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

包邮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

1星价 ¥25.5 (5.2折)
2星价¥25.5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970054x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509700549 ; 978-7-5097-0054-9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程序概述、程序的运行及功能、程序设置的基本原则、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立法程序化、行政程序化、决策程序化等。

目录


绪论
**章 程序概述
 **节 什么是程序
 第二节 程序与制度、规范、规律、秩序的关系
 第三节 程序存在于万物之中
第二章 程序的运行及功能
 **节 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程序
 第二节 程序的运行
 第三节 程序的功能
第三章 程序设置的基本原则
 **节 科学原则
 第二节 法制原则
 第三节 公开原则
 第四节 效益原则
 第五节 参与原则
第四章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
 **节 政治文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程序化建设在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中非程序化的危害
第五章 立法程序化
 **节 立法程序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立法程序的具体实践
 第三节 我国立法程序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第六章 行政程序化
 **节 行政程序化的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行政程序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第七章 决策程序化
 **节 决策程序化的意义、作用、原则
 第二节 决策程序化的方式和过程
 第三节 在理论和实践中完善决策的程序化建设
第八章 司法程序化
 **节 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诉讼程序
 第三节 我国司法程序建设的改革与完善
第九章 公民参与程序化
 **节 公民政治参与程序化理论探讨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序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加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序化建设
第十章 组织监督程序化
 **节 组织监督程序化的内涵、功能及原则
 第二节 中国组织监督程序化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我国组织监督程序化的对策及展望
第十一章 社会监督程序化
 **节 社会监督内涵、功能及原则
 第二节 社会监督程序所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监督程序现状及完善
第十二章 舆论监督程序化
 **节 加强舆论环境建设,促进实现和谐社会
 第二节 信息化推进民主化进程
 第三节 建设良好舆论监督环境任重道远
第十三章 政治文明程序化的实现途径
 **节 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借鉴和创造
 第二节 加紧立法,注重法定、公开和公平
 第三节 完善制度,坚持规范、实效和渐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程序概述
  **节 什么是程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达此目的,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但有一条是必须强调的,这就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及各种不同文明的关系上,需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运动状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多处谈到这一问题。如在讲到*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时,指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阐述建设小康目标、保证可持续发展时,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强调“巩固和发扬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维护社会稳定时,提出“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时,报告写到“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等。2006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作者简介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高级研究员。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研究程序理论。1995年撰写《也要重视程序科学化》一文获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奖;2003年撰写《程序化: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一文受到中央高层领导肯定; 2004年1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采纳了作者的意见。2004和2005年分别主持湖北省和国家有关程序论的社科项目。
作者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1 994、1 996和2000年组织策划的报道和活动,受到中宣部的表扬.有的被总结后在全国推广。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有影响的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如《多提供讲心里话的地方》、《稳定是为了发展》、《人事档案应向本人公开》、《请为逝去的同胞们下半旗》、《论民主进程中公民权的保障和实施》、 《今天我们怎样做新闻人》等,受到社会关注,有的被收入《新华文摘》、《中国新闻年鉴》、《人大复印资料》。已出版《应用新闻论》、《与灵魂对话》、《现代新闻评论》、《新闻传播策划导论》等著作。
《新闻报道策划》和《现代新闻评论》两书被列为全国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从1984年开始研究“奖励学”.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奖励学”,出版《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和《神奇的杠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6部论著。
作者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及多家新闻媒体作学术报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