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战争卷-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全二册)
读者评分
4.5分

包邮解放战争卷-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全二册)

1星价 ¥31.2 (6.5折)
2星价¥31.2 定价¥48.0
商品评论(2条)
yuf***(三星用户)

这个系列很好,内容充实,印刷清楚,适合收藏

2019-04-21 20:14:25
0 0
dfc***(三星用户)

军事院校的书多少有些八股

将四平败仗写的那么伟光正,我也是醉了!正规途径(党政院校加部队一类的)在写解放战争史时,往往直接引用前人公开发表的文章、资料、书籍,好处是不会犯政治错误;坏处是千篇一律,我都看吐了。当年有名的网络作家“杨政委”就是因为受这些资料影响太深,使得我看他写的小说,总有一种似成相识加呕吐的感觉,呵呵!上下两册仍然算是好书,用写小说的笔法讲述了解放战争主要战役,适度推荐吧!

2015-08-31 15:19:4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0718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48 页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208071872 ; 978-7-208-07187-2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以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为主,其主要是写解放战争的事情。其内容有:关门打狗**仗;浴血黑山;英雄塔山;小淮海变大淮海;血色站状语;镶兵双堆集;风雪陈管庄;棋高一筹;入管**仗;兵不雪刃;飞渡大江河;三晋大地凯歌奏;血战上海滩;殊死夺兰州;合击成都俯;喋血横暴;围歼广西;追击天涯;三军大战一江山。

目录

关门打狗**仗浴血黑山英雄塔山小淮海变大淮海血色站状语镶兵双堆集
展开全部

节选

上海滩
    ——上海战役
    雄师百万下江东,上海南京落掌中。
    似海似潮千百万,支援多谢好民工。
    解放宁沪吾道车,大军整肃胜熏风。
    至今犹忆入城日,夹道献花万巷空。
    ——陈毅
    我百万雄师突破长江、解放南京后,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纷纷向浙赣线及杭
  州、上海逃窜。我军不顾疲劳,日夜兼程南下,追击逃敌。三野主力分别迅速切断
  宁杭公路,于4月27日会师吴兴,将从芜湖、南京、镇江地区溃逃之敌五个军包围
  于安徽郎溪、广德山区。经过两天激战,全歼该敌8万余人。5月3日,我第7兵团
  进占杭州。二野分路南追,先后歼敌第68、88、106、73军各一部,控制了从浙江义
  乌至江西东乡400多公里的浙赣线,割断了占据上海的汤恩伯与盘踞华中的白崇
  禧两集团之间的战略联系,粉碎了敌人妄图依托浙赣山区组织纵深防御的计划。
  在此期间,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攻占湖北孝感、黄陂等地,逼近武汉,
  牵制白崇禧集团,使退缩于上海一隅的汤恩伯集团更趋孤立。毛泽东等中共中央
  核心领导十分关切华东战局的进展情况,得知解放军进展神速,已胜利完成《京沪
  杭战役实施纲要》确定的**、二阶段的任务时,非常高兴,运筹着下一步的重大军
  事行动。
    l
    北平西郊,香山,双清别墅。
  4月末的清晨,松涛阵阵,杜鹃和布谷的鸣唱,不时在空谷回荡,更显出香山这
座名山的幽静。
    然而,在双清别墅里,却是灯火通明,气氛热烈。中共中央核心领导班子毛泽
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正在商讨有关接收上海的准备问题。对面墙上
悬挂的全国作战形势图覆盖了近四米高的整个墙面,地图上面许多粗壮有力的红
色箭头穿过长江中下游直指敌人负隅顽抗之地——上海。
    “粟裕、张震他们果真进展神速啊。”毛泽东兴奋地说,“看来,控制一下进攻节
奏还是有道理的。因为打上海主要是政治仗。”
    “据三野前委报告,美国军舰为避免引起纠纷,已撤退至长江口外。”周恩来插
话道。
    毛泽东笑着说:“这又给老蒋增加了压力。后台老板都不敢给他撑腰,他还不
慌了手脚?”
    刘少奇、任弼时等相视而笑。朱德说:“压力要有,但不能过大。就像吹气球一
样,猛然一下,容易炸破。”
    毛泽东笑着诙谐地说:“老总的比方很形象。我大军兵临城下,蒋介石已成惊
弓之鸟。为了使我们的准备工作更完善,还是先让他喘口气。我军暂不要去占苏
州、昆山、太仓、吴江、嘉兴诸点,让上述各点由汤恩伯守起来,让他产生在上海尚不
感觉到直接威胁的错觉,这样可以避免吓跑敌人。一俟我们接收的准备工作就绪,
再给他有力的一击,我们就可以主动地有秩序地接收上海了。”
    4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张震:国民党在沪军队有迅速撤走可能,加以上
海资产阶级不赞成在上海打仗,故上海和平解决之可能性甚大。三野不要过于迫
近上海,以免吓跑敌人。如果汤恩伯固守上海进行顽抗,则由粟裕、张震指挥三野
主力攻取上海,歼灭汤恩伯集团。
    2
    吴淞口,黄浦江的人海口。
    4月30日下午,一艘名为“太康”号的驱逐舰由东海溯江而上,经过吴淞口,停
泊在被称作“复兴岛”的小岛上。
 身披黑色斗篷一袭戎装的蒋介石,在众多官员和侍卫的簇拥下,从他的座舱内
走出来。时年62岁的蒋介石面容苍白、目光暗淡。近日的战事让他心力交瘁、痛
心疾首。长江防线全盘崩溃,南京“总统府”已落入共党之手;代“总统”李宗仁丢盔
弃甲,已逃至广州;现在解放大军兵锋上海,“上海孤悬,岂可久守”的问题已迫上
眉睫。
    蒋介石一上复兴岛,就立即召集徐永昌、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海军总司
令桂永清、联勤总司令郭忏、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军统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淞
沪警备司令陈大庆、上海城防司令石觉、国民党中央委员谷正纲、上海市代理市长
陈良等军政要员,召开军事会议,听取汤恩伯等高级将领关于保卫大上海的军事
汇报。
    汤恩伯拿起长长的指挥棒,走到大幅绝密军用挂图前。早在3月,蒋介石即令
以汤恩伯为总司令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从南京迁到上海。4月,成立了以石觉为
司令的淞沪防卫司令部,以指挥守卫上海的各军作战。淞沪警备司令部则继续存
在,仍由陈大庆为司令,负责指挥宪兵、警察和交警总队。国民党派驻上海的守军,
原有第37、52、75三个军,7个交警总队,2个保警总队,以及宪兵、装甲兵、炮兵等
15个团。解放军渡江以后,从长江防线上溃逃下来的第21、123、51、54军和99
师也被添加到上海守军的行列之中,另外又从浙江调来第12军。加上驻守上海的
海军**军区30多艘舰艇,空军4个大队130余架飞机,总计上海守军有8个军、
25个师,20余万人。
    按照汤恩伯的计划,守卫上海将是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主旨是坚守市郊,屏
障吴淞,确保海上退路,机动使用江湾、龙华机场,维护空中通道。他以浦西为防守
上海的重点,将6个军20个师置于浦西,2个军5个师置于浦东。整个守备阵地由
外围阵地、主阵地和市区核心阵地三部分构成。以浦西的南翔、华漕、七宝、华泾和
浦东的川沙城至北蔡为外围阵地。主阵地,浦西为狮子林、月浦、杨行、刘行、大场、
真如、北新泾、虹桥、龙华一线;浦东杨思、塘桥、洋泾、高行、高桥一线。主阵地中的
月浦至虹桥段纵深约3到6公里为重点防御地带。核心阵地则利用市区的32座高
大建筑物,作为防守据点,以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为东西指挥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