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202264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1996-12-01
  • 条形码:9787302022640 ; 978-7-302-02264-0

内容简介


片断:
中国是世界上*早把山岳作为风景资源来开发的国家,也是*早把山岳风景作为旅
游观光对象的国家。不言而喻,在中国传统的风景区之中,依托于山岳或者以山岳为主体
的山岳风景区必然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人们以“山水”作为大自然风景的代称,也就意味着
自然风景的大约一半在山岳。而传统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中的大多数又都是佛教和道教的
活动基地,以寺、观等宗教建置为主体的人文因素显示了宗教与山岳风景的密切关系,形
成了风景建设与宗教建设相结合的情况。这些风景区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
历史和佛、道宗教的漫长历史,相应地经历了从萌芽、成长而至于全盛、衰微的漫长过程。
如果从人文的角度加以衡量,它们的属性并不同于一般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因此,应该把
它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来看待,这就是本书所要论述的“名山风景区”。
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名山,除泛指其较高的知名度之外还包含两层意思:一、形体
比较高大的山,上古典籍中提到的名山如《尚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于中天”(同上书)等,均训
为高山、大山。二、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山,包括早先的原始宗教和后来的佛教、道教,其
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宗教活动中心。所谓名山风景区,意即兼有名山性
质的风景区,或者具备风景区格局的名山。这个特殊的类别也是中国传统风景名胜区中的
一个重要的类别,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占着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还表现在质量上的
不同于一般的情况:
一、名山风景区都是历经千百年的筛选、淘汰,*终约定俗成,为社会所公认而保留
下来的佼佼者。在这些维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的山岳环境内,充满了美的自然物和自然现
象,诸如岩石、土壤、水体、植物、动物、云雾、雨雪以及阴晴、明晦、季相等等。它们的综合或
个别、从总体到局部构成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自然景观,给予人们以*大限度的美的享
受,是中国山岳自然景观的精华荟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名山风景区的山体千姿百态,其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和岩性特征大多具有科学上的典
型意义,早在古代即已引起过一些学者的注意并作出科学的论断。此外,蕴藏着的植物动
物资源、自然生态群落、稀有动植物品种,以及特殊形态的水体、罕见的局部小气候、特异
的天象等,均足以为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提供广阔的研究场地
和实物资料。诸如此类,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名山风景区一般都远离城市,山高路险,自然生态环境很少受到战乱、兵燹或大规模
人为垦殖的干扰乃至破坏。某些名山还由朝廷明令封山育林,类似现代的自然保护区。佛
教一向禁止任意砍伐林木、伤害野生动物;道教把名山当作神仙境界,更着意于保护其一
草一木。寺观以植树造林作为功德,经常有组织地绿化荒山和寺观附近的环境,至今许多
名山寺观的周围仍然是古树参天、浓荫匝地。僧道们对于山林生态环境的培育,还往往表
现出感人的宗教虔诚。明代的别传禅师主持修建峨眉山金龙寺,寺成,在寺之周围按《法华
经》字数,一字一树共植楠、松、柏、杉树69777株。每植树一株,念诵法华经一句,取名“功
德林”。此林成长后,一片蓊]郁有如绿云蔽日,清凉至极(骆坤琪《峨眉山佛道漫话》,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8年)。类似的事例历来文献多有记载,这对名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名山风景区内的植被覆盖率都比较高,自然“群落”始终保持着生
态平衡的状态。相应地,名山亦得以维持其永续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
二、名山风景区作为佛、道宗教活动的基地,宗教建筑始终是人文因素的主体和人文
景观的主要资源,不少寺、观蜚声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相对而言,世俗建筑数量较少,
仅居于次要的地位。由于名山远离城市,与朝廷的封建政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寺观为求
得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而逐渐形成较为特殊的地主经济(丛林经济)、组织管理(丛林
制度)。个别的寺观还有习武的,“外家武术”诸流派大多出自名山。这些,都强化了名山的
凝聚力和区域格局,并赋予类似基层政权的性质,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凭藉这
种政治、经济的实力和寺观本身发挥的凝聚力,佛教和道教得以在名山上扎下根来,它们
作为名山早期开发的先行力量和后期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功不可没的。文献记载和民间
传说都有僧、道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感人事迹。名山的寺观除少数由皇帝“敇建”和政府
出资兴建外,大多数都是由僧、道出面策划,争取高官显宦或地方士绅共襄盛举,或者通过
僧道、教徒的广结善缘、化募集资建成,往往是在虔诚的宗教信念的支持下锲而不舍、长期
坚持。例如:普陀山佛顶山上原来只有石亭一座,明代僧人圆慧发宏愿在此处建置佛寺,
经过师徒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到清乾隆年间终于建成规模宏大的慧济寺。峨嵋]山原来的登
山小道曲折盘旋,险峭无比,致使朝山进香者望而生畏,往山上运送米盐布帛往往运费高
于本价,因而道路的修治改造便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只因工程浩大而长期无由解决。明
万历年间居士觉岩发宏愿完成改造山路的大功德,乃广为宣传,筹足资金,鸠集工匠,经过
周详的勘察,终于建成一条纵贯全山上下的石砌山道。它起自山麓的伏虎寺,经凉风桥、解
脱坡、华严寺、中峰寺、三望坡、白水寺,绕弓背山后直达金顶,改善了山上的交通条件,沿
途还修建凉亭方便行人驻足小憩。功成之后,受到社会上的广泛赞誉(谢重光《天下名山僧建
多》,见《佛教文化》1992年4期)。诸如此类的事例,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更多了。
后记:
后记
70年代末、80年代初,笔者有幸参加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承担的黄山和普陀山两处风
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那时候,我国的风景事业尚处在“文革”之后的起步阶
段,缺少成熟经验,更多地要依靠实践中的探索。除了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之外,还阅读各
种文献、书籍,走访管理人员和寺院僧侣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获取规划的**手材料。同时
也开拓了眼界,得到有关“名山”的许多知识,初步认识“名山”的价值。正是由于这个契机,
诱导笔者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同时,把视野扩展到传统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并且较多关
注于名山风景区。十几年来,先后参观、考察过的名山近四十处,阅读过风景、园林界的专
家、学者们在这方面的许多著作、论文,从中获得不少教益,也曾就考察和学习的一鳞半爪
的心得写成几篇文章发表在国内的刊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于名山的知识逐渐有所
积累,形成比较明确的思路和比较系统的看法,遂萌生写一部专书的念头,动笔之后,断断
续续地牵延了若干年,至今方才完成书稿并把它作为一管之见奉献于公众。
限于笔者的学力和工作条件,文献和实物资料搜求的面都比较窄狭,书中论述不妥,
征引疏漏讹误的地方在所难免,切望能得到风景、园林界的同行和专家们的匡正。书中所
用的照片,除注明出处者外均为笔者拍摄;墨线插图少数引用他人著作,其余大多数是根
据笔者现场目测或步测绘制,尺度不尽准确,仅示其大意以供行文的辅助说明。
历次参观考察均受到各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处)的盛情接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
料室协助翻印书中的全部照片,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书提供了出版的机会,对此,谨致以
衷心的感谢。
周维权
1995年6月5日完稿
1996年10月16日修改完毕

目录


目录
**章绪论
第二章名山风景区的形成及其前期的发展情况
**节殷、周、秦、汉
一、原始宗教
二、意识形态
三、祭把、封禅
四、山水审美观念的萌芽
五、佛教和道教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
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
二、游山玩水,经营山居
三、山水审美观念的成熟
四、佛教和道教
第三章名山风景区的后期发展情况
**节全盛阶段——隋、唐、宋
一、佛教和道教的鼎盛
二、文人名流的游山活动和经营山居
三、山水文学、山水画的长足发展
第二节守成阶段——明、清
第四章名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
**节自然资源
一、山体
二、水体
三、生物
四、天象
第二节人文资源
一、建筑
二、佛寺
三、道观
四、塔
五、民居、镇集、书院
六、洞窟、造像、摩崖、石刻、经幢
七、宗教仪典和世俗活动
第五章主要的名山风景区简介
**节五岳
一、泰山
二、华山
三、衡山
四、恒山
五、嵩山
第二节佛教四大名山
一、五台山
二、峨眉山
三、普陀山
四、九华山
第三节佛教其它名山
一、庐山
二、天台山
三、雁荡山
四、雪窦山
五、鼓山
六、丹霞山
七、鸡足山
八、盘山
九、苍岩山
第四节道教名山
一、武当山
二、武夷山
三、青城山
四、齐云山
五、崂山
六、三清山
七、龙虎山
八、王屋山
九、崆峒山
十、巍宝山
第五节佛、道名山
一、天柱山
二、医巫闾山
三、千山
第六章名山风景鉴赏
**节自然景观
一、生态景观
二、空间景观
三、意象景观
第二节天人谐和的人文景观——佛寺和道观
一、总体布局
二、道路布设
三、基址选择
四、建筑营构
五、园林经营
六、入口处理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维权云南大理人,一九二七年生,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
筑系。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
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府园林绿化顾
问组顾问。长期从事建筑教育、设计工作,以及中国园林和中国建筑的
研究工作。发表过园林、风景、古建筑、建筑理论方面的论文三十余篇,
主要学术著作有《颐和园》、《中国古典园林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