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包邮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8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21258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3-10-01
  • 条形码:9787532125821 ; 978-7-5321-2582-1

本书特色

费慰梅(Wilma Fairbank,1909-200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1907—1991)的夫人,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学者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曾任重庆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费正清则在哈佛大学主持中国研究专题,哈佛的“费正清中心”就是为了纪念他毕生的成就而建。1932年,新婚的费氏夫妇在中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梁氏夫妇,彼此之间共同的学者气质,使四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两对夫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联系。

内容简介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生命之光。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驾驭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终于在民族意识中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我们也感受到,他们在漫长病疾苦痛中,从未放弃的幽默和刚毅。
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都降生在二十世纪初期传统与现代冲突、地位摇摆不定的中国。林徽因的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好奇探索者。因原配无出,他讨了面房姨太太。林徽因就是大姨太太的独生女,受过非正规但良好的教育。一九二○年,她父亲任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英代表,他带了十六岁的徽因就……

前言

书评 下面我要说一个十分离奇的故事。虽然思成未妇早已人入土但他们的著作还在人间,而我竟不可思议地卷人这个故事里. 一九五七年三月,我们与梁家断了八年的音讯又连接上了.我在剑桥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那里接到思成从北京捎来的口信.短而具体,指示我将他一九四七年托给我的建筑图稿和照片寄到英国纽卡索(New Castle)给一位“刘·C小姐”,她会通过英中之间的邮递转寄给他。 我知道思成是多么看重这些图稿和照片,他曾梦想着把《图像中国建筑史》展示给西方的读者看。但我怎么能够肯定这口信是真的?他真的要我把这些无可取代的东西寄给一位仅知姓名的陌生人?而这个人的地址,离中国和离我一样的遥远。 那段时期,美国和中国之间没有通邮服务。我无法与思成联系上,也不可能确认口信的真假,更不可能把包裹直接邮寄给他。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这珍贵的书稿仔细包好,在一九五七年三月上旬寄给那位刘小姐。我先寄了封信给她,强调这些书稿的重要性,思成急着拿到它们。我焦急地等了六个星期,终于她来信告诉我,包裹“完整无损”到她手上。她又说,她保证会尽快将它转寄给梁思成教授,同时她也写了信告诉他此事。她还解释,所以会迟迟才回信给我,是因为“学院的事情很忙”。什么学院?我心里想着,她是学生还是教师?后来她便音讯杳然。 二十一年后,一九七八年,我的一位欧洲友人访问清华大学建筑系,向一位教授提及我与梁教授之间长期的友谊。那位教授却毫不客气地质问他:“是吗?那为什么费正清夫人不依梁教授的要求,退还给他那些图稿和照片?” 我在剑桥看到这位朋友从北京的来信后,顿时惊讶得目瞪口呆。那些精美的图稿和照片是在那套莱卡缩微底片毁于战火后,惟一留存之物。我知道,它们是思成一生的心血。他生命的*后十四年,不能参考这些研究所需的基础图片,他会怎么看待我昵! 从一个旧档案盒里,我找出了一九五七年三月七日寄给刘小姐那封信的复本,而后又找到她同年四月二十日的迟到回函,我把两封信的复本寄到清华,并写了一封短简解释。但是,尽管我可以为我的名誉辩护,心里却很不安。 这位刘小姐究竟是谁?即使我查不到那失踪的包裹,起码我可以追踪她的下落。我猜想,她现在应该是一个中年妇女,但伊人何处寻?她会不会,她能不能解开这个悲剧般的失踪之谜呢? 我问思成的儿子从诫,在北京他家和他父亲的同事中能否打听到那位刘小姐的身分。从诫的回答令人黯然:“我们都没有听说过在英国的这位学生。我父亲一定是误把她当成一个负责的人。如果包裹不是寄丢了的话,那么只能怪他自己看错了人。不管怎样,都已过去了二十一年,现在一切都太晚了。” 是的,如果邮包真是寄丢了的话,那么一切都太晚太晚了。而且,如果她也是在思成和我警觉之前就不知去向,那这不明智的选择只能怪思成本人了。一时之间,我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珍贵的包裹却总映现在我的脑际,它虽然失踪、被遗忘,但一定会在什么地方。这就像一个失落了的珍宝,在我们的梦里萦回。我必须再努力一次。 ……

目录

**部 启蒙时期,1901年-1928年
1.梁家长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岁寒三友图
4.邀游建筑天地间
5.留学归来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年-1937年
6.东北大学开天辟地
7.徐志摩之爱与死
8.建筑史学家
9.寻找古建筑
10.太太的客厅
ll.应州塔、赵州桥
12.骑驴走马过山西
13.日本的人侵
14.暂时喘一口气
15.发现伟光寺
第三部 历经抗战,1937年-1945年
16.逃难
17.暂居昆明
18.行行复行行
19.陪都重庆
20.李庄的日子
21.**部中国建筑史
第四部 战争与革命之间, 1945年-1949年
22.八年抗战结束
23.重返昆明和北京
24.一九四七年的荣耀
25.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26.*后的一封信
第五部 在共产党政权下,1949年-1972年
27.失望与挫折
28.林珠的诉说
作者后记
译者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