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7065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801706560 ; 978-7-80170-656-0

内容简介

红色敌工打进了“虎穴”,“卧底”将军率部举义,刘汝明刘汝珍兄弟夹缝走钢丝。18位国民党佩剑将军阵前反戈, “军统”少将的遗像挂上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历史幕后玄机重重。隐蔽战线刀光剑影。敌工英雄神出鬼没,卧底将军虎穴亮剑。本书为您披露淮海战役的幕后玄机,撩开秘密战线的神奇面纱。

目录

**章 毛泽东拍板
 ◎济南鏖战声中,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毛泽东电授锦囊妙计。“小淮海”发展成“大淮海”。邓小平出任总前委书记。
第二章 现代“天方夜谭”
 ◎华东局常委兼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和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交代绝密任务。杨斯德受命潜入敌三绥区开展秘密战。
 ◎汉口璇宫饭店里国民党少将师长廖运周秘密主持召开中共地下党委会,传达讨论邓小平“要打一个大仗”的指示,部署起义准备工作。
 ◎中将军长孙良诚脚踏两只船,既向中共表示伺机起义并伸手要大笔经费,又因蒋介石的加官晋爵而陶醉于“小儿得饼”之乐。
第三章 卧底敌营20年
 ◎敌工部门早就建立了进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几条秘密交通线。敌工科科长孙秉超以陈毅“秘书”的身份多次会见中将副司令何基沣和张克侠,还从张克侠处获得一份价值连城的《徐州城防部署图》。
 ◎陈毅和张克侠在漆黑之夜于高皇庙见了面。张克侠告诉送信人:“你这种传奇式的工作方法胆识可鉴,但未免太冒险了。”杨斯德潜入徐州都天庙营房。摇身一变成了新来的“少将高参”。
 ◎周恩来在南京街头一辆小汽车里秘密接见了张克侠。张要求派人协助他开展起义准备工作。事后周恩来给华东局发了一份密电。
第四章 西北军大同盟
 ◎国民党中将副司令官怎么会是中共地下党员?西北军将领在云龙山串联反蒋。何基沣对李先念派出的联络员说:“希望组织上赶快派人来!”
 ◎陈毅派李连城秘密打入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身边来了个少校副官。参谋长陈继淹(军统特务)对他当面考察后,信任地叮嘱说:“老弟,共产党就是能迷惑人,你嗅觉要灵些啊!”
 ◎杜聿明准备对华东解放军发动突然袭击。何基沣对杨斯德详告了三绥区的作战计划。何、杨两人对主要军官逐个谈话,对症下药,使他们吃了“定心丸”。
 ◎陈毅多次指示要尽力争取三绥区司令官冯治安共同起义以壮声势。可是冯治安八面玲珑又目中无人,大言不惭地说:“陈毅也不过是个军长,我过去后,谁管谁呀?”
第五章 生死抉择
 ◎粟裕亲自听取杨斯德汇报。华野下达淮海战役预备命令。三绥区部队面临“死”(被歼)“活”(起义)两种命运的抉择。
 ◎华东局社会部在三绥区又发展了两名地下工作人员。王耀华叮嘱陆迪钧说:“你要灰色一点,不要说进步话。”饶漱石听了巡视员朱林汇报后哈哈大笑,说: “太妙了,他们上了我们的当!”
第六章 神秘莫测情报战
 ◎何基沣宴请冯治安,朱林躲在隔壁窃听。参谋长惊呼: “共产党在三绥区的活动日益猖獗,这是*大祸害!”谭震林接连五个晚上听取朱林汇报,对三绥区的地下工作讲了三条原则。
 ◎粟裕签发华野《淮海战役攻击命令》。杨斯德十万火急赶往三绥区,却不料途中被扣留,亏得营长王世江是中共地下党员。
 ◎淮海大战发起前一天,国民党在情报战上就先输了一个回合。邱清泉和黄百韬在“剿总”会上各执已见,争论不休,却谁也说不清华野主力在哪里。
第七章 起义前夜
 ◎黄维兵团奉命火速开赴徐蚌地区。廖运周紧急召集地下党员开会研究起义计划。安置军官家属成了关键性难题之一。
 ◎何基沣“谎报军情”,用假电报诓骗冯治安送走了家属。少将师长过家芳代表军长参加了绝密军事会议,原来他也是长期埋伏敌营的中共地下党员。
第八章 浮水的“鸭子”
 ◎淮海大战前夕,国民党六十八军军长刘汝珍派打入该部的地下党员给刘伯承送来一封密信,表示要“待机而动”。陈毅、邓小平决心先打刘汝明兵团,或歼灭或迫其起义。
 ……
第九章 山重水复
第十章 一夜变千秋
第十一章 放长线钓大鱼
第十二章 暗通款曲
第十三章 计“嫌”黄维
第十四章 二十年磨一剑
第十五章 柳暗花明
第十六章 幕后英烈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毛泽东拍板
◎济南鏖战声中,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举行淮海战役。
  1948年9月24日。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大柏集。
  这是鲁西南名不经传的一个普通村子,可是在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率领华野司令部和政治部进驻此地以后,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一个多月前,粟裕刚刚度过了41周岁生日。1907年8月10日,他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一个叫枫木树的村子里。20年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过职务很低,仅是个班长。又过了20年,粟裕成了统兵数十万的大战略区的负责人。几个月前,在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陈毅、粟裕的汇报后,当即拍板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将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的三个纵队留在中原地区打大仗。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由你来搞。说话间,毛泽东流露出对粟裕非常满意、信任有加的笑容。
可是粟裕听后却大感意外,心里非常着急。他脱口而出,说:“华野不能没有陈老总!”一再要求将陈毅留在华东工作。
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中原的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陈毅同志去中原后,华野的职务就由你代理。于是粟裕将已经到手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让成了“代理”。这就是粟裕一生中“两让司令”中主动谦让华野司令员的佳话。
济南战役发起前,面对国民党济南守敌王耀武集团的10万余人和徐州附近准备增援济南的邱清泉、李弥、黄百韬兵团17万余人,华野集中了15个纵队共约32万人的强大兵力,准备既攻城又打援,夺取攻城打援双胜利。毛泽东十分欣赏华野的这一部署,9月11日又专门来电指示:“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年轻将领粟裕的钟爱之深。
济南战役于9月16日开始。19日敌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20000人光荣起义,打乱了王耀武的守城部署,我军乘势猛攻,很快突人内城,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23日晚,粟裕彻夜未眠。他密切注视着济南战局的发展和从徐州北上增援的邱、李、黄3个兵团的动向。24日凌晨7点,粟裕向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报告说: “至此刻为止,攻济战斗已突入内城六个团,敌极混乱,决乘此时机于白昼继续攻歼该敌。如内城之敌解决,则固守城南郊千佛山、马鞍山之敌,亦易解决(齐鲁大学之敌昨已投降)。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
……

作者简介

夏继诚,1932年9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950年2月参军,长期在部队从事文化教育、宣传、新闻出版、军史编研等工作。曾任步校首长秘书、生产建设兵团报纸主编、大军区报社编辑科长、大军区政治部研究员等职。还任过南京军区《学术研究》杂志编辑室副主任、《苏中七战七捷》副主编、大型工具书《新四军辞典》副主编。现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50年代以来在报刊上发表杂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共200余万字,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在黎明前死去》,《华东战场*高机密》和国民党将军人生悲欢录“三部曲”——《折戟》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