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
读者评分
4.9分

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

1星价 ¥19.6 (7.0折)
2星价¥19.6 定价¥28.0
商品评论(9条)
ztw***(二星用户)

向世陵的大作,讲宋明理学讲得不错,买来看看。

2023-07-19 15:49:38
0 0
ztw***(二星用户)

向老师大作,很经典的宋明理学著作,买来看看。

2023-06-20 16:40:18
0 0
图文详情
  • ISBN:781113113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5 页
  • 出版时间:2006-12-01
  • 条形码:9787811131130 ; 978-7-81113-113-0

本书特色

《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是□□部系统研究宋明理学分系的专著。以“复性”为主线,以性论为中心,阐释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认为以性为本的思维不但是湖湘性学的基本观点,而且,是理学之所以整合为一体的关键,理学的“全体”与分系、一性的通贯与四系的并立本来相互发明。其重要特点表现为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宋明理学既有二系、三系、一系说的基础上,新创道学(程朱理学)、气学、性学和心学四系说。

内容简介

**部系统研究宋明理学分系的专著。其重要特点表现为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宋明理学既有二系、三系、一系说的基础上,新创道学(程朱理学)、气学、性学和心学四系说。  以"复性"为主线,以性论为中心,阐释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认为以性为本的思维不但是湖湘性学的基本观点,而且,是理学之所以整合为一体的关键,理学的"全体"与分系、一性的通贯与四系的并立本来相互发明。

目录

引言 唐五代的性论走向
□□章 以性为本观的初期形态
一、性无善恶论的形成
1.欧阳修的性不必究善恶
□.契嵩的性无善恶
3.邵雍、周敦颐的性论

二、性无善恶论的展开
1.王安石的性不可善恶言
□.苏轼的善恶非性所有

三、性善恶混的新发展
1.司马光“疑孟”而尊扬
□.张载论善恶混与“合两”成性

四“生之谓性”与张、程之间
1.“生之谓性”的新解
□.对“性与天道”问题的思考
3.张、程之间及性、气、理的关系

第二章 道南学派与性学的创立
一、程学传承
二、《春秋》学
三、《中庸》学
四、《周易》学
五、《论语》学
六、《孟子》学
七、《大学》学

第三章 “理学”的产生
一、整体“理学”的形成
1.从“经学”到“道学”
□.名与实之间——道学、心学与性学
3.“道学”概念的变化

二、“理学”概念的出现与含义
1.朱熹的“道理“与“理学”
□.黄震的“理学”

第四章 理学分系的历史考察
一、理学的总结与学术自觉
1.《圣学宗传》与《理学宗传》
□.《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二、理学分系的由来与历史
1.道统论的共遵前提
□.道统论与一系说
3.理学分系的不同意蕴

三、两系之分与朱陆异同之辩
1.宋元时期的早异晚同说
□.程敏政的“道一”说
3.王守仁的“朱子晚年定论”
4.陈建的朱陆“早同晚异”

四、朱陆“和会”与终归一致
1.吴澄的兼采两家
□.郑玉的“和会朱陆”
3.黄宗羲的“终归一致”

第五章 当代流行的宋明理学分系
一、□0世纪中期前后的理学分系
1.夏君虞先生的分系说
□.吴康先生的分系说
3.黄公伟先生的分系说

二、当代“三系说”之一——理、气、心的三分
1.冯友兰先生的三系说
□.张岱年先生的三系说
3.张立文先生的三系说

三、当代“三系说”之二——性、心、理的三分
1.牟宗三先生三系说的构成和特色
□.牟宗三先生分系的理由斟酌

四、劳思光先生的一系说
1.对二系说的否证
□.对三系说的否证

第六章 性学的体系与四系之间
一、以性为本的性学体系
1.性物一体
□.善恶不足以言性与性体心用
3.心以成性与察识先于涵养
4.性为天命全体和为学大体

二、朱学的“性即理”与性善原则
1.以理为本与“性即理”
□.“性善”主线与理本论的确立

三、陆王说性与“心即理”说
1.说性与不说性
□.心即性与性即心
3.心即理与性即理

四、明代气学与性气“一本”
1.生之理与性即气
□.动静皆性与性无不该
3.性善恶杂与善恶的生成

第七章 性学遗产与学术传承(上)
一、以性为本
1.薛碹的“明性”为先
□.唐甄的“性统天地”
3.李光地的“理即性”说

二、性无善恶
1.王守仁的性无善恶
□.钱德洪、王畿论无善无恶
3.杨东明对性无善恶的新解
4.刘宗周、黄宗羲对性无善恶的否定

第八章 性学遗产与学术传承(下)
一、心以成性与吾学“本心”
1.理气、心性之“一二”
□.以心为本与心性合一

二、性命全体与理学整体
1.高攀龙的“理气心性”观
□.王夫之对理学诸命题的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1.欧阳修的性不必究善恶
欧阳修(1007-107□)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其兴趣主要在文学和史学,哲学思辨本来不是他的长项。但他不满意佛教思想对儒家、儒学的侵蚀,而奋起反佛,成为与韩愈并列的儒家反佛□突出的代表。韩愈反佛的法宝是仁义,欧阳修则变为礼义,而不论是仁义还是礼义,都是与性善论不可分的。所以,对儒家性善之说的不彰,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
甚矣,人之性善也!彼为佛者,弃其父子,绝其夫妇,
于人之性甚戾,又有蚕食虫蠹之弊,然而民皆相率而归焉
者,以佛有为善之说故也。①
佛教对民风的引领作用在于佛之劝善,受此刺激,欧阳修从□初所持之苟子的性恶说,转而走向性善。
但是,欧阳修之言“性善”,中心在彰显礼义以作为“胜佛之本”,并没有为性善说做正面论证的意图。原因在于,欧阳修虽然也看到了儒家“罕言性命”,但不是如同刘禹锡那样以为是儒家理论的缺失,而是正相反,认为这正是圣人深意之所在。所以,他实际的立场是儒者不必究善恶。
其时有朋友李诩作有《性诠》三篇送与欧阳修质正,自称其说不差于孟子、荀子、扬雄、韩愈诸子之论性。欧阳修并不认同李诩的见解,因为“性”在他不是一个需要急着去探究的范畴,而世人畅言性,反倒是值得担忧的:“修患世之学者多言性,故常为说日:‘夫性,非学者之所急,而圣人之所罕言也。'”

作者简介

向世健,男,1955生,四川仁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儒家哲学、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出版《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哲学范畴丛书·变》、《善恶之:胡宏·性学·理学》、《(馗书)选注》、《儒家的天论》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哲学智慧》、《智慧的故事》、《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等教材。兼任《中国哲学史》副主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顾问,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