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刹海的王公府邸

包邮什刹海的王公府邸

1星价 ¥11.8 (4.9折)
2星价¥11.8 定价¥2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7064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7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801706485 ; 978-7-80170-648-5

节选

bsp;  美丽的什刹海历来被誉为古都北京的“璀璨明珠”,
而什刹海地区是驰名中外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
胜地。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什刹海与厦门鼓浪
屿、苏州老城、澳门历史城区、青岛八大关并称为“中国*
美的五大城区”。
    什刹海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奔腾澎湃的永定河犹如
一条巨龙,在北京小平原上摇来摆去,它的故道之一,世称
为“三海大河”。永定河改道后,在今什刹海和北海、中海
的地方留下一串湖泊,人称白莲潭。金代,为修建离宫太
宁宫,将白莲潭南部水域加以开拓,成为皇家御园,被隔在
宫外的白莲潭北部水域,就成为后来的积水潭,又称海子。
蒙元之交,刘秉忠依据积水潭的地理位置,在其东选定中
轴线,制订全面的城市规划,建起一座比原中都城远为宏
伟的新城——元大都。后为更好地解决漕运问题,在郭守
敬领导下修建了通惠河,引燕山和西山的泉水汇聚积水
潭,逐步建成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码头。“舳舻遮海水,仿佛
到方壶”,诗人曾以神话中的海上仙境(方壶)来比喻积水
潭,并且大加赞美。元代积水潭畔成为大都城内*繁华热
闹的集市,为后来北京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时,积水潭(海子)逐渐变为蜿蜒相连的三片水域,
分为西海、后海、前海。湖畔寺庙多,名园多,稻田多,有
“西湖春、洞庭夏、秦淮秋”之美,而这里的冬景,十顷冰
湖,飞雪弥漫,好一派北国风光,却是南方水乡任何胜地不
能相比的。
    清代,湖畔又出现了几座宏大的王府。清末民初,荷
花市场的举办,使什刹海成为集休闲、消夏、购物、娱乐为
一体的场所。
    解放前夕,什刹海水面减少,环境脏乱,社会秩序混
乱。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古都的新生,什
刹海也获得了新生。lO月1日新中国成立。经人民政府
多次疏浚整顿,致力建设,并加强管理,什刹海地区大大改
变了面貌。《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总体规划》与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颁布与实
施,为什刹海的保护、规划、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多年
来,什刹海地区一些重要文物景点得以修复和重建,并新
建了一些景点。这样经过几十年各方面的努力,什刹海已
逐步形成了一个享有盛誉的广为中外人士所向往的历史
文化旅游风景区。
    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什刹海的历史文化,在北京市
西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什刹海研究会、什刹海
街道办事处、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管理处决定编撰一套
小丛书,从各个侧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什刹海。希望它不仅
有助于旅游,而且能广泛地引起人们对什刹海的兴趣,更
加了解什刹海,爱护什刹海,并更好地建设什刹海。我们
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读者的喜爱。
    什刹海研究会
    2007年9月

   四、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位于定阜街3号,为晚清的世袭罔替王府之
一。王府坐南朝北,西临德胜门内大街,东接松树街,北界
延年胡同,南面定阜街,东西长400余步,南北长230余
步,呈长方形,占地约25000平方米。
    这座住宅在晚清曾先后为琦善和奕囗的住宅。
1.庆亲王府的前身——奉义公府和琦善邸
    琦善(约1790~1854),字静庵(一作静安),琦善的曾
祖父英泰、祖父安琳、父亲成德先后承袭三等奉义公,成德
还曾任热河都统。琦善25岁出为河南按察使,30岁任山
东巡抚,道光五年(1825),升任两江总督,兼代理漕运总
督,后袭侯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鸦片战争爆发时,琦善
任直隶总督,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拒绝林则徐要求南
北沿海地方的积极布防建议,宣扬失败主义论调。英军攻
广州不下,北犯大沽,要挟谈判,琦善又诬陷这是林则徐挑
起事端,声言要为侵略者“代伸冤抑”,并乞求英军返回广
州议和。道光皇帝就命琦善赴广东取代林则徐与英国交
涉。琦善到广州后,撤除虎门等要塞的防御措施,遣散水
勇,致使广州门户洞开。他的妥协让步给英国侵略者以机
会,造成清军军事上的失利和外交上的被动。琦善因此遭
到朝野一片谴责。他又有“与英国私订穿鼻草约”之嫌,
1841年3月12日,琦善被逮来京,革职并被定为“拟绞监
候”,就是等秋审以后绞刑处死,他在北京定府大街(今定
阜街)的住宅这时也被查抄入官。但在道光皇帝的庇护
下,没过多久又将他释放,而命其赴浙江军营效力。并把
已查抄的住宅又归还给他。据崇彝所著的《道咸以来朝
野杂记》记载,琦善因“办理外交失败,割香港于英国”,受
到“国人群诟”。“其实当年亦禀命而行”,皇帝和他有多
次密谈,下过圣旨,都是哪些内容,外人“不得而知”。琦
善在受审时,曾呈上一个黄木匣,里面装的都是道光皇帝
的亲笔殊谕。审问的官员连看也不敢看就把黄木匣上交。
这也就是说,琦善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受道光皇帝的指示
而行。所以,卖国虽受到老百姓的谴责,但他是受皇帝所
指示而行。只要是皇帝的忠臣,官也就可以继续当下去。
道光二十二年(1842)秋,琦善任四等侍卫,后充当叶尔羌
办事大臣。次年授热河都统,因有人反对,被撤职。但不
久又任三等侍卫、驻藏大臣。道光二十六年(1846)任四
川总督。二十八年恢复头品顶戴。二十九年调任陕甘总
督,兼代理青海办事大臣。咸丰二年(1852)因事被革职
问罪,发往吉林赎罪。但不久即被释还,代理河南巡抚,加
都统官衔,授钦差大臣,专办防务。咸丰四年(1854),琦
善与向荣分别主持大江南北军事,九月二日卒于军中。追
赠太子太保。
2.奕勖其人
    在琦善死的那年,奕勖还住在庆王府(也就是后来的
恭亲王府)。
    奕勖(1836一1918),清末大臣,宗室贵族,爱新觉罗
氏,满族。
    奕勖是庆僖亲王永磷的后人。由于永磷不是世袭
罔替,到奕勖时只袭爵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当时为宗
室封爵第十等,级别低,更没有什么权势。奕囗以辅国
将军衔再住在豪华的庆王府(即后来的恭亲王府)内,不
合清朝的规制。咸丰元年(1851)恭亲王奕囗分府,清廷
决定将奕勖所住的庆王府(即后来的恭亲王府),赏给恭
亲王居住。让奕勖搬到定府大街原琦善的府邸。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