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民族研究文库之二十一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50851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9
- 出版时间:2007-05-01
- 条形码:9787105085156 ; 978-7-105-08515-6
本书特色
本是关于研究“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的专著,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从先秦至清代历代鄂西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诸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历史经验与教训。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从先秦至清代历代鄂西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诸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历史经验与教训。《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是**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的学术专著,具有在理论上填补空白的意义。将地区发展史与民族发展史结合,也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今日鄂西民族地区的发展,对鄂西民族地区民族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也具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尽量搜罗有关文献材料,以求科学结论建立在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OlBNZ017,项目名称《鄂湘西部民族地区开发史鉴》,*终成果名称《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因考虑鄂、湘民族地区发展史较为相类,为避免重复,且由于时间与内容的限制,故决定《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只撰写鄂西部分,而将湘西的部分问题论述,作为附录。因考虑发展史包含开发史,且内容更广泛,故采用“发展史”之名。因发展史内容中,贯穿“史鉴”的指导思想,为使名称简便,故省去“史鉴”中的“鉴”字。
目录
节选
nbsp; 言
本专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从先秦至清代历代鄂西民族地区
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诸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历史
经验与教训。
重要观点与内容如下:
**,本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为出发点,论述鄂西民
族地区发展史,得出如下结论:鄂西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之间,
长期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互相往来、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为
互融互动的民族关系;鄂西各族人民,对开发和经营鄂西地区,
作出了重大贡献;鄂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我国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根据鄂西民族地区发展的全过程,首次提出“四次
开发论”或“四个发展阶段论”:
秦汉开创时期。鄂西地区被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开通西南史”,揭开历史新篇章。秦汉王朝利用土著首领对民
族地区进行统治,并使其隶属于中央王朝。这些被分封的“蛮
夷邑君侯王”,就成了后代土司制度中“土官土吏”的前身。魏
晋南北朝时期,鄂西民族属于“荆州蛮”,中央王朝在当地设置
“左郡”、“左县”加以管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蛮”族
社会经过长时期的激烈动荡,大批迁徙,频繁交流,加速了民族
融合的进程。总之,秦汉时期,鄂西地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唐宋羁縻州时期。隋唐五代时,鄂西少数民族的主要称谓有
“螯”、“峡中蛮”、“清江蛮”、“巴蛮”等。宋代,鄂西民族分
布在施州及其南部的羁縻州:高州、顺州、保顺州、富州等地。
这一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上,是**次大转变时期。土
地广为开发,人口急速增加,民俗为之一变。故史称:施州地
区,“五代迄宋生聚日繁,纷华亦遂日盛。旧《志》载宋儒之言
有:‘施州风土,大类长沙,论文学则□□大国风,论人情则渐
多浇离,少醇厚。’……由朴而华,固亦势所必至欤,是为风俗
之一变”。
元明清土司时期。鄂西土司制度形成于元,盛于明及清初。
迄清时,有“湖北十九土司”之称,其中“*富强者”为容美
土司。鄂西土司制度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这一时期,中央王
朝势力日益深人民族地区,鄂西民族地区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
开始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靠近城郊
的平畴地区,已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大麦垂黄小麦青,晚
稻含华早稻熟”之咏,反映出犁耕农业的发展情况。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加。文教较前发展,人才竞出,土家族出
身的上层人物,通过科举而出仕。
改土归流时期。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实行改土归
流以后,鄂西土司全被废除。在原土司地区设置了施南府,下设
恩施、利川、咸丰、宣恩、来凤、建始六县。废除了土司陋规,
减轻了土家族等各族人民的负担。废除了“汉不入峒,蛮不出
境”的禁令,汉区较为先进的农具与生产技术大量输入,山林
被大片开垦,长期存在的“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有所改
观,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方面,汉族工匠的进入,使
土家族出现了本族的工匠。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出现百货齐
全、商贾云集、贩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地
<节选内容>=长期与世隔绝的自然经济的支配地位,无疑是一种打击。从此,
鄂西民族地区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从发展史中,探求规律,分析得失利弊,总结经验与
教训,对历史进行反思。主要包括:
评价历代中央王朝开发经营鄂西民族地区的作用,并探求政
府行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历史事实证明,历代中央王朝
均重视民族地区。政治上,多设置了有别于汉区的行政机构,从
秦汉的“道”制,至南北朝时期的“左郡”、“左县”制,再至
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制,终至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在经
济上,推行“优宠”的赋税政策。在法律上,采取有别于汉区
的从宽处理的原则。在文教上,施行在民族地区办学,鼓励少数
民族子弟入学的政策。当然,在这同时,也要揭示其压迫、剥
削、歧视少数民族的另一面。历史事实证明:是否重视或是否采
取较为符合民族地区的政策,可以起到推进或延缓当地社会发展
的作用,单纯强调中央王朝的负面作用,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评价历代地方土官政权在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中的作用,并
探求地方民族官员的地位与作用。鄂西土官长期以来与中央王朝
保持着密切联系,使鄂西地区历来动乱较少,维护了当地的稳定
局面,减少了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容美土司听从中央王朝的调
遣,积极参加东南沿海的抗倭爱国斗争。鄂西土司对引进代表当
时先进生产力的汉文化持积极态度,一些土司熟读经史,有的甚
至还有所著述。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湖广沙溪安抚使黄楚昌、容美
宣慰使田甘霖及其子田舜年。鄂西土司汉文化程度之高,是全国
其他地区土司所不及的。这都表明,鄂西土司曾起过推动当地社
会发展的作用,应予充分肯定。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司的
落后性与腐朽性日益突出,废除土司制度成了历史的必然。
历代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在民族地区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关
系。内地与民族地区经济的互补、互动与双向交流关系,为正确
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历次鄂西地区开发,均以
“凿山开道”为前提;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仍是今日西部开发
的基础。
经济开发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史上, “先教为
先”的实施与作用。
发展与稳定社会的关系。应吸取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上加重
少数民族赋税负担、侵占少数民族土地而酿成社会动乱的教训。
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改土归流后, “山林尽
开”、“禽兽逃离”及滥砍山林、水土流失的教训。
发展与保持传统文化的关系。总结发展过程中将少数民族习
俗一概视为“旧习”加以革除,甚至推行强迫同化政策的错误。
清代改土归流后,各地流官均曾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对一些
“旧俗”加以禁革或晓谕。以鹤峰**任流官知州毛德峻所发的
一系列文告为例,其中间,有的是属于改革陋习的,如《劝农
蓄类》、《劝积贮》告示,有利于促进生产和安排生活;有的则
是封建统治者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强行干预或改变少数民族风俗
习惯的,对“婚姻礼节”所定的一些条例即属此例。对此需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可一概斥之为“强迫民族同化”措施,
也应看到封建统治者执行的不尊重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民族特点和
风俗的民族歧视政策。
总之,历史上曾多次开发鄂西,均为无序进行。如,在鄂西
改流后,“流人麇至,穷岩邃谷,尽行耕垦”,“至乾隆年间,始
种苞谷,于是开铁厂者来矣,烧石灰者至矣。众来斯土,斧斤伐
之,可以为美乎?叠已青山为之一扫光矣。……而外来各处人民
挈妻负子,佃地种田,植苞谷者,接踵而来”。像这种一窝蜂的
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历史教训,是必须认真汲取的。
本书是**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鄂西民族地区发
序 言
展史的学术专著,具有在理论上填补空白的意义。将地区发展史
与民族发展史结合,也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今日鄂西
民族地区的发展,对鄂西民族地区民族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也具
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尽量搜罗有关文献材料,以求科学结论
建立在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OlBNZ0l7,项目
名称《鄂湘西部民族地区开发史鉴》,*终成果名称《鄂西民族
地区发展史》。因考虑鄂、湘民族地区发展史较为相类,为避免
重复,且由于时间与内容的限制,故决定本书只撰写鄂西部分,
而将湘西的部分问题论述,作为附录。因考虑发展史包含开发
史,且内容更广泛,故采用“发展史”之名。因发展史内容中,
贯穿“史鉴”的指导思想,为使名称简便,故省去“史鉴”中
的“鉴”字。
课题组成员,有田敏教授、谢开容副研究员,他们一起参与
了本书的策划、研讨、调查、写作、修改、核对。因此,本书属
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究成果。全书由吴永章执笔完成。附录部分
由田敏撰写。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吴永章,广东梅县人,1936年
11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任职于中南民族大学、嘉应学院。
长期从事中国南方民族(包括客家族群)
的历史文化研究。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
《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中国
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中国南方民族
史志要籍题解》、《瑶族史》、《黎族史》、
《畲族与苗瑶比较研究》、《湖北民族史》、
《民族研究文集》、《客家传统文化概说》、
《中南民族关系史》(主编)、《苗瑶与长
江文明》(合著)。在《文史》、《中华文
史论丛》等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五百
万字。其论著先后获全国或省部级奖十
项。如《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获
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著作二等奖,国
家民委社科著作一等奖;《瑶族史》获教
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著作二等奖;《黎族
史》获国家民委社科著作一等奖。前辈
著名史学家周一良教授写道: 《中国土
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追溯源流,使
读者得观其汇通,甚有识见,实际为秦
代以来南方诸族之通史也。”前辈著名民
族学家林耀华教授称:他的研究,“非常
优异,特别对中国民族学史志方面作出
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作者简介
田敏,男,1964年11月生,土家
族,湖南省龙山县人,历史学博士。现
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西南民族
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
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
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
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
民族社会学。研究领域包括南方民族历
史与文化、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少
数民族农民工、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等
。曾经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七项。总计发表研究著作七部,主编论
文集三部。在《民族研究》、《贵州民族
研究》、《东南文化》等十余种学术期刊发
表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曾分别获国家
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社
科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等奖。
代表著作有《土家族土司兴亡史)》、
《武陵酉水毕兹卡(土家族)》等。代
表论文有《廪君为巴人始祖质疑》、《武
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辨正》、《论思州田
氏与元明思州宣慰司二》。
作者简介
田敏,男,1964年11月生,土家
族,湖南省龙山县人,历史学博士。现
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编辑部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西南民族
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
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
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
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
民族社会学。研究领域包括南方民族历
史与文化、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少
数民族农民工、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等
。曾经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七项。总计发表研究著作七部,主编论
文集三部。在《民族研究》、《贵州民族
研究》、《东南文化》等十余种学术期刊发
表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曾分别获国家
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社
科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等奖。
代表著作有《土家族土司兴亡史)》、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6.3¥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