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应激与应对的临床心理学研究)
1星价
¥14.0
(5.2折)
2星价¥14.0
定价¥27.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413321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6-04-01
- 条形码:9787504133212 ; 978-7-5041-3321-2
内容简介
应激和应对是同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现象。本书整合了关于应激的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观点,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心理应激(精神压力)这个当代人*为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论证了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同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生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应激条件下人的心理调适问题。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丛书中的一本。在心理学领域内,应激和应对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本书整合了关于应激的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观点,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心理应激(精神压力)这个当代人*为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论证了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同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生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应激条件下人的心理调适问题。
目录
**章 应激和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节 “应激”一词的由来和词义演化过程
第二节 应激的概念模型与评价
第三节 一体化的应激和心理应激概念
第二章 应激源及其致应激作用的评估
**节 应激源及其分类
第二节 应激源致应激作用的评估
第三章 应激的心理反应及其中介和调节机制
**节 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二节 心理反应的中介和调节机制
第三节 影响认知评价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四节 症状引发心理应激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 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调节和整合机制
**节 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几个经典模型
第二节 生理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反应的整合
第五章 心理调适——自我防御和应对机制
**节 心理调适的两种概念模式
第二节 自我防御机制
第三节 应对机制
第四节 心理调适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第五节 心理应激的控制策略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健康
**节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生活应激与健康
第三节 工作应激与健康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心理生理疾病
第五节 不可控制的心理应激致病机制的研究
第七章 心理应激、羞耻感与应对
**节 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
第二节 羞耻易感性及对羞耻的应对
第八章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节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
第二节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第九章 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节 小学生生活压力、学业成就与其适应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应对的研究
第十章 抑郁症患者的应激、认知偏差及其相关的电生理机制
**节 抑郁症患者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偏差和应对方式
第二节 社会支持和人格因素在抑郁症患者病情转归中的作用
第三节 抑郁症患者的ERPs特征的研究
第四节 抑郁症的其他相关单因素研究
第五节 自动思维与归因方式对抑郁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十一章 抑郁障碍患者的应激、应对和防御特点
**节 抑郁障碍发生和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应对和防御特点的研究
**节 “应激”一词的由来和词义演化过程
第二节 应激的概念模型与评价
第三节 一体化的应激和心理应激概念
第二章 应激源及其致应激作用的评估
**节 应激源及其分类
第二节 应激源致应激作用的评估
第三章 应激的心理反应及其中介和调节机制
**节 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二节 心理反应的中介和调节机制
第三节 影响认知评价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四节 症状引发心理应激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 应激的生理反应及其调节和整合机制
**节 应激的生理反应的几个经典模型
第二节 生理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反应的整合
第五章 心理调适——自我防御和应对机制
**节 心理调适的两种概念模式
第二节 自我防御机制
第三节 应对机制
第四节 心理调适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第五节 心理应激的控制策略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健康
**节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生活应激与健康
第三节 工作应激与健康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心理生理疾病
第五节 不可控制的心理应激致病机制的研究
第七章 心理应激、羞耻感与应对
**节 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
第二节 羞耻易感性及对羞耻的应对
第八章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节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
第二节 下岗人员的心理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第九章 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节 小学生生活压力、学业成就与其适应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应对的研究
第十章 抑郁症患者的应激、认知偏差及其相关的电生理机制
**节 抑郁症患者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偏差和应对方式
第二节 社会支持和人格因素在抑郁症患者病情转归中的作用
第三节 抑郁症患者的ERPs特征的研究
第四节 抑郁症的其他相关单因素研究
第五节 自动思维与归因方式对抑郁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十一章 抑郁障碍患者的应激、应对和防御特点
**节 抑郁障碍发生和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抑郁障碍患者的归因、应对和防御特点的研究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生死场
¥16.4¥36.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6¥55.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9.5¥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东京梦华录
¥26.7¥46.0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见字如面
¥23.4¥49.8 -
人类酷刑简史
¥33.0¥59.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48.6¥139.9 -
悉达多
¥13.0¥28.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