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10年风险与规避

包邮中国2010年风险与规避

国情跟踪丛书

1星价 ¥30.0 (7.9折)
2星价¥29.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07272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374
  • 出版时间:2005-04-01
  • 条形码:9787500072720 ; 978-7-5000-7272-0

本书特色

丁元竹博士等专家写的《中国2010年:风险与规避》是国内外**部专门探讨中国2010年前面临风险及如何应对风险的著作。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李强
本书对进一步认识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新的无可回避的挑战,探讨风险内在规律和规避风险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好的论述和有益的探索。
——北京大学政府学院教授 徐湘林

内容简介

《中国2010年:风险与规避》是国内外**部专门探讨中国2010年前面临风险及如何就对风险的著作。本书作者在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确定了2010年前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可能发生风险的领域以及这些风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程度。
本书确认的主要风险涉及金融危机、“三农”问题、中美关系和台海问题、失业和社会差距问题、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民族冲突和治理问题、教育和人口素质问题、社会风气与信心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领域。其中,金融危机、“三农”问题、失业与社会差距问题、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是*值得关注的。这些因素相互交叉,形成了中国2010年前面面临挑战的局面。
本书认为,目趋复杂的全球化和深度市场化,将使人类面对更多的公共事务和更加严峻的公共危机,这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新的无可回避的挑战。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能否应对空前的危机和挑战,半不仅取决于他们战胜自然的技术和工具,也取决于他们能否战胜自己,能否战胜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和思维,能否战胜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体制。

目录

写在出版之前——由当前投资过度引发的思考
上篇 风险篇
概论 风险、风险规避与风险议题管理
一、风险与风险规避
二、把风险议题管理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议题
四、不能对潜在风险掉以轻心
**章 中国2010年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
一、经济与社会潜伏的深层矛盾及其发展转型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改革将触及传统体制的核心层面,新旧两种体制的矛盾奖激化
三、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家安全面临挑战
第二章 专家视角:中国2010年的情景分析
一、调查概述
二、2010年前的风险爆发点、可能性与领域
三、主要风险的严重程度分析
四、2010年前国家发展前景的几种可能
第三章 主要风险领域之一:金融危机
一、金融风险
二、潜在金融风险
三、透视我国金融风险的特点及成困
四、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
五、中国金融风险的三个前景
第四章 主要风险领域之二:“三农”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三、“三农”:中国绕不开的坎
四、税收制度与“三农”问题
五、“三农”:在2010年前可能遇到的冲击
第五章 主要风险领域之三:就业与收入分配
一、城镇失业问题的发展趋势
二、不能忽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
四、其他相关问题
第六章 主要风险领域之四:公共卫生危机
一、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二、艾滋病对我国近中期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七章 主要风险领域之五: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
一、中美关系:不稳定因素和变数
二、台海局势
三、两岸危机下的中美关系及前景
下篇 风险防范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元竹,1962年7月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1995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0-2001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做Hernz学者。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志愿服务论坛》主编。曾担任联合国等若干国际组织咨询专家。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委托课题、国际组织课题数十项。曾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演讲。出版专著《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安全网再造》、《志愿服务在中国》、《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合著《社区发展》、《走向21世纪的社会问题》、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ocial Capital in Asi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等二十多部。在《人民日报》、《瞭望》周刊、《宏观经济管理》、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杂志发表论文二百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