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酷的征服-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嬉皮消费主义的兴起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050528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07-10-01
- 条形码:9787305052866 ; 978-7-305-05286-6
本书特色
《酷的征服: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嬉皮消费主义的兴起》以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阐述了美国社会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嬉皮消费主义的兴起。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出现了二战以来*大的文化变革,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审视未来,反传统的思潮甚嚣尘上,这股思潮后来又波及到整个西方社会。在这种文化变革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的转型加剧,作者把研究的笔触伸向了社会变革的深处。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阐述了美国社会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嘻皮消费主义的兴起。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出现了二战以来*大的文化变革,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审视未来,反传统的思潮甚嚣尘上,这股思潮后来又波及到整个西方社会。在这种文化变革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的转型加剧,作者把研究的笔触伸向了社会变革的深处。本书共十一章,具体研究了1960年代的管理理论与消费革命、高度现代主义、广告文化、年轻人的文化和创造性、时尚与多样性、嘻皮与淘汰等诸多问题。
目录
节选
nbsp; 序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
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
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
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
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
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
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
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
书中遴选有价值的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
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
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
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
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
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
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
目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
事,本无中西”。(王国维)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
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决非闭关自
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上的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
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之所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
丛》,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
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
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90年代以来
的*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
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内。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项崇高而又艰苦的
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
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做出贡献。
丛书主编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学
年轻地思考:年轻人的文化和创造性
他坐在他的塑料充气沙发上,胡须蜷缩在他的高领套头毛衫、珠
子以及尼赫鲁夹克衫上面。喇叭里放着锡塔琴演奏的音乐。他和身
穿透明衬衫的广告词撰写者刚刚告诉客户他能做些什么。
——弗兰彻埃利·卡德韦尔和戴维斯·哈尔,1968
在广告革命的初期,创造性意味着极简风格。自乔治·洛伊斯为大众汽车
广告做出简约设计、运用空白背景取得成功之后,要向若千年来被广告中形体
夸大、部件铮亮的汽车弄得将信将疑的消费者们作广告宣传,极简风格成为当
然的选择。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造性的风格和语言都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在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广告艺术年鉴》发刊过程
中,这一转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刊物作为创造性革命的年鉴,成为DDB,PKL
及其不断壮大的拥趸们所掌控的秀场。一直到60年代中期,它们还是干净而
完全的极简风格的秀场,无衬线字体,简洁、利落的设计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
1966年的那期年鉴的发刊(出版于1967年),创造性找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平
面设计之音:象征1966年艺术总监年展的是一张裸体女人的照片,她面向镜头
仰卧,身体从头到脚描绘着精巧的荧光色花朵、彩虹和以下词句:“第46届纽约
艺术总监年展”。创造性和反主流文化融为一体。
实际上任何历经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都记得,广告业非同寻常、突如
其来地迷恋上非主流文化意象,在一夜之间转向摇滚乐,转向十几岁的小青年
们那奇奇怪怪、令人费解的舞蹈场景。照片中和电视广告片中的模特们更为年
轻,他们一改整饬的外貌,长发及反叛着装取而代之,逢迎的微笑被对镜头的肃
然凝视所取代。新的梦幻风格一创造出来,就立即被字体及平面设计所反映。
广告话语的断层线也随之改变,仿佛突然发生了地震一般。在一场场的会议上
和一篇篇文章中,广告人向同行们推介嬉皮行话里的细微之处,摇滚乐的种类
以及大有可为的梦幻平面效果。1967年的某一天,麦迪逊大街的广告人甩掉他
那灰色的法兰绒外套,一头扎进年轻人的文化。
对于反主流文化的参与者和其崇拜者来说,广告业的这一改变是纯粹而简
单的笼络之举,意在消解一场意义非凡、甚至颇具威胁的暴乱,同时赢得一大群
消费者。嬉皮文化之所以吸引麦迪逊大街,其魅力源自它和创造性革命体现出
的对消费文化的新理解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同样源自它人口统计因素意义上的
魅力。反主流文化仿佛是对新的消费视野的理想表达,在这一视野中,Y理论
资本主义得以出现,带着它所有辉煌的灵活性,立时交流性及迅速过时性。
时髦现象
作为广告词撰写者以及乔治·洛伊斯若干专著的合著者,比尔·皮茨在
1977年回望创造性革命时,将其特征表述为“反主流文化开始在麦迪逊大街得
以表达”的发展和*终胜利;这场反叛运动所拥有的态度及敌对者,较之颠覆了
60年代和70年代众多陈腐而恭顺的价值观的年轻人反叛运动,并无二致;“富
有创造力的崭新一代,少数反叛的艺术总监和广告词撰写者,他们懂得文字表
述与视觉表达密不可分,却受到老规则的约束,被指派为广告创作过程中的次
要角色,而毫无创造性可言的技术官僚们却高居其上”。同样地,90年代的创
新巨星杰夫·古德拜近来赞扬了霍华德·戈萨奇的作品,称颂它是对自己“仅
数重大山之隔”、位于旧金山的消防站办公室所引领的生活方式革命的肯定。
古德拜记得,“霍华德好像从不品评甚或承认嬉皮文化本身。”“然而稍加回顾,
他似乎更与之相仿,而非与之相左,一派笑嘻嘻的闹市前哨模样”。对于参与那
些年里集体动乱的人来说,把创造性和反主流文化进行类比似乎是自然而然
的。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年轻人的文化变成了工业的主要幻想,这不仅改变了
广告业的公众形象,还改变了这个行业的话语。
这真是个奇异的共生现象。年轻的嬉皮士们以鄙视麦迪逊大街和其代表
的虚伪文明而著称,然而广告人却仿佛永远也不厌烦他们的指摘、他们的音乐,
或是标志他们开放的奇妙玩意儿。《断裂》这本书是这一现象的病历,它于
1967年夏天,由一个创新派的纽约广告人和他那抽大麻、上哥伦比亚大学的侄
子合写的。双方都努力进入对方的世界:广告人抽起了大麻,大学生则去出席
四季酒店觥筹交错的客户午餐会。书中发生的通常角色的逆转让当代读者们
大吃一惊。广告人厄尼斯特·弗拉德尔坦白得奇怪,他似乎对神秘的年轻人的
生活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他带着失态的钦羡比较起大麻和他常喝的酒:
孩子们正沉迷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新刺激。不是为享受性爱,也不
是放纵自我的能力。这两种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唾手可得。他们追求
的是感受更多的东西,看到更多,尝到更多,听到更多,以及享受更多。
孩子们是享乐派,我们则是苦行僧。
但二十岁的嬉皮士理查德·洛珀却目空一切、居高临下,还极度自负,向陌
生人推荐“意识扩展试验”,并宣称他的叔叔不可能仅尝试一次就真的享受了
大麻之乐,(这种乐趣“被我的许多朋友……认为是体验神圣的深度”)因为“吸
大麻是个渐进的学习体验,每抽一次其效果都在不可思议地累加着。”
但理查德和他的朋友们的轻蔑态度并非全无道理。广告人用来夸奖反叛
的年轻人的好话总也说不够,写不够,新一代创新派的广告人尤为如此——甚
至在大量发行的体面杂志于1967年首度关注反主流文化之前,一些溢美之词
就已出现。1966年DDB刊出一项青年研究,其结论“预示并展望了基于高贵、
高尚、浪漫主义和崇高目标的美国年轻人新形象”,从而预见了罗斯扎克和雷奇
的崛起。较之所有登峰造极的称颂,这些好话实际上只是当时广告行话中的平
平之作。用广告人兼研究青年的专家默尔·斯塔尔1967年的话说,“新一代”
是摧毁规则的创造性时代的理想消费者,他们远远走在其貌似落后的长辈们的
前面:“年轻人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并表述事物。其他人却以过去的眼光看待事
物。”来自芝加哥的利奥·伯内特是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颂扬者,他在1967
年夸奖了他所谓的“批判性的一代”对既有价值观的怀疑,称它可能是“发生在
人类身上的*有益的事件之一”。到1969年,《广告时代》已能够公开发表创新
派领导人汉利·诺林斯对“以年轻人为先锋的……个人革命”的正面宣言(按
拉尔夫·格利森的标准,汉氏已经从创造性的提倡者转变为反主流文化的狂热
推崇者)。诺林斯邀请他的观众一道,对“哺育思想的别具一格的词句(摇滚乐
歌词)”,奇妙的新摇滚乐团名,其中“每个人都争显不同”的花样无穷的新嬉皮
大为赞叹,他颂扬了年轻人领导下的对“集体循规蹈矩这一束缚”的摧毁。广
告人不应关注怎样去镇压年轻人的革命——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而
作者简介
作者:(美)托马斯·弗兰克 译者:胡继旋 杜文君 应建庆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3¥1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21.1¥49.0 -
经典常谈
¥4.3¥14.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2.8¥32.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蔷薇花与十字架
¥14.4¥45.0 -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16.6¥52.0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4¥39.0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10.4¥28.0 -
中国馔馐谭
¥11.0¥23.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0¥29.8 -
刘荫柏讲西游(九品)
¥19.7¥58.0 -
敬你一杯烈酒(八品)
¥11.7¥45.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17.0¥46.0 -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1.2¥28.0 -
地理的故事
¥15.0¥47.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中国古代官制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