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张兰香谈珠宝玉器

张兰香谈珠宝玉器

¥10.1 (2.4折) ?
1星价 ¥18.5
2星价¥18.5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0244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33024499 ; 978-7-5330-2449-9

内容简介

“名家谈收藏丛书”收集了国内近现代及当代享有盛誉的、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鉴定专家多年撰写发表的鉴定心得和研究成果,经授权分别辑集成帧,供具有一般收藏阅历的读者品读。
本书为其中一册,收录了张兰香先生关于珠宝玉器的鉴定心得和研究成果。

目录

序言
漫聊古玉
与收藏者谈古代玉器的类别
杂谈玉与玉石
闲话珠宝玉器的收藏之一——钻石
闲话珠宝玉器的收藏之二——宝石
闲话珠宝玉器的收藏之三——其他贵重材料
闲话珠宝玉器的收藏之四——软玉
杂谈玉器交易的现状与未来大趋势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的传统学问,尤其是古物鉴定方面的学问,从来是以师徒传承、口问心
授的方法薪火传灯的。其中,有许多的经验方法,是完全依靠于观感方面的,而
且是非理性的认知来完成的。这些鉴别经验并非出于前辈们秘阁高束、非嫡不传
的狭隘的心胸,实在是用语言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达。譬如书画鉴定中的
所谓“气韵”、“味道”和瓷器鉴定中的手感、声音,都是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感悟。把这些感悟书诸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孙瀛洲等前辈留下的文字资
料中看,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鉴定*直观的、*易于为人所接受的,还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
说的那句话——鉴定,总要讲一个“理”字!先生鉴定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仅凭“臣范宽”三字款,就断其伪。先生的依据是:范宽,名中立,字仲立。因
为人宽厚,故得绰号日“宽”。就像包公不能在皇上驾前自称“包黑儿”一样,称
“臣”的画家,怎敢面对九五而戏称自己的绰号!先生的这个“理”,其实就是鉴
定古代书画的人文科学依据。冯先铭、耿宝昌、杨伯达、徐邦达诸先生,在长期
的文物鉴定的实践中,将前辈们传代师承的感悟,结合现代相关科学的那个“理”,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而且相对独立的专业鉴定理论体系范畴。这些不
仅是对传统鉴定学的清算和终结,同时也构成了现代鉴定学的奠基石。
    其实,这些鉴定学界泰斗们的开山弘论,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指导意义
并不显著。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阅历上的、实践上
的、理论上的差异,形成了一种传递与接受之间的不对称空间。
    于是,一代中年鉴定专家义无反顾地充当了这两者之间的传递媒质,他们有
着丰富的实物鉴定经验,有着相关自然科学的学识基础,同时,又有幸得到老一
辈鉴定家的直接传授。所以,在这一代人的著述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具有
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名家谈收藏丛书》对著作者的选择有三:一是选择清末至民国期间有一定
影响的有关鉴定方面的著作;二是辑集民国至今老一辈鉴定家的鉴定心得、文
论;三是收录目前在文物鉴定领域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述严谨的中年鉴定专
家的文章,以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文论为辑集目标,以一般古物收藏者为阅
读对象。
    《名家谈收藏丛书》是一套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书。
    王大鸣序于北京
    2006年7月9日

杂谈玉与玉石
    “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指一切温润而有光泽
的美石。汉代的学者洚嗔在《说文解字》中给“玉”
下的定义是: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严格地说,这不能算作一个定义,因为用了一个宽
泛、含混而语焉不详的说明,因而给玉的界定和分类
带来了诸多的争论。如果从矿物学的角度看,当某种
矿石达到了玉的硬度要求时,就可以具备了“玉”的
基本条件,这是一种硬性的标准;同时,还要兼备一
种软f生的标准,那就是“美”,“美”的概念是与对物
质材料的占有程度有关,红山文化时期的工匠,就认
为绿色、黄色的岫岩玉*美——因为他们没有见到和
阗玉;再远古的先民,可能一块带有颜色的石头,都
是概念中的玉——“玉,石之美”嘛。我讲这一番话
的意思是说,大概商代以后,新疆和阗玉出现的频率
就逐渐地多了起来,如果偏爱古玉器的收藏,一定要
 弄清楚这一点,才能明明白白地珍爱每一件现在看
来其实并不漂亮的高古玉器。
  从许l真的说法里,我们得到有关对玉的解释,是
八个莫名其妙的字;其实,这也不能嗔怪这位汉代
的大学者。玉与石,如果抛开科学意义上的硬度标
准,剩下的“美”与“不美”,完全是见仁见智的大
写意。再者,玉和石本就生在一起,往往很难区分。
    自从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
中国玉分为“硬玉”(Jadeite)和“软玉”(Nephrite)
以来,这种分类标准和分类名称为多数人所欣然接
受。今天,我们一说到“玉”,便可很自然地想到在
“硬玉”和“软玉”这两大概念下所包涵的内容:这
里的“硬玉”专指翡翠;而“软玉”则有狭义和广义
之别:狭义的软玉专指新疆和阗玉,而广义的软玉
则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玛瑙、绿松石、青
金石等其他传统玉石。由此而来,“玉”便有了狭义
和广义之别,狭义的“玉”仅指翡翠硬玉与和阗软玉;
广义的“玉”则包括了岫岩玉等其他传统玉石。为了
方便讲解,我采用狭义和广义相结合的办法,即:除
了硬玉翡翠之外,软玉只指新疆和阗玉,将岫岩玉等
排除在软玉之外;但却又不将后者排除在“玉”之
外,故在硬玉和软玉两大门类之外,又辟出其他传统
玉石一类。下面我们就分而述之。
  名贵的硬玉——翡翠
  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钠铝,我国俗称
“翡翠”。其硬度为7,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
略重于软玉。
    能充分认识到翡翠的装饰作用,并明确地记载
到典籍中的,大概《汉书》要算较早的。《汉书·贾
山传》:
    被以珠玉,饰以翡翠。
《后汉书·班固传》:
    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以“翡翠”对“珠玉”,将“火齐”(水晶之古称)、翡
翠并称,这说明至少在汉代,就有了作为装饰品的
“翡翠”,而且等同于玉石一类无疑。至于汉时翡翠的
产地,以及出土情况,那是另一个问题,这里暂且不
论。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
    余家有一玉瓮,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
    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州时,尝以示僚
    属,座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
    也,识之日:“此室宝也,谓之翡翠,云禁
    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簪一只,所
    以识也。”
这段文字,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在欧阳修的时
代,有见识的人就已经将翡翠与其他玉分开了;二、
翡翠是“禁宝物”,皇家使用的东西,一般人不得享
用;三、大概是宋代的翡翠料源紧张的缘故,皇帝的
库藏也寥寥可数“库中有翡翠簪一只”。其实依我看,
既然如此,一只翡翠簪都历历在目,恐怕那位老内臣
邓保吉也看走眼了,玉瓮就是用碧玉做的,决不是翡
翠的。这一记载同时还暗示我们:宋代不是翡翠收
藏的空白区域,绝对有文章可作。
    宋代虽已出现翡翠制品,但翡翠的盛行却是从
清中期开始,特别是由于乾隆皇帝的爱好,翡翠开始
在我国备受注视。现今传世的一些宫廷翡翠制品,很
多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那里有着当今市场上
*大的翡翠珠宝市场。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翡翠,绝大
部分都是从那里进口的。此外,我国云南省西部和缅
甸毗连的地方,也有出产,但产量很少。我国古籍中
记载的出产翡翠的地方,还有湖北荆门、黑龙江西布
哈特、新疆于阗,但目前都未见真有出产。
    由于翡翠稀有名贵,品评其真假优劣便成为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



作者简介

p>张兰香
一九五二年生。文博副研究员、上海宝玉石协会理事、美国珠宝学院
(GIA)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上海古玩艺术品鉴定中心鉴定
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文物艺术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