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36584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A5
- 页数:241页
- 出版时间:2005-09-01
- 条形码:9787503658402 ; 978-7-5036-5840-2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职务犯罪侦查权,职务犯罪侦查体制,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职务犯罪侦查行为,职务犯罪预防等。
目录
目录
引目
一、职务犯罪特点的考证
(一)职务犯罪主体的特定性
(二)职务犯罪与职务行为的关联性
(三)职务犯罪危害的严重性
(四)职务犯罪主观内容的复杂性
(五)职务犯罪发展趋势的行业性与国际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特征界定
(一)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法定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由人到事的特定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线索来源的隐蔽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复杂性
(五)职务犯罪侦查中侦查主客体双方矛盾的激烈对抗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的目的
(一)揭露和证实各种职务犯罪
(二)预防各种职务犯罪
(三)维护国家机关的权威与保障无罪的人免受刑事诉累
四、职务犯罪应对的国际趋势
(一)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备受社会重视
(二)传媒介入加强
(三)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制日益健全
(四)反职务犯罪教育的舆论不断增强
(五)国际联手反职务犯罪的步伐逐渐加快
**章 职务犯罪侦查权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性质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现状与问题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必要的统一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缺乏相关的权威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真正的监督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一)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原则
(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职权体系
第二章 职务犯罪侦查体制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概说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理由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特点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独立性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有限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必要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保障性
三、我国职务犯罪侦诉体制的统一性
四、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构的设立
(一)横向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二)纵向分级设置及其主要职能
五、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选任与培养
六、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民检察院侦查强制措施
(二)遵守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原则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限的必要延伸
(四)强化检察机关之间侦查协作
第三章 职务犯罪侦查模式
一、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解读
二、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种类
(一)职权主义侦查模式
(二)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
(三)职权主义侦查模式与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之甄别
(四)混合式侦查模式
三、我国职务犯罪的侦查模式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定位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评析
四、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选择
第四章 职务犯罪侦查行为
一、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界定
(一)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內涵
(二)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特点
二、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分类
(一)任意侦查行为与强制侦查行为
(二)公开侦查行为与秘密侦查行为
(三)技术侦查行为与非技术侦查行为
三、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任意侦查行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询问证人
四、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强制侦查行为
(一)搜查
(二)扣押
(三)拘传
(四)取保候审
(五)监视居住
(六)拘留
(七)逮捕
(八)监听
第五章 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一、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
(一)人权的界定
(二)职务犯罪侦查中人权保障的內涵
二、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解析
(一)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进步
(二)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一)应确立科学规范的权利告知程序
(二)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三)完善非法口供的排除规则
(四)建立职务犯罪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
(五)发挥律师在侦查阶段的维权作用
第六章 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证据运用
一、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明对象
(一)职务犯罪案件证明对象的法律依据
(二)职务犯罪案件证明对象的内容
二、职务犯罪案件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則
(二)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证明责任总述
(三)刑讯逼供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三、职务犯罪案件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概说
(二)刑讯逼供罪证明标准的特殊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证人制度
(一)证人作证难问题及改革构思
(二)职务犯罪中的污点证人制度
第七章 职务犯罪预防
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
二、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关系问题
(一)职务犯罪预防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
(二)职务犯罪预防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关系
(三)职务犯罪预防与党委、纪委(监察)部门的关系
(四)职务犯罪预防与人大、政协的关系
(五)职务犯罪预防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六)职务犯罪预防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七)职务犯罪预防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八)职务犯罪预防与外驻单位的关系
(九)职务犯罪预防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
(十)职务犯罪预防与舆论宣传的关系
三、职务犯罪预防立法问题
参考文献
引目
一、职务犯罪特点的考证
(一)职务犯罪主体的特定性
(二)职务犯罪与职务行为的关联性
(三)职务犯罪危害的严重性
(四)职务犯罪主观内容的复杂性
(五)职务犯罪发展趋势的行业性与国际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特征界定
(一)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法定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由人到事的特定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线索来源的隐蔽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复杂性
(五)职务犯罪侦查中侦查主客体双方矛盾的激烈对抗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的目的
(一)揭露和证实各种职务犯罪
(二)预防各种职务犯罪
(三)维护国家机关的权威与保障无罪的人免受刑事诉累
四、职务犯罪应对的国际趋势
(一)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备受社会重视
(二)传媒介入加强
(三)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制日益健全
(四)反职务犯罪教育的舆论不断增强
(五)国际联手反职务犯罪的步伐逐渐加快
**章 职务犯罪侦查权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性质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现状与问题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必要的统一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缺乏相关的权威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真正的监督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一)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原则
(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职权体系
第二章 职务犯罪侦查体制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概说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理由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特点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独立性
(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有限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必要性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独立的保障性
三、我国职务犯罪侦诉体制的统一性
四、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构的设立
(一)横向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二)纵向分级设置及其主要职能
五、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选任与培养
六、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民检察院侦查强制措施
(二)遵守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原则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限的必要延伸
(四)强化检察机关之间侦查协作
第三章 职务犯罪侦查模式
一、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解读
二、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种类
(一)职权主义侦查模式
(二)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
(三)职权主义侦查模式与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之甄别
(四)混合式侦查模式
三、我国职务犯罪的侦查模式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定位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评析
四、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选择
第四章 职务犯罪侦查行为
一、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界定
(一)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內涵
(二)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特点
二、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分类
(一)任意侦查行为与强制侦查行为
(二)公开侦查行为与秘密侦查行为
(三)技术侦查行为与非技术侦查行为
三、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任意侦查行为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询问证人
四、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强制侦查行为
(一)搜查
(二)扣押
(三)拘传
(四)取保候审
(五)监视居住
(六)拘留
(七)逮捕
(八)监听
第五章 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一、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
(一)人权的界定
(二)职务犯罪侦查中人权保障的內涵
二、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解析
(一)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进步
(二)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三)侦查阶段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
(一)应确立科学规范的权利告知程序
(二)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三)完善非法口供的排除规则
(四)建立职务犯罪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
(五)发挥律师在侦查阶段的维权作用
第六章 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证据运用
一、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明对象
(一)职务犯罪案件证明对象的法律依据
(二)职务犯罪案件证明对象的内容
二、职务犯罪案件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一)刑事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則
(二)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证明责任总述
(三)刑讯逼供案件中的证明责任
三、职务犯罪案件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一)概说
(二)刑讯逼供罪证明标准的特殊性
四、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证人制度
(一)证人作证难问题及改革构思
(二)职务犯罪中的污点证人制度
第七章 职务犯罪预防
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
二、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关系问题
(一)职务犯罪预防与国家整体发展的关系
(二)职务犯罪预防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关系
(三)职务犯罪预防与党委、纪委(监察)部门的关系
(四)职务犯罪预防与人大、政协的关系
(五)职务犯罪预防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六)职务犯罪预防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七)职务犯罪预防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八)职务犯罪预防与外驻单位的关系
(九)职务犯罪预防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
(十)职务犯罪预防与舆论宣传的关系
三、职务犯罪预防立法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左德起,男,安徽风台人,1970年10月出生于天津小站。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曾在检察机关长期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现任教于深圳大学法学院。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检察》、《检察实践》、《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今日世界》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试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十大关系》、《中国刑事案件证据展示制度刍议》、《论审判前的补充侦查》等多篇专业论文,参加翻译“美国法律文库”《刑事诉讼法》,主编《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民法典
¥20.7¥42.0 -
法治的细节
¥25.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