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史学文集

包邮中国音乐史学文集

1星价 ¥22.5 (4.9折)
2星价¥22.5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5113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8开
  • 页数:393
  • 出版时间:2007-06-01
  • 条形码:9787807511342 ; 978-7-80751-134-2

内容简介

中国音乐史学应该在新时期大的文化背景下,应该在不断深入地研究中国音乐史具体课题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术研究思路与方法,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扩展自己的领域与研究课题。
本书为《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丛书》之一。本书立足于楚音乐文化,以古代楚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史学发展。收入的论文有《隐逸之风与魏晋南北朝琴人》《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编制区域特征探讨》《工尺七调别论》《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等。

目录

田可文 中国音乐史学若干问题之审视(代序)
音乐史研究
田可文 隐逸之风与魏晋南北朝琴人
田可文 魏晋南北朝隐逸琴曲及其艺术精神
孙晓辉 祖孝孙的师承与家学研究
刘 莎 《诗经》中乐器作比的周代人伦观
刘莎说 “节”铝
王秀明 论古代礼乐制度转型中的民歌
王秀明 “乐”字初义研究述评
汪 森 青铜编钟及其承载的礼乐文化
汪 森 中国古代乐律思想探源
音乐考古学研究
李幼平 见存大晟钟的考古学研究
李幼平 济南洛庄汉墓乐器的发现及其与曾侯乙墓音乐文物的比较
王洪军 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编制区域特征探讨
王洪军 数理逻辑作用于考古学的绝好例证——郑荣达的“双音编钟音位设计的逻辑思维”及其意义
音乐文献学研究
孙晓辉 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
孙晓辉 论正史律志的结构特征和编纂体例
乐学研究
童忠良 一百八十调及其基因图谱
郑荣达 工尺七调别论
郑荣达 刍议“同均三宫”
丁承运 中国古代调式音阶发隐——兼论中国乐学的雅、俗之争
丁承运 琴调溯源261
丁承运 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267
谷 杰 “正声调”、“下徵调”、“清商调”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称谓的正名
律学研究
谷 杰 “旋相为宫”与律制探求——古代律制沿革规律探讨
谷 杰 曾侯乙钟“(甫页)下角”与“三度定律法”探析
王洪军 见于《国语·周语下》的钟律文献再解读
李幼平 宋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
音乐形态比较研究
郑荣达 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
童忠良 中西乐学的对称结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的若干体会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学科梯队人员简介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