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5分
5分
包邮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
当代外国刑法教科书精品译丛
1星价
¥37.7
(6.5折)
2星价¥37.7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730004378X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63
- 出版时间:2003-01-01
- 条形码:9787300043784 ; 978-7-300-04378-4
本书特色
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阐述了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充分展示了大塚先生人格刑法学的博大和精致,自问世以来,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代表性作品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塚仁教授所著刑法教科书的*新修订本,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阐述了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充分展示了大塚先生人格刑法学的博大和精致,自问世以来,深受学生喜爱,被誉为“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代表性作品之一”。
目录
**编 绪论
**章 刑法及刑法学的概念
一 刑法的意义
二 刑法的规范
三 刑法的机能
四 刑法学
第二章 刑法及刑法学的历史发展
**节 外国的历史发展
一 从古代至近世初期
二 启蒙时代以降——近代刑法学
第二节 我国的历史发展
一 从古代至江户时代
二 明治以降
第三章 刑法理论
一 至今的刑法理论状况
二 对至今的刑法理论的批判——我的立场
第四章 刑罚法则
**节 罪刑法定主义
一 意义及沿革
二 理论根据及派生原则
三 我国现行法上的罪刑法定主义
第二节 刑法的法源和刑法的解释
一 刑法的法源
二 刑法的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 时间的适用范围
二 场所的适用范围
三 人的适用范围
四 物的适用范围
第二编 犯罪论
**章 犯罪的概念
**节 犯罪的意义、本质及种类
一 犯罪的意义
二 犯罪的本质
三 犯罪的种类
第二节 犯罪概念的基底
一 行为
二 行为人
第三节 犯罪论的体系
一 至今的理论状况
二 至今理论的研讨——我的立场
第二章 构成要件
**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一 构成要件的理论
二 构成要件的机能
三 构成要件的种类
四 构成要件的要素
五 构成要件的确定
第二节 基本的构成要件符合性
**款 实行行为
一 实行行为的意义及形式
二 实行行为的始终——实行的着手和终了
第二款 因果关系
一 意义
二 因果关系的理论
三 因果关系的判断
四 判例的立场
五 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第三 款构成要件性故意
一 意义及要件
二 种类
三 由于错误阻却构成要件性故意
第四款 构成要件性过失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种类
四 过失的竞合
第三节 被修正的构成要件符合性
**款 未遂犯
一 总说
二 狭义的未遂犯
三 中止犯
四 不能犯
第二款 共犯
一 共犯的基本概念
二 共同正犯
三 教唆犯
四 从犯
五 关于共犯的诸问题
第三章 违法性
**节 违法性的概念
一 违法性的意义
二 违法性的本质
三 违法性的要素
四 可罚的违法性
五 违法性的判断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
**款 总说
一 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本质
二 违法性阻却事由的分类
第二款 正当防卫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过剩防卫
四 误想防卫
五 误想过剩防卫
六 盗犯等防止法和正当防卫
第三款 紧急避险
— 意义
二 要件
三 过剩避险
四 误想避险
五 误想过剩避险
第四款 正当行为
一 总说
二 法令行为
三 正当业务行为
四 劳动争议行为
五 自损行为
六 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七 基于推定性承诺的行为
八 治疗行为
九 安乐死·尊严死
十 自救行为
十一 义务的冲突
第三节 违法性的程度
一 总说
二 行为具有的违法性程度
三 行为人具有的违法性程度
第四章 责任
**节 责任的概念
一 责任的意义
二 责任的本质
三 责任的要素
四 责任的判断
第二节 责任的要素
**款 责任能力
一 意义
二 责任无能力者和限定责任能力者
第二款 责任故意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基于错误阻却责任故意
第三款 责任过失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种类
第四款 期待可能性
一 意义
二 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诸问题
第三节 责任的程度
一 总说
二 责任能力的程度
三 期待可能性的程度
四 故意犯中事实的表象和意欲·认容的程度、违法性意识的程度、犯罪的动机
五 过失犯中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
第五章 罪数
一 总说
二 本来的一罪
三 科刑上一罪
四 并合罪
第三编 刑罚论
**章 刑罚的概念
**节 刑罚的本质及刑罚权
一 刑罚的本质
二 刑罚权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一 总说
二 死刑
三 惩役、禁锢、拘留
四 罚金、科料
五 没收·追征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节 法定刑及其修正
一 法定刑的意义和轻重
二 法定刑的修正(加重·减轻)
三 累犯
四 自首·首服
五 酌量减轻
六 加重减轻的方法
第二节 刑的量定、宣告及免除
一 刑的量定
二 刑的宣告
三 刑的免除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一 总说
二 死刑的执行
三 自由刑的执行
四 财产刑的执行
第二节 刑罚的执行犹豫
一 意义·沿革
二 刑罚执行犹豫的宣告
三 刑罚执行犹豫的取消
四 刑罚执行犹豫的效果
第三节 假释放
一 意义·沿革
二 假出狱
三 假出场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
一 总说
二 犯人的死亡·作为法人的犯人的消灭
三 恩赦
四 时效
五 刑罚的消灭
第五章 保安处分
一 总说
二 保安处分的一般要件
三 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
索引 (事项·人名索引·判例所引)
译者后记
**章 刑法及刑法学的概念
一 刑法的意义
二 刑法的规范
三 刑法的机能
四 刑法学
第二章 刑法及刑法学的历史发展
**节 外国的历史发展
一 从古代至近世初期
二 启蒙时代以降——近代刑法学
第二节 我国的历史发展
一 从古代至江户时代
二 明治以降
第三章 刑法理论
一 至今的刑法理论状况
二 对至今的刑法理论的批判——我的立场
第四章 刑罚法则
**节 罪刑法定主义
一 意义及沿革
二 理论根据及派生原则
三 我国现行法上的罪刑法定主义
第二节 刑法的法源和刑法的解释
一 刑法的法源
二 刑法的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 时间的适用范围
二 场所的适用范围
三 人的适用范围
四 物的适用范围
第二编 犯罪论
**章 犯罪的概念
**节 犯罪的意义、本质及种类
一 犯罪的意义
二 犯罪的本质
三 犯罪的种类
第二节 犯罪概念的基底
一 行为
二 行为人
第三节 犯罪论的体系
一 至今的理论状况
二 至今理论的研讨——我的立场
第二章 构成要件
**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一 构成要件的理论
二 构成要件的机能
三 构成要件的种类
四 构成要件的要素
五 构成要件的确定
第二节 基本的构成要件符合性
**款 实行行为
一 实行行为的意义及形式
二 实行行为的始终——实行的着手和终了
第二款 因果关系
一 意义
二 因果关系的理论
三 因果关系的判断
四 判例的立场
五 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第三 款构成要件性故意
一 意义及要件
二 种类
三 由于错误阻却构成要件性故意
第四款 构成要件性过失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种类
四 过失的竞合
第三节 被修正的构成要件符合性
**款 未遂犯
一 总说
二 狭义的未遂犯
三 中止犯
四 不能犯
第二款 共犯
一 共犯的基本概念
二 共同正犯
三 教唆犯
四 从犯
五 关于共犯的诸问题
第三章 违法性
**节 违法性的概念
一 违法性的意义
二 违法性的本质
三 违法性的要素
四 可罚的违法性
五 违法性的判断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
**款 总说
一 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本质
二 违法性阻却事由的分类
第二款 正当防卫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过剩防卫
四 误想防卫
五 误想过剩防卫
六 盗犯等防止法和正当防卫
第三款 紧急避险
— 意义
二 要件
三 过剩避险
四 误想避险
五 误想过剩避险
第四款 正当行为
一 总说
二 法令行为
三 正当业务行为
四 劳动争议行为
五 自损行为
六 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七 基于推定性承诺的行为
八 治疗行为
九 安乐死·尊严死
十 自救行为
十一 义务的冲突
第三节 违法性的程度
一 总说
二 行为具有的违法性程度
三 行为人具有的违法性程度
第四章 责任
**节 责任的概念
一 责任的意义
二 责任的本质
三 责任的要素
四 责任的判断
第二节 责任的要素
**款 责任能力
一 意义
二 责任无能力者和限定责任能力者
第二款 责任故意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基于错误阻却责任故意
第三款 责任过失
一 意义
二 要件
三 种类
第四款 期待可能性
一 意义
二 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诸问题
第三节 责任的程度
一 总说
二 责任能力的程度
三 期待可能性的程度
四 故意犯中事实的表象和意欲·认容的程度、违法性意识的程度、犯罪的动机
五 过失犯中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
第五章 罪数
一 总说
二 本来的一罪
三 科刑上一罪
四 并合罪
第三编 刑罚论
**章 刑罚的概念
**节 刑罚的本质及刑罚权
一 刑罚的本质
二 刑罚权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一 总说
二 死刑
三 惩役、禁锢、拘留
四 罚金、科料
五 没收·追征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节 法定刑及其修正
一 法定刑的意义和轻重
二 法定刑的修正(加重·减轻)
三 累犯
四 自首·首服
五 酌量减轻
六 加重减轻的方法
第二节 刑的量定、宣告及免除
一 刑的量定
二 刑的宣告
三 刑的免除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一 总说
二 死刑的执行
三 自由刑的执行
四 财产刑的执行
第二节 刑罚的执行犹豫
一 意义·沿革
二 刑罚执行犹豫的宣告
三 刑罚执行犹豫的取消
四 刑罚执行犹豫的效果
第三节 假释放
一 意义·沿革
二 假出狱
三 假出场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
一 总说
二 犯人的死亡·作为法人的犯人的消灭
三 恩赦
四 时效
五 刑罚的消灭
第五章 保安处分
一 总说
二 保安处分的一般要件
三 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
索引 (事项·人名索引·判例所引)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大塚仁,1923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194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部,1952年被名古屋大学法学部聘为副教授,1959年被名古屋大学法学部聘为正教授,1962年获东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著述有:《刑法中新旧两派的理论》、《间接正犯的研究》、《特别刑法》、《汽车事故与业务上过失责任》、《注解刑法》、《犯罪论的基本问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8¥59.0 -
圆圈正义
¥25.4¥46.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民法典
¥20.7¥42.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律学考--法学文库
¥13.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