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100595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07-05-01
- 条形码:9787010059518 ; 978-7-01-005951-8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资料,在大量借鉴近年来关于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杭州史前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从宏观研究着眼,首次就整个杭州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文化谱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叙述了杭州史前社会发展的地域特点,探讨了杭州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了杭州史前开拓的历史成就和风采;从微观研究出发,对杭州史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加深对杭州史前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杭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前言
**章 绪言
**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地域范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撰写思路
第二节 杭州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 杭州史前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第四节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二、展望
第二章 杭州史前人类生存环境
**节 生态环境与史前文化的关联
第二节 杭州地质发展简况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一、良渚文化之前的生态环境变迁
二、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变迁
三、生态环境对良渚文化的影响
四、良渚先民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五、生态环境与良渚文化兴衰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节 建德乌龟洞晚期智人化石
第二节 桐庐延村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第三节 西苕溪中游地区旧石器遗存
第四节 临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存
第五节 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杭州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
二、考古调查有待深入
三、旧石器真伪问题
四、不少问题尚待研究
五、保护古人类遗址
第四章 跨湖桥文化
**节 跨湖桥遗址发现和发掘历程述评
第二节 跨湖桥遗存的文化内涵
一、石器以锛、斧、凿为主
二、陶器以釜、罐、钵、盘、豆为主,装饰手段多样化
三、骨(角)器有耜、镞、镖、锥、针、匕、匙、哨、叉及复合工具
四、木器形态丰富,器物有锥、镞、柄、独木梯、弓、舟、桨等
五、编织物精美
六、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出现
七、建造木构土墙式建筑
八、出现原始纺织业
九、乘舟弄潮的先驱
十、出现刻划符号
第三节 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讨论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四节 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命名
第五节 跨湖桥文化命名的学术意义
一、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
二、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
三、有助于展开进一步的田野考古工作
第六节 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一、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先民的迁徙关系
二、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第五章 良渚文化
**节 良渚文化的渊源
一、良渚文化源自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
二、杭州马家浜文化遗址和崧泽文化遗址
第二节 良渚文化发现、命名和研究
一、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
二、良渚文化的命名和研究
第三节 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及其分布特点
一、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的特点
第四节 良渚文化的年代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五节 良渚文化的分期
第六节 杭州良渚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
一、磨光石器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
二、陶器以夹砂黑陶和泥质黑皮陶为主
三、水稻种植普遍,并栽种蔬果杂粮
四、玉器种类丰富多彩
五、纺织业、编织业发达
六、木作技艺成熟
七、漆器制作水平高
八、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九、出现刻划符号
十、社会分层现象明显
十一、以用玉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产生
十二、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十三、初露文明之光
第七节 良渚文化的去向
一、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
二、马桥文化时期的杭州
第八节 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一、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三、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 从耜耕到犁耕的稻作农业
第七章 昌盛发达的原始手工业
第八章 杭州史前玉器通论
第九章 史前时期杭州的精神文化
第十章 杭州史前文化对周边及海东的影响
附录
后记
前言
**章 绪言
**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地域范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撰写思路
第二节 杭州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 杭州史前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第四节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二、展望
第二章 杭州史前人类生存环境
**节 生态环境与史前文化的关联
第二节 杭州地质发展简况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一、良渚文化之前的生态环境变迁
二、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变迁
三、生态环境对良渚文化的影响
四、良渚先民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五、生态环境与良渚文化兴衰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 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节 建德乌龟洞晚期智人化石
第二节 桐庐延村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第三节 西苕溪中游地区旧石器遗存
第四节 临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存
第五节 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杭州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
二、考古调查有待深入
三、旧石器真伪问题
四、不少问题尚待研究
五、保护古人类遗址
第四章 跨湖桥文化
**节 跨湖桥遗址发现和发掘历程述评
第二节 跨湖桥遗存的文化内涵
一、石器以锛、斧、凿为主
二、陶器以釜、罐、钵、盘、豆为主,装饰手段多样化
三、骨(角)器有耜、镞、镖、锥、针、匕、匙、哨、叉及复合工具
四、木器形态丰富,器物有锥、镞、柄、独木梯、弓、舟、桨等
五、编织物精美
六、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出现
七、建造木构土墙式建筑
八、出现原始纺织业
九、乘舟弄潮的先驱
十、出现刻划符号
第三节 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讨论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四节 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命名
第五节 跨湖桥文化命名的学术意义
一、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
二、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
三、有助于展开进一步的田野考古工作
第六节 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一、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先民的迁徙关系
二、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第五章 良渚文化
**节 良渚文化的渊源
一、良渚文化源自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
二、杭州马家浜文化遗址和崧泽文化遗址
第二节 良渚文化发现、命名和研究
一、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
二、良渚文化的命名和研究
第三节 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及其分布特点
一、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的特点
第四节 良渚文化的年代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五节 良渚文化的分期
第六节 杭州良渚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
一、磨光石器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
二、陶器以夹砂黑陶和泥质黑皮陶为主
三、水稻种植普遍,并栽种蔬果杂粮
四、玉器种类丰富多彩
五、纺织业、编织业发达
六、木作技艺成熟
七、漆器制作水平高
八、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九、出现刻划符号
十、社会分层现象明显
十一、以用玉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产生
十二、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十三、初露文明之光
第七节 良渚文化的去向
一、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
二、马桥文化时期的杭州
第八节 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一、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三、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 从耜耕到犁耕的稻作农业
第七章 昌盛发达的原始手工业
第八章 杭州史前玉器通论
第九章 史前时期杭州的精神文化
第十章 杭州史前文化对周边及海东的影响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3¥1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21.1¥49.0 -
经典常谈
¥4.3¥14.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2.8¥32.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蔷薇花与十字架
¥14.4¥45.0 -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16.6¥52.0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4¥39.0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10.4¥28.0 -
中国馔馐谭
¥11.0¥23.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0¥29.8 -
刘荫柏讲西游(九品)
¥19.7¥58.0 -
敬你一杯烈酒(八品)
¥11.7¥45.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17.0¥46.0 -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1.2¥28.0 -
地理的故事
¥15.0¥47.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中国古代官制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