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民与行政法

包邮国家、公民与行政法

法学论丛

1星价 ¥7.4 (4.9折)
2星价¥7.4 定价¥1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105344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01-12-01
  • 条形码:9787301053447 ; 978-7-301-05344-7

内容简介

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明确行政法性质与功能的关键。可以说,这一社会关系既是行政法的现实起点,也是行政法理论的基本起点。但是,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关系在本质上属于宪法性问题,它是国家与公民关系的一个侧面,因而,本书试图通过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社会关系。
本书采用国家—社会的分析模式。首先,概括地探讨了影响西方近代宪制建构的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倾向: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着重分析了宪政思想对传统及现代行政法理论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其次,考察了两种不同的宪制模式,试图揭示制度与现实之间复杂的勾连关系:国家与社会是一同生成发展的,国家?社会关系由相对分离渐至相对融合。自由放任的宪制日益衰微,行政职能越过了传统的边界,公民权也相应扩大,它们促成了行政法在宪制框架中兴起。行政法成为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限制国家权力的过度扩张,同时维护社会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
西方宪政理论及行政法律制度兴起的历史,为中国宪政与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不过,中国宪政的进步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本书力图探讨:全能政府条件下的国家与公民关系以及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全能政府权力运行模式的转型及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的演变;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后,通过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分析行政法所存在的欠缺之处,并寻找能促进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良性发展的途径。

目录

**章 绪论
**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国家与公民关系对行政法学发展之意义
第三节 行政机关与公民关系的三个层面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理论沿革
**节 理论的背景与研究的视角
一、城市的立宪实践与独立公民身份的起源
二、近代国家的兴起
三、法与宪法的地位
四、一个国家与社会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节 国家至上还是社会至上:传统宪制思想中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立
一、社会至上:自由主义宪制理论有关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论述
二、主权至上:宪制理论框架中国家主义的发展
三、小结
第三节 互动的社会与国家:宪政理论的两种主导思想的演进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社会的适度调控作用
二、福利国家宪制理论的背景: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三、福利国家的危机:国家干预社会的度
四、小结
第四节 国家?社会框架中行政法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宪政理论中的行政观念及其发展
二、行政法理论
三、社会与国家之间:福利国家中的行政法理论
第三章 行政法的兴起: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制度机制
**节 宪制的模式及公域与私域的界分
第二节 公域或私域的相互渗透:行政权的扩张与公民权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行政法的功能:国家与社会调适的度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行政法律制度
**节 公私域分离与公民自主性的建立——“全能政府”
第四节 规范分析:“全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中的公法
第五节 经验分析:行政法律制度的运行效果
第五章 结语:反思与展望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