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怀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第三版)

包邮理性怀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第三版)

宗教学译丛

1星价 ¥30.8 (7.9折)
2星价¥30.8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00652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475
  • 出版时间:2005-06-01
  • 条形码:9787300065250 ; 978-7-300-06525-0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文笔流畅、易于理解、紧随时代、在神学上又具有一定思辨性的介绍宗教哲学的著作。这本书涵盖了诸多的方面,具有相当的严密性。它所具有的清晰性、易于接受性以及对一般哲学的使用,都使得它成为初次接触这个领域之学生的优秀教本。
——罗伯特·奥迪内布拉斯加大学
这本书是这个领域中*好的一本。
——乔治·马罗地密歇根大学

内容简介

作为这类著作中*有可读性的一种,《理性与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现在已经发行了第三版。这本书探讨了一些宗教哲学的恒久问题。作者们从古典及当代的讨论出发,考察了宗教经验、信仰与理性、有神论论证、恶的问题、改革宗认识论、神迹以及宗教语言。他们还涉及了流行教材中不常包括的一些主题,如过程有神论、宗教多元论、宗教与科学以及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等。

前言

  总序  宗教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年来似乎正在成为“显学”。  在西方学术界,面对着伊斯兰教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内的勃兴,穆斯林和清真寺在西方许多城市中的涌现;面对着佛教和印度教乃至某些中国宗教不单在亚洲继续存在,而且在西方扩大地盘的事实;面对着基督新教在中国和东亚、基督正教在俄国和东欧、基督公教和基督新教在亚非拉广大地区迅速复兴和发展的现状;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此消彼长的局面;面对着社会生活世俗化与宗教信仰多元化齐头并进的形势……学者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与宗教相关的问题,不得不尽力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现象学、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甚至不得不时时更新研究的方法、重新思考以往的结论。凡此种种,都使得宗教学不但在学生众多的大学课堂上经久不衰,在种类繁多的学术会议上热闹兴旺,在自成一类的学术出版中日益发达,而且在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样古老的传统哲学问题,到新兴宗教的作用这样紧迫的当代社会问题上,在从精神生活的趋势这样普遍的社会人生问题,到宗教对话的基础这样现实的文明共处问题上,都继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因此之故,宗教学在西方,以130岁的高龄(就宗教科学言),甚至2500岁的高龄(就宗教哲学言),而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态势。  在中国学术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各宗教的迅速复苏和发展,对学者们的工作提出了纷繁多样、层出不穷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以适应宗教形势和社会形势的现实要求。而研究宗教的学者们尽管来自不同的领域,尽管面临缺少资料、缺少资金、缺少语言训练、缺少社会理解等等困难,仍然依靠自发自愿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继承了前辈们中断30年的宗教学术事业,使中国宗教学在短短20余年间,获得了琳琅满目的丰富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进展。现在,对于宗教学研究的迫切性、重要性,社会各界已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一些政府机构和宗教团体,已经越来越重视宗教学的研究,不少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也越来越关心和支持这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这种情况,作为中国宗教学界众多学者20年努力的可喜结果,不但是中国学术全面发展之福,也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之福。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宗教学发展还面临一些具体而重大的困难。除了需要社会上下各界的进一步理解和思想解放,以便进一步消除研究禁区和填补研究空白之外,曾经夭折而新生不过20余年,因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弱小的中国宗教学*需要的,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积累资料。在前一方面,现在已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宗教学系,更多的高校设立了名称各异、侧重不同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尽管这些机构在培养人才方面,总体上说还存在“倒金字塔”(即研究生多于本科生)或类似现象,但毕竟已在开始扭转人才缺少的困境。在后一方面,现在国内在资料的翻译引进方面依然十分零散,在发达国家宗教学百花齐放、分支细密、大师辈出、名作如林的状况下,我们可以找到的资料更如一鳞半爪,少得可怜。这不但使研究者难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扩大视野,难以从前人的成果中吸取自己成长所需的养分,大大拖了现有研究工作的后腿,而且使有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难以得到教学所需的资料,难以了解基本的(更不必说*新的)学术进展情况,直接拖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后腿。  有鉴于此,我们不惮能力薄弱,组织创设这套译丛,希望得到学术界、教育界新老朋友、耆儒新秀们的参与和支持,一起来开始扭转中国宗教学资料缺少的困境,一起来为中国宗教学的人才培养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在初创阶段,为了适应我国宗教学需求的特点和我国宗教发展的特点,拟设立宗教学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和对话性研究)、佛教研究和基督教研究三大系列;为了适应学术研究、教学参考和广大读者层次不同的需要,拟采取概论专著和经典名著兼收并容的方针。  我相信,零散的力量若能相对集中,累积的效果必将十分可观。我还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推进学术、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共勉,把这愿望变成行动吧!

目录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版序言
导论
**章沉思上帝:对终极实在的追寻
宗教的定义
什么是宗教哲学
一神论的上帝
生命的宗教模糊性
本书要务
第二章宗教经验:与上帝相遇是什么含义?
宗教经验之种种
作为情感的宗教经验
作为感性经验的宗教经验
宗教经验:以宗教信念为根据所做的解释
宗教经验能使宗教信念成为正当吗?
可信性原则
宗教经验的多样性
宗教经验的多样性
宗教经验的一个共同内核吗?
第三章信仰与理性:它们有何关系?
可以信任理性吗?
激进理性主义
信仰主义
批判的理性主义
第四章上帝的属性:上帝像什么
完美与值得敬拜
必然的自足的
人格化的、自由创造者
全能、全知与完善
永恒的上帝——非时性的还是永存的
第五章上帝存在的证明:上帝存在有证据吗?
……
第六章认识上帝,无需证明:一神论需要根据吗?
第七章恶的问题:上帝存在的反例
第八章上帝的行为:上帝如何与世界相关?
第九章神迹:上帝干预世人事务吗?
第十章死后生命:有希望的理由吗?
第十一章宗教语言:我们如何能够有意义地论述上帝?
第十二章宗教与科学:相容还是不相容?
第十三章宗教多样性:我们如何能够认识宗教间的差别?
第十四章宗教伦理学:上帝与道德的关系
第十五章继续寻求:上帝与人类的探险
附录哲学与神学教义:哲学能阐明宗教信念吗?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麦克·彼得林:阿斯伯利学院哲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上帝与恶之间问题导论》。威廉·哈斯克:汉丁顿学院荣誉哲学教授,《信仰与哲学》杂志的编辑,《呈现出的自我》的作者。布鲁斯·莱欣巴赫:奥格斯堡学院哲学教授,著有《批判性思想导论》。大卫·巴辛格:罗伯特·卫斯理安学院哲学教授及宗教与人文学部主任,《宗教多元化:一种哲学的评估》的作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