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犯罪比较研究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医疗犯罪比较研究

刑法分则比较研究丛书

1星价 ¥7.1 (3.4折)
2星价¥7.1 定价¥21.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598***(一星用户)

衷心的评论

棒棒哒!印刷,品相,内容都棒棒哒!就是物流有点儿慢!总体不错!要是仓库里没有的书在下定单时明确就更好了!

2015-06-02 13:46:26
0 0
图文详情
  • ISBN:78108786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05-01-01
  • 条形码:9787810878647 ; 978-7-81087-864-7

本书特色

比较法是研究法律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法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由于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各国法律的互有异同,出于借鉴其他国家法律的需要,遂有比较法的产生,作为法律重要部门之一的刑法也不例外。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习惯和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它们的刑法理论各具特色。但是,刑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在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点上又是共通的,这就形成各国刑法的可比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有比较才能评定优劣,有比较才能借鉴和吸收。对一般事物是如此,对刑事立法也是如此。所以。加强对刑法的比较研究,了解和借鉴国外刑法,做到“洋为中用”,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体制转型期,体制转型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过程中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涉外刑事案件的日益增多,法律冲突也屡见不鲜。因而,如何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优化我国的投资法律环境,使我国刑法面向世界,并逐步同国际接轨,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入世”之后,这一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比较研究丛书,希望“借他山之石”,以促进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
本“丛书”以刑法分则为选题范围。这是因为,我国关于刑法的比较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从研究的范围来看,过去主要集中于宏观方面刑法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这一方面固然重要,但是对刑法分则的比较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就我国研究的现状而言,对刑法个罪的比较研究还非常薄弱。故我们根据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的需要,选择了刑法分则中一些常见和经常发生的犯罪及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批选定的比较研究的题目是:
1.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比较研究
2.侵犯知识产权罪比较研究
3.网络犯罪比较研究
4.医疗犯罪比较研究
本“丛书”的编写目的,是在分析和比较各国有关刑法制度的基础上,为我国的刑法立法完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实现这一目的,该“丛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系统。为了更好地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刑法立法经验,各位作者广泛收集了包括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有关立法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手的外文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可资借鉴之处。(2)深入细致。比较研究重在以理服人,在“丛书”中,各位作者不仅认真考察了各国刑法制度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而且深入探讨了这些刑法制度所产生的背景,对其的利弊得失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使该书更具有说服力。(3)突出重点。各国刑法制度有同有异,而比较研究通常重在“异”。根据这一特点,“丛书”一方面区分常见多发犯罪和一般犯罪,以及这些犯罪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和一般问题.分别给予详略不同的论述;另一方面重点对中外有关刑法制度的差异进行剖析,对其他问题则只作一般性介绍。
在“丛书”作者的选择和安排上,为保证本“丛书”的学术质量和理论水平,作者均为刑法专业的博士或博士研究生,其中不乏从事多年司法实务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在写作方式上也体现了灵活性,既可以是一人独著,也可以是二三人合著。
本套“丛书”先由主编确定选题和编写计划,并同时确定各本书的作者,然后作者提出编写大纲和内容设想,交主编审查。作者撰写完书稿后,再交主编审定。主编审定每本书的主要观点和技术规范,以使整套丛书的体例、风格一致。

内容简介

参考借鉴国外、境外刑法理论界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以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依据,是完善和深化我国医疗犯罪理论研究的捷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医疗犯罪理论体系,进而是为指导司法实践服务,这正是《医疗犯罪比较研究》一书的写作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界对医疗犯罪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尽管其法律制度,包括“刑法”的规定和理论体系与大陆的刑法规定和理论体系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但为了借鉴台湾地区刑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在本书中引用台湾地区关于医疗犯罪的立法与研究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是至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本书在写作体例上采用的是总论与分论相结合的方式,总论是研究的重点,篇幅也相当大。在总论中,研究的重中之重是医疗过失,这也是本书的研究中心。在分论中,只包括两个具体的犯罪,即医疗过失犯罪和非法行医犯罪。由于在总论中已经对医疗过失、因果关系等医疗犯罪的共性的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所以在分论中就只对具体犯罪的独特之处进行研究。因此,在分论中就无法按犯罪构成理论照顾到具体犯罪研究体例上的完整性。

目录

前言
**篇总论
**章 医疗犯罪的基本理论
**节 医疗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医疗犯罪的特征
第二章 医疗犯罪立法概览
**节 我国医疗犯罪的立法
第二节 国外医疗犯罪的立法
第三节中境外医疗犯罪的立法比较
第三章 医疗行为
**节 医疗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医疗行为的特征
第三节 医疗类似行为
第四章 危害结果
**节 医疗犯罪危害结果概述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理解
第三节“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认定与立法反思
第五章 因果关系
**节医疗犯罪因果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医疗犯罪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医疗犯罪因果关系中的原因竞合
第四节患者的特异体质与因果关系
第五节医疗犯罪因果关系的盖然性
第六章 医疗过失
**节 医疗过失概述
第二节 注意义务
第三节 注意能力
第四节 医疗过失的抽象认定
第五节 医疗过失的具体认定
第六节 医疗过失认定中的问题
第七章医师说明义务与刑事责任
**节 医师说明义务概述
第二节 医师说明义务的内容
第三节 医师说明义务的判断标准
第四节 医师说明义务的减、免与裁量权
第五节 医师违反说明义务的刑事责任
第二篇分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臧冬斌,男,1973年12月生,河南郑州人。199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在河南财经学院法律系任教。曾先后在《法学家》、《法学评论》、《郑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与人合著《侵占犯罪的定罪与量型》、《侵占犯罪案例分析》,参编《中国刑事立法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