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杨伟光的央视岁月

杨伟光的央视岁月

1星价 ¥20.9 (5.5折)
2星价¥20.9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1023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08610238 ; 978-7-5086-1023-8

内容简介

杨伟光,一个贫苦农家的放牛娃,一个凭借自身不懈努力考取北京大学的年轻学子,一个满怀憧憬无所畏惧的热血青年,一个半路出家跨入央视的资深新闻人,一个在知天命之年领导中国**媒体破浪前进的改革家 ……其一生的辉煌与中国电视的光荣与梦想密不可分。本书所展现的中央电视台老台长杨伟光的奋斗史,是平凡的纪实,也是辉煌的写真。
  从弱势媒体到中国“**媒体”,从“贫困户”到纳税大户,从建设国家级大台再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中央电视台改革和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人们不会忘记这位改革者,央视老台长杨伟光对于中国电视事业的贡献,无疑将成为那个时代和电视人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目录


导言 央视的“杨伟光时代”
 一、改革创新年表
 二、央视大腕眼里的老台长
**章 初试锋芒在央视
 一、我能不走吗?
 二、堵了艾知生部长的门
 三、踏上电视跑道的起跑线
  1. 改革,从《新闻联播》开始
  2. 从新闻不“新”抓起
  3. 这些只是改进,不是改革
  4. 民可使知之
 四、敢为人先
  1. 竟敢把美国新闻放《新闻联播》头条
  2. 首次播放“人大”讨论会
  3. 实况录像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
  4. 现场实况转播党的“十三大”盛况
  5. 我们的记者要提问!
  6. 直播双跨“珠峰”壮举
  7. 广播电台“觉得有点压力”了
第二章新闻改革:成就中国“**媒体”
 一、《东方时空》横空出世
  1. “三门”干部升任台长
  2. 风云暗涌的改革局面
  3. “早上七点都听广播,谁看电视?”
  4. “东方时空”,名正才能言顺
  5. 从形式创新到内容创新
  6. 招聘人才怎能和找清洁工一样?
 二、《焦点访谈》重拳出击
  1. 《焦点访谈》再创焦点
  2. 同吃同住同劳动
  3. 一个真正的社会守望者
  4. 来说情的地方官员排成了长龙
  5. “不要动不动就说‘我们拭目以待’”
  6. 中央领导频频视察批示
  7. 甘当义务推销员的总理
 三、趁热打铁:《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的诞生
  1. 《新闻调查》:“调查新闻以外的新闻”
  2. 《实话实说》:中国的“脱口秀”
 四、思路超前打造人才高地
  1. 人才兴台:智慧和创意应该打入成本
  2. 提高素质:六个“必须”和九个“务必”
  3. 不拘一格用人才
  4. 毛遂自荐的敬一丹
  5. 白岩松:我来试一试
  6. 水均益:从客串策划到名主持
 五、把握好“度”才能化解风险
  1. 关键是“度”的把握
  2. 每一步重要改革都没有走回头路
  3. 把握好“度”是处理敏感问题的法宝
第三章 体育报道的超越
 一、逐鹿汉城亚运会:一个永不疲倦的对手
  1. “电视时效一定要超过广播”
  2. 图文并茂,超越广播时效神话
 二、汉城奥运会:有限条件下屡破纪录
  1. 中途切播的“约翰逊和刘易斯的‘百米较量’
  2. “瞒着”宋世雄播出的“约翰逊丑闻” 8
  3. 继续打美国NBC的主意
 三、亚运赛场外的角逐
  1. “报道应该高于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水平”
  2. 临时培训,做到报道人员高水平
  3. 好服务,亚运会后怀念北京
 四、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勇者
  1. “小米步枪”的奋斗
  2. 一鸣惊人,竟然采访了萨马兰奇!
 五、让对手叹服的字幕新闻
第四章 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复兴”
 一、文艺节目推陈出新
  1. 有内涵才能当好主持人
  2. 大力扶持戏曲艺术
  3. 一阕歌动九州地
  4. ’98“春晚”精彩一笔
  5. 《动画城》打造儿童的梦想屋
  6. “心连心”牵动百姓心
 二、时光如梭:记录历史风云
  1. 《望长城》:中国纪录片的里程碑
  2. 大型文献片《毛泽东》拍摄始末
  3. “中国大事记”里的头等大事
  4. 央视人记录的历史
 三、娱乐节目的重要方面军——电视剧
  1. 电视剧:抓质量,还是抓数量?
  2. 香港无线:中央电视台还有什么大制作?
  3. 胡玫:杨伟光是我的伯乐
 四、知全局,能躬行
  1. 魔鬼在细节
  2. 寻找切入点:中央一套
  3. 适者生存,全台竞标
第五章 从贫困户到纳税大户
 一、向客户致敬,做广告之王
  1. 广告:从5秒钟开始做起
  2. 招标:解决广告供需矛盾的一剂“良药”
 二、鲁酒集聚,大闹京华
  1. 因祸得福,催生广告黄金时段
  2. 广告招标,一石激起千层浪
  3. “两孔”相争,鲁酒标场见分晓
  4. 招标继续,理性必须回归
 三、广告扶贫:让农副产品登“台”亮相
  1. 扶贫从“卖”大蒜开始
  2. 央视成了“菜市场”
  3. 赔本替人赚吆喝
  4. 全体动员为公益
 四、广开源:探索更多经营之道
  1. 资源共享,发挥*大效益
  2. “借船出海”:与CNN互通有无
  3. 上市:敢想才敢为
  4. 国际电视“总”公司
  5. 加扰频道:央视的又一尝试
  6. 老同志上书点名杨伟光做视协主席
第六章 从“国家电视台”到“世界一流大台”
 一、和地方台之间的合作共赢
  1. 中央台就是中央台
  2. 牵头而不称霸
 二、世界才是央视的大舞台
  1. 杨伟光要搞“大跃进”了!
  2. 提前3年实现2000年目标
  3. 实现世界大台的梦想
  4. “中国电视周”:面向世界的华彩乐章
 三、直播香港回归,打造全球盛宴
  1. 全台备战,毕其功于一役
  2. 盛事庆典,美梦成真
  3. 8个之*:中央电视台的“吉尼斯”纪录
  4. 1997:央视直播年
  5. 快跑道上,他功成身退
第七章 性情中人杨伟光
 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二、央广招了个不懂广播的
  1.中央电台为什么不可以发本台消息?
  2.“新闻时效观”挑战传统新闻观
  3.锐气冲天,挑战强权
  4.痛快时离开
 三、耐住寂寞,经得辉煌
  1. “工作就是生活”
  2.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 待人宽,律己严
 四、真爱情怀,幸福生活
 五、杨伟光有话说
  1. 对新一代媒体人的真切之谈
  2. 乱世用兵,盛世修志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实施中华文明精粹影视化工程的建议
 附录二 杨伟光在上海交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演讲
 附录三 杨伟光剖析发展电视产业的几个问题
 附录四 杨伟光作答普鲁斯特问卷
展开全部

节选

改革创新年表
1985年7月,杨伟光正式受命,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新闻。
1985年9月,杨伟光提出“进一步深化电视新闻改革的措施,要求把《新闻联播》办成要闻总汇”。
1986年1月,巾央电视台头条播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当中爆炸的新闻,时长6分钟。国际新闻放头条,打破常规,受到称赞。
198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时论《破产法》的制定,中央电视台专题组播报讨论过程,受到观众欢迎。
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全方位报道汉城亚运会,时效快,内容多,形式活。
1987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
1987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文献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
1987年10月,党的“卜二大”召开,巾央电视台首次通过世界通讯卫星向全球转播开幕式实况。
1988年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1988年9月,中央电视台以*快的时效报道汉城奥运会,受到欢迎。
1990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主持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报道,创造了亚运会电视报道的新纪录。
1991年12月,杨伟光升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27亿。他提出“扬中央台的优势,汇全国、全社会精华”的方针。
1992年春,杨伟光提出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同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大台。
1992年5月,中央电视台召开省级电视台台长会议,部署开办《经济信息联播》,提出巾央台为地方台服务的15条措施。
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国际频道第四套节目,覆盖亚太地区38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中央电视台在美国芝加哥开办“北美东方卫视”。中国是第9个在美国办台的国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大台”的基本条件和具体实施的措施。
199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纪录片《望长城》。
1993年3月,中央电视台大力加强新闻板块,新闻播出次数由每天4次增加到12次,全天播出新闻总时长由65分钟增加到165分钟。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个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开播。
1993年,杨伟光提出节目栏目化,栏目主持人化,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肖晓琳、王志、徐俐、王小丫、朱军、亚宁、周涛等“名嘴”相继涌现。
1993年9月,为庆祝中央电视台建台35周年,杨伟光主持编辑了《电视丛书》,共12册,400多万字。
1993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一村之长》等。
1993年lO月,经广电部批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1994年3月,中央电视台同美国特纳广播系统签订合作协议,确定CNN采用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新闻,转播中国重大活动。
1994年4月1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创办《焦点访谈》。1995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1995年12,杨伟光在全国少儿电视节目题材规划会上提出,实施少儿节目“六个一百”工程,即100首儿歌、100个童话、100集动画片、100集科普专题片、100集人物系列片、100集游戏节目。同时,宣布52集大型动
画片《西游记》项目启动。
1996年1月,中央电视台体育、电影、文艺、军事、农业频道正式播出。
1996年,中央电视台花8亿元人民币为转播香港L口J归仪式采购设备,其中包括两台*先进的转播车,全世界仅四台。
1996年,中央电视台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到井冈山、延安、大庆、北京军区等地演出。
1996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同澳大利亚第九电视台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节目进入其有线电视系统。
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开播。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评论节目《新闻调查》开播。
1996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同香港九仑有线电视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进入香港有线电视。
1996年7月,大型专题片《香港沧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6年7月,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泛美卫星公司签订协议,租用美方4个卫星转发器,把第3套、第4套节目信号送到全球。
1996年,杨伟光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
1997年1月,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1997年3月,杨伟光当选为九届政协常委。
1997年4月,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1997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同日本富士电视台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日本卫视频道播出。
1997年11月,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题词“焦点访谈,表彰先进,批评后进,伸张正义”。
1997年,先后现场直播了香港回归、中共第十五届党代会开幕式、黄河和长江两水利工程截流,被称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
1997年12月,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大型历史电视剧《水浒传》。
1997年12月,中央电视台广告和各种经营收入达45亿元,交税和上交各种资金12亿元。
1998年,中央电视台续拍《西游记》16集。
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幸运52》,播出专题片《澳门岁月》。
199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命运的决战》。
1998年9月,为纪念中央电视台建台40周年,杨伟光主持编辑了《跨世纪电视丛书》,共10册,约400万字。
1998年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与《焦点访谈》编辑人员座谈,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1998年,杨伟光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总结会上提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总公司建设成为跨国电视产业集团,把总公司建设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第二经济支柱”。
1998年,杨伟光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逐步实行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的体制”。
1998年,中央电视台组织南方和北方抗洪救灾报道,并组织义演晚会《我们万众一心》,当晚捐献救灾款6亿多元,创下了建国以来一次性募捐的*高纪录,国务院办公厅发贺电表彰。
1999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
1999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太平天国城”建成,并拍摄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
1999年10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活动”。 2000年10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开幕。
 2004年,杨伟光策划筹拍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
  2007年,杨伟光策划的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完成365集的制作,并在全国热播。
  2007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中心和天地人传媒联合创办《家有儿女剧场》,31个省市台播出。
通过上面这张年表,中央电视台十余年的腾飞历程人所共见。这样的辉煌背后,是准在主导?谈到央视的崛起过程,人们不能不提起央视前任台长杨伟光,他低调扎实的行事作风,却无法掩盖他的光芒。
如今的中央电视台,以新闻立台,在文化、政治、财经等各领域开设深度的专题节H,已成为中国人心巾理所当然的**权威媒体、世界舆论界的国际一流大台。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比起广播、报纸等成熟媒体,电视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弱势媒体,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局势的云谲波诡,也令当时的许多媒体人对新闻宣传改革把握不定。
杨伟光,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把手,带领着这个敏感而又重要的媒体走过了*关键的年代。这年,他敢为人先,在许多关键性的改革机遇点上,大胆尝试,冷静决策,确立了“新闻立台”的方针;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这样关注民生、不乏尖锐的王牌栏目,让原本路线模糊的舆论界风气豁然开朗。他还在中央电视台实施了新闻宣传、广告经营、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让“主持人化”和“栏目化”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电视走向世界。
业务上的“新闻立台”,管理上的“人才兴台”,让原本平庸的央视,在短短的七八年中成长为一个无可替代的权威媒体。这条艰险曲折的路,换一个人来走,可能会如履薄冰,处处碰壁,而杨伟光作为一个冷静的管理者、文化人,其经营意识和品牌意识使其不断披荆斩棘,勇于开创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杨伟光和他的同事的领导下,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媒体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传奇。二、央视大腕眼里的老台长 杨伟光离开中央电视台台长的岗位已经八个年头了,然而提到央视,提到中国电视,很多人依然满怀激情地谈论“杨伟光时代”,他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2006年6月-2007年7月,笔者采访了杨伟光昔日的同事数十人,试着从央视大腕们的角度走近他们心目中的老台长杨伟光。十年前,这些“名嘴大腕”还多半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小丫头,而今他们都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人物——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与杨伟光有没有关系?在这些“名嘴大腕”的心目中,杨伟光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令笔者有些惊讶的是,虽然每个央视大腕对老台长认识的侧面各有不同,可有几个关键词却在采访中频频出现:把握大局、任人唯才、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据了解,杨伟光在工作中不苟言笑,但他的镇定和宽容,却是对正在事业起跑线上的年轻人*大的鼓励和安慰。
部分访谈录音摘录如下(按采访的时间顺序):
赵忠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1985年初,我刚离开新闻播音岗位,向专题主持发展,当时一无栏目,二无团队,处在“漂泊’’状态。但是我有满腔的热忱,讴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愿望十分强烈。我又有许多因长期合作而结识的好同事、好朋友,他(她)们都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探索新的节目形态。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完成的《12小时即时采访》、《看北京》、《谈宝钢》、《逛灯会》、《撞击与反射》等节目,都是主持人形态的专题新闻类节目,镜头瞄向在基层努力工作的普通人。,其中《12
小时即时采访》获全国电视专题新闻一等奖。
这些节目能成功更是因为有杨伟光的支持。一次偶遇杨伟光,他问我在忙什么。这只不过是打招呼,我就大致说了一些想法,并说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但如果没有播出的平台,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当时我只知道他是副台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比较低调,连他分管什么,我都不知道,实不指望他能帮我做什么。但他微笑着说了我认为石破天惊的一段话:“好,你放手做吧,只要选题好,拍得好,我看过以后,一定能播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杨伟光给了我一个“支点”。当然,我参与制作的那些节目,跟把地球撬起来毫无可比性。但人虽渺小,心底都会涌生“在地为山岳,在天为日星”的浩然之气。当年,杨伟光的支持使我顿感豪情万丈。当送节目带给他审看时,他不多言多语,只提出些微改动,就都安排播出了。对杨伟光来说,这是些陈年小事,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记住。但对我来说,做那些节目绝非可有可无,那是我从播音员向主持人过渡的关键转机,那段经历使我刻骨铭心。
汪文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我常常想,杨台长很了不得。中央电视台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节目,还有国家电视台宣传口径的限制,要把握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台长,工作量太大了。但杨台长特别有才华,工作游刃有余,特别轻松。他平易近人,公正、正直,又特别人性化,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杨台长特别爱护有才华的人,他培养了不少电视人,推出了不少受观众欢迎的好栏目。他做台长这些年功不可没,给我们中央电视台现在的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给大家创造了不少好的条件,包括工作上的、待遇上的。
倪萍(中央电视台原著名节目主持人):我的工作不需要直接向杨台长请示,但我总觉得我的工作里面处处有杨台长的影子,总是能感觉到台长对我的信任。我曾经听说,在我34岁被破格评为高级职称的时候,有人反对说,对倪萍的提拔太快了。但杨台长说:“倪萍担当的是和赵忠祥一样的工作,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承担起这个工作,而且是没有人能取代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个名额给她?”对我来说,我听了这话之后很感动,可我从来没有当着杨台长的面说过一声“谢谢”,也从来没有机会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如果现在可以和杨台长说一句话,我希望杨台长健康快乐。
李瑞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杨台长一开始是管新闻的,他对我们非常关心。他喜欢到各个办公室走走看看,和大家聊聊天。
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加班,杨台长走了进来,问我怎么还在加班,还顺手把我写的播出笔记拿起来看了看,赞许了一下。令我想不到的是,他竞在台干部会上提起这件事,说我的业务进步非常快。他说,在台里应该提倡用心、刻苦、善于总结的专业精神。
杨台长特别重视学习,他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杨台长也爱琢磨,爱总结,不管是他写的文章还是他出的书,都能看得出他对这个专业不仅热爱,还有深度的思考。
肖晓琳(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有件事情给我印象比较深,那是在1987年。当时,我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研修班学习,作为实习生,在台里的《新闻联播》组学习。当时的《新闻联播》和现在比,无论是表现手段还是方式都要老旧一些:都是短新闻,自己没有评论,也没有深入报道。后来我就想,能不能在这个《新闻联播》里加一个很小的板块,叫做“今日谈”,针对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做些评论。我是一个实习生,人微言轻。但我还是把想法写成几页纸的报告提交给杨台长。杨台长看了后,居然亲自批示:“小肖同学的这个想法很好,不妨在栏目里试试。”这个想法沿用至今。杨台长在位的时候,我是主持人,后来我们创办《今日说法》栏目,是杨台长拍板的,从那个时候起,我算是走上了管理岗位。我的职业生涯得益于杨台长。
刘连喜(中央电视台ccTV.coM负责人):杨台长具有学者的风度,在杨台长主持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他组织编写了总结电视改革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把中央电视台的实践,把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
的实践,及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都是央视崛起的重要因素。
杨台长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不分圈子,只要有能力他就用,用人所长。
崔永元(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台长对节目创新是十分支持的。那时候我们部还是年轻的工作人员,有热情,所以这种创新的氛围对我们是一种启发和激励。当时台里不管是政策上、资金上、人事上,对创新都给予很大支持。只要被认为是人才,进入台里是比较容易的。杨台长在任时,我觉得他挺严肃,不苟言笑,老是一本正经的。后来他不当台长,到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简称视协),我们有了更多的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我又觉得杨台长是个很和善的人,没什么架子。可能在位时他需要做决策,所以比较严肃,而在生活中他是个特别好接近的人,是可以做朋友的人。
谭希松(中央电视台原广告部主任):和杨台长共事6年多的时间,我觉得他是我所见到的台长当中,胸怀*广阔,领导能力*强,改革意识*强的台长。他抓大事,不抓具体的细节。比如说广告,杨台长每年只给我们指定全年的销售任务,至于我们怎么完成不需要一一汇报,我们是哭着完成的,笑着完成的,还是跳着完成的,杨台长不会具体在意这些。所以,在杨台长手下工作,你就觉得他给了你一个舞台,至于你做哪些动作,完全凭你自己的感觉。你觉得这个动作好,健康有力,优美,那你就去做。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记者、制片人):杨台长说话很和蔼,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特别强,而且非常大气,战略思考非常独到。回过头来看,杨台长是特别重视节目的。节目就是产品,所以杨台长抓《焦点访谈》、抓《新闻联播》、抓《新闻调查》。
我进中央电视台是杨台长引荐的,毕竞在中央电视台这个舞台上,要比在其他职业领域里见的人、见的事、锻炼的机会多,所以我对他非常感激。而我的职业背景和对事业的执著,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那个时候奠定基础的。
时间(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杨台长用人的标准是任人唯贤。因为他要改革,要发展,能力是**位的。比如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杨台长的扶持,可能就得不到重用。杨台长也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电视台的发展是快速的,翻番似的。
王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杨台长提出服务概念。当部门与部门发生矛盾的时候,杨台长说过,要有服务的概念,各个部门都是为一线服务的。
杨台长也很有开拓性,改革步伐很大,是一个很出色的管理者、一个出色的改革家。我觉得他有很多想法,但我却不知道在那个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杨台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的想法,有那么多和同龄人不一样的东西。上呈下达,游刃有余,新招迭出,让中央电视台充满活力。这是需要勇气的,是要有本事的。
李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老杨用人不拘一格,更不保守,大刀阔斧,按劳分配,能上能下,是“活水”;一个报酬制度,一个人事制度,"-3时也只有老杨有这个胆,敢在这两个领域突破。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在任期内凝聚那么多的人来发挥积极性、主动创造、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香港回归的报道是一个动态的重要事件,这里面有可预知的事件又有不可预知的事件,老杨把它叫做多点动态直播。这个持续的长时间的跨区域直播,当时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方香港的,一部分是后方我参与的。在北京的大型活动,有天安门的庆祝活动,还有人民大会堂的活动;有全国8个大城市的庆祝活动,还有世界各地的庆祝活动,都是现场直播。那个时候有这样的大举动,这样的大手笔,是老杨的个性所致,他很有气魄,对新东西的追求也很强烈。

相关资料

关于杨伟光,他们如是说
“把央视做大做强,做成世界一流强台”,这是杨台长任内提出的口号。杨台长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提出的一个符合实际的构想,形成切实可行的蓝图,唤起团队的热情,使央视上下同心同德,不断进取。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
我对杨台长的印象是,他确确实实是个“空前”,所谓“空前”是指杨台长在岗位上做的这些事情都是空前的。杨台长是一个对中国电视有成就和贡献的台长。
           原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
杨台长特别重视学习,他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不管是他写的文章还是他出的书,都能看出他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杨台长也爱琢磨,爱去总结专业上的一些事情,他的很多书我都看过,这些也是我很钦佩他的原因。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李瑞英
杨台对节目创新是十分支持的。而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年轻的工作人员,年轻人有热情,所以这种创新的氛围对我们是种启发和激励。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
杨台说话很和蔼,但是在和蔼中他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特别强,而且他这人非常大气,战略思考非常独到。回过头来看,杨台是特别重视抓节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王利芬
我奇怪在那个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杨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的想法,有那么多和同龄人不一样的东西,上呈下达,游刃有余,新招迭出,让中央电视台在体制内充满活力。这是需要勇气的,是要有本事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王志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开拓性的台长。从我们主持人的角度来说,那时发挥的空间是空前的。过去主持人还是比较多地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就是念别人写的稿子,但是他特别鼓励我们大家发挥。
    原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
那些年中央电视台有了巨大的变化,是电视发展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管是从报道手法,还是报道的深度、角度来说,都有很大的变化:更加贴近老百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我觉得他的领导时期对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著名播音员叶迎春
我觉得杨台是个举重若轻的人,不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而是一个把握方向的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白岩松
他是一个谋定而后行的人,不是一个随便这样那样的人。当他做出一些判断的时候,都经过认真的思考,他不是随意性很强的人。他为人有亲和力,在亲和中又让你感受到他的想法。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罗京

作者简介

刘世英,青年学者,资深广告人、传媒人,北京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亚洲资本论坛副秘书长,《亚洲资本》杂志副总编,著有《谁认识马云》《分众的蓝海》、《广告不是万能的》、《广告也幽默》、《网络时代的宠儿》等,主编“梦想年代,财智人生系列丛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