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75800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61758007 ; 978-7-5617-5800-7

内容简介

《中学理科德育问题研究》是上海市理科德育实训基地阶段性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其中凝聚了众多教师的才能与智慧,倾注了实训基地主持人何晓文同志、张大同同志的心血。 该研究成果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必革纲要(试行)》和中学理科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理论上阐述中学理科德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中学理科教育现状的剖析为切入口,阐述此项研究的普适性和现实意义。实践操作、案例展示,更是印证了中学理科德育资源的丰富、过程的清晰和策略的多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开展研究,有理有据,有生动、鲜活的事例,有不少闪光的精彩的篇章,启人深思,可资借鉴。

目录

上编
**章 中学理科教育与德育
一、中学理科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二、中学理科德育问题的提出
  三、中学理科德育问题研究的价值
 第二章 中学理科德育的涵义
  一、“中学理科德育”的表达
  二、中学理科德育的涵义
  三、中学理科德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中学理科德育的资源
  一、中学理科德育资源的含义
  二、中学理科德育资源的分布
  三、中学理科德育资源的效应
 第四章 中学理科德育的过程
  一、理科准备性学习中的德育
  二、理科交流性学习中的德育
  三、理科延伸性学习中的德育
 第五章 中学理科德育的策略
  一、理科德育策略之一:覆盖与呈示
  二、理科德育策略之二:伴随与融入
  三、理科德育策略之三:深化与升华
 第六章 中学理科德育的践行
  一、编制中学理科德育教学方案
  二、拟写中学理科德育教学课例
下编
 第七章 中学数学学科德育
  一、数学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一
  二、数学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二
  三、数学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三
  四、数学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四
 第八章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
  五、物理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一
  六、物理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二
  七、物理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三
  八、物理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之四
 第九章 中学化学学科德育
  九、化学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
 第十章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
  十、生物学科德育认识与实践
附录 上海市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建构、实训方案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中学理科教育与德育
中学理科教育是整个中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教育本身包含着对中学生实施理科诸学科内在知识系统与相关认知、人格系统的教育。但是,近几十年来,中学理科教育的现状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及各种各样的讨论,主要涉及中学理科是否有必要对学生实行德行、人格教育,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德育是否是人为外加的,中学理科教师在组织理科教育时是否有必要将德育包含在整个理科评价系统之中,这正是本章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一、中学理科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中学理科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是探讨“中学理科德育问题”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本来是明确的,这可以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以及理科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得到印证。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表述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培养目标明确阐述了基础教育学科课程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校课程是这三者的具体化、学科化,基础教育中的任一学科概莫能外。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