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与信仰

包邮信用与信仰

1星价 ¥29.1 (7.5折)
2星价¥29.1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0282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7 页
  • 出版时间:2007-09-01
  • 条形码:9787506028233 ; 978-7-5060-2823-3

本书特色

人类是如何形成组织与分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压力或诱惑?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工与协同于抑或是人身心的各种复杂感受与欲望?人类在这些外部和内部环境及条件所建立起采的意识、关系、制度和自在之间是如何发现信仰的?信仰代表什么?代表不死或死、丰富或匮乏、欢喜或忧愁吗?无论用什么样的上帝、佛祖、神来演绎信仰,都避免不了对这些终极问题的穷理与探求。而对这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所探求的路径、答案、标准和价值,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文明的总蓝本。考究不同信仰的形成以及扩张、复制与变异,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一个市场、一个社会某些复制与变异的规律。在这个变化之中,信用发现了信义,信义发现了真理,真理的集合就是总信仰,而信仰反过来也通过正义、信义、真理发现了信用的价格。在这个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显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指引,信义是媒介,三者紧密依存,并且构成了一个三维的、多,层次、多结构的递进博弈模式,进而三者又相互发现了价格和价值的存在。

目录

前言复制的文明:信用与信仰如何互相发现价值**部分 信用一信仰模式——文明前进的核心模式**章 信用研究的比较方法第二章 信用一信仰模式资源第三章 大同小异的信仰,千差万别的信用
展开全部

节选

人类是如何形成组织与分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压力或诱惑?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工与协同于抑或是人身心的各种复杂感受与欲望?人类在这些外部和内部环境及条件所建立起采的意识、关系、制度和自在之间是如何发现信仰的?信仰代表什么?代表不死或死、丰富或匮乏、欢喜或忧愁吗?无论用什么样的上帝、佛祖、神来演绎信仰,都避免不了对这些终极问题的穷理与探求。而对这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所探求的路径、答案、标准和价值,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文明的总蓝本。考究不同信仰的形成以及扩张、复制与变异,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一个市场、一个社会某些复制与变异的规律。在这个变化之中,信用发现了信义,信义发现了真理,真理的集合就是总信仰,而信仰反过来也通过正义、信义、真理发现了信用的价格。在这个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显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指引,信义是媒介,三者紧密依存,并且构成了一个三维的、多,层次、多结构的递进博弈模式,进而三者又相互发现了价格和价值的存在。

作者简介

郭生祥,现定居澳大利亚悉尼,金融博士。在澳大利亚IPIE BANK研究所从事金融产品规划与设计的精算工作,1997~2003年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研究员。
多年来专心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金融产品,除广泛运用于本职工作之中外,还针对当前中外市场价位差为特殊研究对象建立了著名的3c精算模型。
1988年至今,用数学手段研究信用精算模型,建立了微观信用和宏观信用研究系统,形成了整套信用科学研究体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