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评论(第5卷)

包邮刑事法评论(第5卷)

1星价 ¥26.2 (7.3折)
2星价¥26.2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620192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18
  • 出版时间:2000-01-01
  • 条形码:9787562019275 ; 978-7-5620-1927-5

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第5卷集中探讨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成了人们的一个口头禅。随着刑事法治的发展,程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内心说,以我学习刑法的知识背景,过去对于刑事诉讼程序同样存在轻视之意。在我挂职任司法职务之后,亲历了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使我大大地改变了程序对实体具有优先性这样一个命题。
探讨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理论争鸣栏目中,我们发表了3篇论文,都是对现在理论进行的反思与质疑;在学术序跋栏目中发表了周光权博士“制度选择、规范信赖与秩序形成”一文,它是《制度选择与规范信赖--刑法学诸问题的新表述》一书的代序,文中涉及一些关涉刑法哲学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本卷的专题研究栏目的内容是较为的丰富的,集中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犯罪学等刑事法各领域的一批颇有分量的论文。

目录

主编絮语
〔内地与香港诉讼制度研讨〕
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
一、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
二、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
内地的刑事证据制度
一、刑事证据的主要规则
二、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三、刑事证据制度的展望
内地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规范、体制之考察
一、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理念嬗变
二、中国刑事司法制度:规范设置
三、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体制安排
香港的司法独立
一、司法独立的原则
二、香港的司法独立
三、司法独立与公开审讯
香港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与应用
一、导言
二、抗辩式庭审
三、调查与取证
四、庭审与提证
五、“相关性”准则
六、“闻说证据”准则
七、适用于认罪供词的“自愿性”准则
八、证据的衡量与裁决
香港检控人员的角色
一、引言
二、审讯(**审)前的角色
三、审讯时的角色
四、审讯后的角色——上诉
五、结语
〔理论争鸣〕
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一、客观真实:辨析与利弊权衡
二、法律真实:刑事诉讼证明的目标
三、排他性:刑事诉讼证明的标准
中国检察权研究
一、引言
二、中国检察权的谱系寻根和现实追问
三、中国检察权的历史成因
四、中国检察权之正当性的反思
五、中国检察权的角色定位与诉讼职能的直构
论犯罪概念的不合理性
一、犯罪的法律性本质
二、犯罪的动物性本质
三、结论
〔学术序跋〕
制度选择、规范信赖与秩序形成
(例研究〕
司法权力、尊严捍卫与权利保障——一起扰乱法庭秩序案的分析
一、案例与问题
……
〔域外传译〕
美国律师协会:司法行为守则
〔专题研究〕
犯罪概念之解析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社会相当性理论研究
论被害人承诺
刑法对经济失范现象的评判和抗制
论区域刑法
刑事案件不起诉制度之研究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主要课题
侦查监控机制研究
视角转换: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及走向分析
犯罪学研究的认识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刑法.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