年现存国防电影文本读解》(台湾,2017)、《黑旗袍:中国电影的文化逻辑与市场机制——2000年以来的文本实证》(台湾,2020)、《黑棉裤: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国粹电影——1934~1937年现存文本读解》(台湾,2021)。近二十年来致力于中国电影历史理论、中外经典电影文本研究、外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传播等方面的教学科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