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包邮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星价 ¥7.4 (4.9折)
2星价¥7.4 定价¥1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585295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06-01-01
  • 条形码:9787505852952 ; 978-7-5058-5295-2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中国经济的转轨与国有银行脆弱性、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等内容。

目录

>序
1 导论
1.1 概念界定
1.2 选题背景
1.3 研究现状和评价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5 论文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1.6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2 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
2.1 马克思主义的银行脆弱性理论
2.2 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假说理论
2.3 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不对称信息理论
2.4 银行挤提模型理论
2.5 金融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
2.6 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3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
3.1 外部性和金融市场无效率
3.2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一:脆弱性传染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
3.3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4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5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四: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3.6 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五:对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的影响
3.7 结论
4 中国经济的转轨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4.1 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
4.2 转轨国家银行体系缘何更加脆弱
4.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原因分析
4.4 结论
5 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5.1 制度合约分析的理论基础
5.2 中国金融市场合约化的过程:中国式不完全合约
5.3 国有银行准合约关系探微:以不良贷款为例
5.4 国有银行制度演进与其脆弱性的堆积
5.5 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深层原因:多重制度缺损假说
5.6 结论
6 国有银行脆弱性的表现、测度及其成因实证分析
6.1 国有银行脆弱性表现的主要指标分析
6.2 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综合判断(1978~2000年)
6.3 国有银行脆弱性成因实证分析
7 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1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生正逢时
7.2 国有银行改革传统观点述评
7.3 国有银行脆弱性预警制度安排
7.4 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5 实施金融多元化战略,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6 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7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