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710402056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05-03-01
- 条形码:9787104020561 ; 978-7-104-02056-1
本书特色
霍英东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广为人知的慈善家、**位晋身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阶层的“红色资本家”,他同时也是香港沧桑巨变这部辉煌历史巨剧的见证人。
本书源于作者和霍英东的访谈,取材于传主朋友、亲人、部属以及内地和港澳三地几十年间关于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史书和有关霍英东的报刊书籍资料,以及霍氏集团提供的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文件。一年有余的面对面交谈,四十三盒录音磁带,近十年的文字打磨,三十万字的篇幅,忠实记录了霍英东的心路历程和一生的传奇,也写出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一个小小货运港口变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霍英东非凡的一生,如一块多棱镜,清晰地折射出香港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光辉岁月。
内容简介
我与霍英东之交往——后记
有空重新收听我和霍英东交谈的43盒录音带,那欢悦的倾心交谈的日子历历在目……
我与霍英东先生的接触,始于1995年5月。自那之后的半年间,我和霍英东平均每周见面一次,有时是在他位于山顶的家里,有时是在香港赴广东南沙和广州的途中,有时是在他属下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贵宾楼,有时是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会,更多的时候,是在中银大厦霍氏集团会议室和中华游乐会的西餐厅。期间,霍先生曾经几次出国访问,但几乎每次一返港,他就约我交谈。在交谈中,霍英东多次表示:“现在时间不够用,花那么多时间跟你谈之后,我再也不会接受别的人采访,写我的自传、回忆录或者传记了……”
到了1995年12月底,也就是圣诞节前,我的《霍英东全传》有了一个初稿。我是用笔写作的,我很感激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朋友在工余时间,用电脑帮我将30多万字的手稿打印好。我将打印稿在圣诞前交给霍英东,征询他的意见。
那3天圣诞假期,霍英东随身携带厚厚一大叠《霍英东全传》书稿到广州从化县温泉度假中心看。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约莫是深夜12点钟,霍英东打电话到我家找我,说:“我正在番禺,刚刚看了你的稿,看了其中一章,是关于‘东方海外’的,所讲的都是事实,但可能这时公开不太适合。所以给你电话,等我返来,我们见面谈一谈……”
知道我家电话的人不多,深夜打电话到我家里的人,少之又少。霍英东有个习惯,就是晚睡,睡前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所以他有好几次都是在深夜往我家里打电话。另外,星期天或假日,他兴致一来,或突然间想到什么问题想找我谈,也往我家里打电话。
第三天,我和霍英东相约在中华游乐会西餐厅见面。那天,霍英东的私人秘书何先生亦在场。我问何:“听凌先生(霍的另一位秘书)说影印了一份稿给你看,不知有什么意见?”何答道:“你那份稿,我看了,写得当然很好,是很高级的一本书,明显与街边的那些不同。但是,我也和霍生商量过,有些事,比如抗美援朝期间的事,1997年前*好不要出,都不知英国人在*后一年要玩什么。我们要为霍生的处境着想。”
何先生的这番话,我是能接受的。我写传记,当然不会刻意为传主涂金抹粉,为他歌功颂德,但也不希望给他添麻烦。
之后,大约有半年时间,我和霍英东还是10多天见一次面。每次见面,他都是反反复复地谈那些我已经听腻了、几乎可以背诵出来的陈年往事;但有几次,他也提到《霍英东传》。我的录音带里记录着他说的一段话:“我今天又看了你的文章,你不是为我抹粉贴金,但事实是一定的,你比任何人都理解我的历史,才这样写。(我)这种性格,你知,其他人唔(不)知……你是*理解我的人……”
霍英东喜欢与我交谈,每次见到我,总是滔滔不绝。我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们在一个地方(不记得是在哪里了)交谈完之后,已接近深夜12点钟,霍英东的一个儿子(一直没问他是显扬,还是显旋、显光、显强?)开车送我回家,霍英东也在车里,我们在车里一直交谈。到了我家楼下,车已停下,但霍生意犹未尽,继续在车里与我交谈;约15分钟之后,他才说:“那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唔知你有无事?如果没事,我再打电话给你,大家再谈一下……”
我认为,霍英东喜欢与我交谈,可能是因为我从不附和他;加之我是研究香港历史和时政的,对这方面的情况略有所知,所以我们有不少话题可以谈。交谈中,霍生时常就一些中国和香港的时政问题征求我的意见,而我也是尽自己所知,谈自己的见解。这种交谈是双向的。据闻,以往有不少记者、作家采访霍英东,都是霍英东说什么,对方记什么。我想,尤其是当霍生登上政坛之后,对他恭恭敬敬(或唯唯诺诺)的人可能更多。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各不相同,我的这种方式未必是对的,这只是个人的性格使然。
霍英东很重视这部《霍英东全传》。自我将书稿交给他以后,他去公司上班,到中华游乐会打球、按摩,回到家中,或者出差到广东、北京、日本、美国……他都将书稿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看。正因为他随身带着这份书稿,所以时常跟着他的王宁世(霍在北京的秘书)、霍文孙等人,也有机会看完了这些稿子,他们几人都向我提及此事。王宁世说:“老板每次来北京,桑拿时,稿放在外面,我就拿来看,结果也看完了。”有几次,他的秘书凌汉伟说:“几磅重的稿,但老板时时都带在身边,其实,他哪有时间看,但还是带来带去……”
霍英东前前后后对书稿提过不少意见。
有一次,在中华游乐会,霍英东突然问我:“有没有看过《旷代逸才》这本书?”
我说没看过,也没听过。“你看过了?”我反问他。
霍答:“我也没看完,但何生看过,向我推荐。这部书分六七本出版,我觉得我那本书也可以分成几本出版,每本一个内容,比如体育是一本,在内地投资是一本,这样读者喜欢哪些内容,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本来看……”
我觉得霍英东的想法并不可行,但当时也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我尽量找《旷代逸才》这部书来参考一下。”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霍英东对书稿提出的要求,往往出人意表。有一次,他居然说到书的目录和书中每一章的题目:“我的一生,每一件事都是与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的,所以在目录里,*好把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都注明上去,比如“初见邓小平”,那是1964年;又如“再见邓公”,是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之后;以后经常见到邓小平,但每一次见的含义、历史背景不同,所以有个时间注明在目录下,人家就清楚了。”
两天后,霍英东还将他自己亲笔注明的各个时间年代的目录给了我一份,让我参考。
我认为,在不违反作者观点,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对一些问题进行删改是可以接受的。霍英东后来也向我提供了一些资料。所以,在1996年8月,我曾躲在中山温泉7天,全面修改此稿。
何时出版《霍英东全传》,霍英东的意见有些含糊,但我理解他的意见至少是在“七一”香港回归之后,而我也接受了他的想法。1996年10月底,他还安排凌汉伟先生和我就《霍英东全传》做一次全面修改。凌来我们公司两天,将霍英东不满意的地方告诉我,而我也据此对书稿做了一些修正和删减。之后,我和霍英东还见过几次面。
当然,我和霍英东这两年接触、交往的情况,远远不止于这些。
1997年4月底的一个星期日,霍英东约我到他位于山顶普乐道2号的私邸见面,同行的还有凌汉伟先生。霍英东近几年大多时间都在这里居住。
那天的家庭式聚谈,约莫有3个钟头,霍英东除了谈他的身世、他的创业史、他的思想外,还与我们讨论“七一”回归仪式安排、“七一”之后香港局势等问题。等到我准备下山时,霍英东还特别交代:“冷生,你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到南沙去了,有空,你去看看,这一年变化很大。另外,6月底,我们在北京郊县搞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开张,如果你有空,到时也请你去看一看。”
写《霍英东全传》,*初,于我而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经济上考虑,希望这本书能够畅销,有较好的经济回报;二是希望重温一下香港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历史。
但开始接触、采访霍英东以后,以及在撰写《霍英东全传》的过程中,有时与别人闲聊,有人居然对我说:“霍英东是个‘走私仔’,大家都知道,他是走私军火起家的……”“他儿子霍文芳在美国走私军火被美国警方抓获,一看就知,霍英东全家是靠军火发达的……”
听到这些,我觉得社会上太多的人对霍英东有偏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其实这些人又有哪一个是了解霍英东的?他们这些话,纯粹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而来的,这对霍英东非常不公平。所以,每次我都将我所能了解到的情况和我的认识回应对方。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有责任把一个真实的霍英东告诉给读者,澄清社会各界对霍英东的偏见和误解。
当然,真实的霍英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于我而言,写人物传记不存在为传主歌功颂德或对传主批判贬毁这个问题,因我总喜欢把人物当作历史来写,希望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变迁。史诗色彩始终是我写人物传记*高的追求。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那又谈何容易?但我还是期望透过《霍英东全传》,读者能大致了解到香港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历史,以及中英、内地
和香港之间关系在近几十年间的变化。
我注重历史感,因而内容的真实是我写传记作品时对自己*基本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作品内容百分之百准确无误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南华早报》一名记者较早前访问我时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写人物传记,涉及到人物的阴暗面时,怎样处理?”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就不会回避。”
这本《霍英东全传》是否做到这样呢?那还须由读者来评说了。但有一点,我可以大胆地说,关于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完全是我自己分析、思考的结果,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时常对自己讲:如果不奉行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言论,那又何须辛苦抓笔、惨淡为文?
目录
**章船上出生非霍去病后裔
第二章丧兄失父霍家弃舟登陆
第三章成绩优异就读皇仁书院
第四章打工艰难屡被老板解雇
第五章开杂货店**次当老板
第六章小试牛刀拍卖物资盈利
第七章历尽艰辛远赴南海荒岛
第八章死里逃生险些葬身大海
第九章冲破禁运海上贸易发迹
第十章战时经历是非如何评说
第十一章涉足地产初显创新本色
第十二章世界首创分层出售楼花
第十三章地产勃兴促进香港繁荣
第十四章谣言四起传被递解出境
第十五章中流砥柱反对搞大联合
第十六章大举淘沙终成行内巨擘
第十七章反对开赌拒到澳门投标
第十八章进退两难提出繁荣计划
第十九章一波三折赌场艰难开张
第二十章四大股东股权错综复杂
第二十一章超然物外坐收巨额利润
第二十二章部署撤退逐渐淡出赌坛
第二十三章国庆观礼绕道澳门上京
第二十四章团结同侪创建地产商会
第二十五章独力投标宝地应得而失
第二十六章离港半年观望香港前途
第二十七章英美封杀贱价卖星光行
第二十八章文莱开港震霆小试牛刀
第二十九章承建工程亦是迫于无奈
第三十章隐退香港走向红色北京
第三十一章创办球队驰骋香港体坛
第三十二章决战伊朗中国重返亚足
第三十三章母亲仙逝家族引人关注
第三十四章豪门婚宴迎娶港姐为媳
第三十五章又见邓公回乡寻根问祖
第三十六章捷足先登兴建高级酒店
第三十七章力排众议建高尔夫球场
第三十八章填河造地择沙面起宏图
第三十九章锐意改革天鹅展翅翱翔
第四十章曾经拥有何求天长地久
第四十一章身患癌症祖国倾力抢救
第四十二章捐资廿亿支持祖国建设
第四十三章纵横捭阖俨然体育大使
第四十四章效力内地台湾图谋暗杀
第四十五章时过境迁敢对港英指点
第四十六章注入巨资重组东方航运
第四十七章建贵宾楼支持北京亚运
第四十八章申办奥运赌国铩羽而归
第四十九章孤军作战议案几遭否决
第五十章涉足政坛膺政协副主席
第五十一章衔政府命带头开发海南
第五十二章意兴阑珊难圆夏威夷梦
第五十三章开发南沙再闯事业高峰
第五十四章精诚所至美梦当可成真
作者简介
冷夏,香港著名传记作家。曾从事新闻和出版工作多年,现主要从事港澳台的时政研究。近年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出版的除《霍英东传》外,还有《一代赌王:何鸿燊传》《文坛侠圣:金庸传》《世界船王:包玉刚传》。另有“香港行政长官演义”三部曲《谁主香江》《逐鹿湘江》《决战湘江》。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加缪自述
¥10.0¥2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悲喜同源
¥49.0¥79.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傅雷家书-三联初版纪念本(九品)
¥25.9¥36.0 -
谁以锦瑟奏哀弦:李商隐词传
¥10.7¥36.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