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广义经济结构论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19057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570
- 出版时间:2005-07-01
- 条形码:9787801905727 ; 978-7-80190-572-7
本书特色
本书为199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问题研究”的*终成果,从历史哲学、经济科学、中国国情三个视域研究经济结构,考察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递进内涵。作者广泛研读经济学著作.认真解析2003年及其之前的经济资料,深入考察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和曲折运动.借此对我国现代化的总战略做了新的评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199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问题研究”的*终成果,从历史哲学、经济科学、中国国情三个视域研究经济结构,考察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递进内涵,因而称为《广义经济结构论》。作为哲学工作者,作者广泛研读经济学著作,认真解析2003年及其之前的经济资料,深入考察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和曲折运动,借此对我国现代化的总战略做了新的评述。这样的著作,在我国哲学和经济学彼此长期隔离的情况下是少见的和可贵的,作者以此书倡导在中国建立“经济学哲学联盟”。
目录
导言二
**编 历史哲学视域中的经济结构
**章 新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的生产力系统
一 生产力范畴的界定
·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方法来界定生产力
·用现代系统论的方法来界定生产力
·生产力系统表
二 生产力的诸方面
·生产力的要素和要素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结构和结构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的生产力
三 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人的智能的物化形态
·人类智能的现代形态是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当代发展和高新科技
·“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问题的探讨
四 生产力的空间分布
·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是生产力的时间展开的沉积
·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空间分布
·中国大陆范围内的生产力空间分布
五 生产力系统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力系统的内在矛盾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解放
第二章 与现代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二重结构
一 生产关系的二重结构
·历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何认识生产关系
·中国的生产关系变革和人们的理论思考
二 生产方式结构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生产方式”范畴的真实含义
·人类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
·现代生产方式的主要形态
三 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界定
·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
·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资本社会化趋向和“社会资本”范畴的考察
四 生产关系的空间分布
第三章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有机总体在统一市场中的实现
一 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交换”的属性和“交换方式”、“交换关系”的概念
·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相统一的意义上,看待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
·超越市场经济的“自由”而达到未来社会的“自由”
二 现代社会生产结构在市场中的现实展开
·经济活动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在市场中的展开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特质
三 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国家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国家
·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国家
四 实现于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生产结构的一般矛盾
·自由市场经济系统中的社会生产结构的矛盾
·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可能性与社会生产结构矛盾的演变
·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有限性与外部制约的必要性
第四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
一 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统计决定性
·“客观可能性空间”范畴
·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客观可能性空间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三者关系从客观可能性到相对必然性
二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分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度内涵和体制内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基本性质和多种样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时间展开和空间分布
三 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主体活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自身的矛盾
·人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中的从自发到自由、从受动到能动的变化
·新制度新体制创建过程中的自觉选择与建构
第二编 经济科学视域中的经济结构
第五章 技术结构分析
一 “技术结构”的范畴
二 技术结构的二元性
·发展中国家技术结构的二元性
·发达国家技术结构的二元性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二元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二元结构的区别
三 技术结构的进步和变革
·技术结构进步是采用新技术和利用改造旧技术的统一过程
·技术结构变革是实行循序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统一过程
·当代技术结构变革的走势
四 技术结构升级与高度化同科学、教育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概念与现代科学的结构
·现代技术结构高度化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发展
·现代技术结构高度化的展开:由基础科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学技术结构与教育结构
第六章 产业结构分析
一 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二 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的横向分类
·产业的纵向分类
·产业革命、产业升级、产业进步
三 次级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农业)的内在结构
·第二产业(工业)的内在结构
·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内在结构
四 产业组织分析
·产业组织与市场运作
·产业组织与大、中、小企业
·企业组织
·企业行为
五 产业集群分析
·“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价值
第七章 产权结构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两种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
二 产权结构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的分析
·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关系的分析
·生产诸要素的产权关系的分析
·产权所含的各种权利的关系的分析
三 产权变迁和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产权的变迁
·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四 产权结构和分配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产权结构和分配结构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的产权结构和分配结构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讨论l
第八章 市场结构分析
一 “市场结构”的范畴
·同“交换方式”相对应的“市场结构”
·作为主体间关系的“市场结构”
·作为主客间关系的“市场结构”
二 “市场结构”的内在矛盾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有序和无序的矛盾
三 “市场结构”的内部划分
·划分次级市场的方法
·生产要素市场的次级结构
四 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
·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的批评
·凯恩斯之后经济学各流派之间的争论
·对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评价
·政府管制和它的两种形式
第九章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及其运动
一 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矛盾的分析
·经济增长模型和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矛盾的静态分析
·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矛盾的动态分析
二 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的分析
·技术结构自身的矛盾
·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
·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的矛盾
·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的评价
三 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主体活动
·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和价值准则来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
·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结构的提高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基础
·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当作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基本环节
·把选择和建构适当的产权结构当作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制度保证
第三编 中国国情视域中的经济结构
十章 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中介过渡性
一 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半”型扭曲
二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中介震荡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获得一定进展,对于消解中国生产力的二元结
构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屡遭挫折,工农与城乡二元结构依旧严重
·致力于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东、中、西部不平衡状态仍待缓解
·脱离生产力二元性的客观实际,追求公有化,所有制结构阻碍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中介结构演变
·从生产力或技术结构来看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当代演变
·从生产方式或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当代演变
·从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或产权结构来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当代演变
·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的
地区分布来看中国经济结构的当代演变
四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现实中介性经济结构的根本消解
·中国中介性社会的现实状态
·~年间中国经济结构的中介性将开始逐步消解的过程l
·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矛盾
一 中国生产力的现实矛盾: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矛盾的出发点
·中国现实生产力中诸要素的矛盾
·中国现实生产力中结构上的矛盾
·中国现实生产力在环境上的矛盾
·中国现实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矛盾
二 中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现实矛盾的表现和分析
·中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现实矛盾的表现
·对中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现实矛盾的分析和思考
三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同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关系
·两个矛盾统一的焦点在“人”
·两个矛盾统一的关键在“生产方式”
·两个矛盾统一的核心在“科学技术”
·两个矛盾统一的难点在“生态平衡”
·两个矛盾统一的全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矛盾
一 经济增长同经济结构的矛盾
·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国五十多年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矛盾的运动
·深入研究和解决新世纪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矛盾
二 中国现实产业结构同经济增长的矛盾
·一、二、三产配比的低级性
·同一、二、三产结构和农业的严重落后相应的,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二元性
·中国产业结构的低级性,不但表现为农业的相对落后,还表现为工业
自身产业结构的低级性
·中国产业结构的低级性表现为它同高新技术的技术结构的不适应性
·中国产业结构的低级性,还表现为产业组织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三 中国现实产权结构同产业结构高度化要求的矛盾
·“**次改革”尚未完全到位
·“第二次改革”只是初步展开
·高科技产业的产权制度建构正处在起步之时
·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争论问题
四 作为产权结构的表现的分配结构,其公平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效率要求的矛盾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以市场经济运作为学科对象的现代经济
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当代中国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五 中国现实市场结构同经济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矛盾
第十三章 正确处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矛盾的战略选择
一 正确处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矛盾的战略选择的原则
二 正确处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各种矛盾的战略
·针对中国生产力的现实矛盾所采取的战略
·针对中国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现实矛盾所采取的战略
·针对中国经济关系和产权结构的现实矛盾所采取的战略
·针对中国分配关系和分配结构的现实矛盾所采取的战略
·针对中国市场结构的现实矛盾所采取的战略
三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战略的三个形态
·“发展”的战略
·“改革”的战略
·“稳定”的战略
·“为人”的战略
四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能够成功的根据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能够成功的条件
·掌握经济结构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陆剑杰,1935年1月生于江苏海门,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防化兵学校,后长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著有《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分析》、《19-21世纪中国的命运》、《实践问题和予盾问题新论》等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北大《哲学门》及其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2/5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等刊物和“报刊复印资料”各杂志转载,多部作品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其事迹列入《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卷》。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博弈论
¥10.9¥38.0 -
国富论
¥16.7¥58.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博弈论
¥28.4¥49.8 -
国富论
¥9.7¥35.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第三版)
¥47.4¥10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置身事内
¥55.9¥65.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8.0¥58.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 -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19.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